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和对策

1.2.1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

有三大因素促使我国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一,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也就是说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现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第二产业还在 45%到 50%之间,第三产业占 40%,第一产业实际上占比多于 10%,将近 20%,这样一个结构实际上是一个工业化国家的特征。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这几年尽管比较快,但是跟预期相比差别比较大。比方说现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的比例一般都在 70%以上,如美国占 77%,而我国现在人均GDP是 4000 美元左右,跟美国有将近 10 倍的差距。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总量大,我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因此我国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在未来 10 年左右,我国人均GDP有可能从现在的4000 美元提升到1 万美元左右,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未来我们的发展空间在哪里?如果仅仅靠第二产业,不现实,也不应该,因为第二产业是一个高耗能、高资源消耗的产业。如果依靠第二产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有可能中国承担的始终就是世界的制造工作。但是我国资源的承载能力、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不能承受这个压力,未来的发展空间必须走第三产业,这样才是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因此,未来中国的驱动力应该以第三产业为主,也就是说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未来 50 年左右,中国必须奋起直追,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是战略性结构调整的一个关键,也是增长方式的一个关键。

第二,经济发展到不同阶段,对服务业的需要不同,前一段时间走的是重化工业的过程,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对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提出了强大的需求,未来一定要进行整个战略结构的调整,进入后工业化时期,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程度是跟经济发展水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必须要依靠服务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是非常快的,我国现代服务业有几个特点: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过去 30 年左右服务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在 10%以上,高于同期GDP增长的速度;比重由 1978 年的 24%左右提高到了现在的 41%左右。二是服务业的结构和质量得到了改善,如商品流通、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的步伐加快,服务功能得到了加强,旅游文化、娱乐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生产型的服务业方兴未艾,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吸纳就业的效果显著提高,从1978 年到现在,服务业从业人员由不到 5000 人提高到现在的 2.5 亿人左右,净增 2 亿人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 1978 年的 12.2%提高到了现在的 34%左右。四是体制改革取得进展,服务业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电信、银行、金融等改革稳步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服务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目前对服务业的发展认识不到位,在工作上还有重视不够的问题。有的地方更希望进行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开发第二产业的一些工业项目,但是对服务业这一块好像并没把它看得很重,没有摆上目前的议事日程。同时,我国服务业总量偏低,所占比重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总体水平和质量不高,知识密集型的高端行业尤为不足,动漫产业、会展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不高,体制障碍比较多,竞争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不强。有一些现代服务业是高技术密集型、高知识密集型,还有就是高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有些行业的人才要求是非常强的,如动漫、软件服务业等,需要高技术人才。

归纳起来,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需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带动传统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效率与质量,提升国际竞争优势。

(1)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改变企业的组织形式、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方式和企业间的协作方式,重组和优化产业价值链,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和战略性环节。

(2)重点发展现代物流,进一步优化物流产业结构,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和效益;形成全球化、集成化、基于信息化的运输、配送的供应链,提供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3)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克服企业新产品研发与设计能力差的缺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推生一批第三方研发设计企业或机构,形成现代服务业中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集聚辐射力强的行业。

(4)重点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内容服务等新兴服务产业,推生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有可能成为全球性的龙头服务企业,形成服务新业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是改善民生、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需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转变人民群众生活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弘扬主流文化,振兴文化产业,促进网络文化、娱乐产业健康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1)现代传媒与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数字音像、媒体出版、数字学习、动漫网游等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文化建设的内容,数字内容产业不仅本身是高附加值产业,同时能够推动多种增值服务的发展。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重点发展数字家庭服务产业,带动数字家电产业转型,做强现代服务业;实现一键式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便捷化信息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扩大消费;提升社会公益服务能力,改善民生。

(3)现代服务业是吸纳大量劳动力转移、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

3.强化社会公共服务,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管理理念与现代公共服务理念为统领,促进现代公共服务普及化、均衡化、多样化及人本化,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1)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教育培训等社会公共服务还存在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2)重点发展电子健康,符合“新医改”发展趋势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实现医疗资源共享,落实党的十七大“保民生”的重大需要。

1.2.2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服务业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目前正处在蓬勃兴起阶段,它不仅正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而且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各国经济、产业、技术的发展模式,并对各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利益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决定各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中国既面临通过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服务业全球化的新趋势值得我们密切跟踪和认真对待。服务业全球化新趋势,不仅对中国服务业发展提出挑战,而且也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及产业、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出挑战。

世界服务业加速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使服务业日益告别传统的地缘导向发展模式,不断打破时间、空间乃至文化、观念的限制,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不仅使服务业的全球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达到了空前高度,也使世界各国经济、产业、技术创新及经营管理模式出现全方位变革,这既给中国服务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基本条件,主要优势有:一是良好的宏观经济态势和巨大的市场优势,庞大的制造业创造了巨大的服务需求,使中国对跨国公司保持着较强的吸引力,服务业吸引外资潜力很大;二是拥有质优价廉的综合人力资源优势,包括部分中高端科技管理人才;三是拥有较高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和较强的信息技术产业支撑;四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一些沿海发达地区有着良好的开放环境和意识,在制度创新和特殊功能区域开放、开发方面走在前列,具备在服务业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基础等。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分析如图 1-7 所示。

图1-7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分析

“十二五”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根据国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整体部署,我国制定发布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要求,这是我国未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策略。

1.形势与需求

“十一五”是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的五年。自 2006 年全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会议以来,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按照《科技规划纲要》的部署,组织实施了“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加强了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展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应用示范,优化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提高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水平,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1)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医疗、数字内容、数字社区、数字教育、数字旅游、电子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多个重要领域和方向,突破了一批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和系统集成技术,制定了一批现代服务业标准规范,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2)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态势初步显现。通过应用示范,创新了一批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企业。截至 2010 年年底,全国已有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 18 家,一批现代服务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继成立。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在服务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明显优化。颁布了《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纲要》,举办了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系列论坛。在现代服务业相关领域支持建设了若干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综合研究机构,加大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政策的实施力度。提高了有关各方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21 世纪以来,全球产业结构进入由“工业经济”主导向“服务经济”主导转变的新阶段。特别是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重塑国际竞争优势,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在继续将加工制造中的高耗能、低附加值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同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积极抢占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基于信息网络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国际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呈现出细分化、国际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服务业的快速细分不断催生出新的服务业态,推动新兴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不断涌现,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全球服务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务国际化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支撑,数字化、信息化成为服务业提高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共同选择。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及其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科技支撑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需求。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使科技在现代服务业中的作用日趋显著。模式创新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以应用性、系统性、集成性为主要特征的支撑技术成为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应对国际产业科技竞争,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都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迫切需要大力提升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离“制造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还处于低端位置。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转移,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有效带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善人民生活迫切需要发展新兴服务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力资源密集、高成长性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也迫切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数字文化、数字旅游、数字医疗与健康、数字社区等依托信息与网络技术,从传统公共服务业衍生出来的新业态。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迫切需要发展科技服务业。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不但通过其创新支持产业的发展,其本身也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依靠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研发设计、技术转移转化、创新创业服务、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做大做强,培育科技服务产业新模式,壮大科技服务产业规模,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优势。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现代服务业及其科技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偏小、新兴服务业引领作用不强、科技服务业支撑能力薄弱、创新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等。

未来五年,为应对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挑战,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必须迎难而上,突破制约,准确把握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方向,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强化部署,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和引领能力。

2.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技规划纲要》要求,以促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为战略目标,以模式创新为核心、技术集成应用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整合部门和地方资源,完善现代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支撑体系,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与水平。

基本原则包括:

(1)系统规划,统筹推进:加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以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产学研用的结合,统筹项目、基地、人才、政策及创新体系建设,全链条布局发展模式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试点示范,充分依靠地方和部门,从主要依靠项目推动转向从工作层面系统全面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市场牵引,政府推动:面向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相关产业、领域的要素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实现高效、集约的服务过程和倍增的服务效果。

(3)模式创新,技术支撑:以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服务过程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在重视共性关键技术突破的同时,高度重视模式创新,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带动已有成熟技术成果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应用。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突出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地确立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路径,形成充满活力、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大格局。

发展目标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系统解决方案,建立完善的现代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开展一批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示范应用,培育一批现代服务新业态,打造一批知名服务品牌。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推动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3.大力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

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共性需求及关键环节,加强网络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大力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系统外包等的发展,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服务附加值。

1)加强一体化电子商务技术攻关,提高全程服务能力

加强完全网络化条件下高效电子商务市场体系结构及其演化机理与过程研究,探索网络化生产经营、消费方式与行为规律,为发展高效电子商务服务形态提供科学依据。突破智慧电子商务云服务等技术,发展新一代电子商务服务技术架构及解决方案。加强电子商务市场可信交易服务技术与系统研发,推进可信交易环境建设。满足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国际贸易、旅游、移动商务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行业及区域发展需求,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技术集成创新,强化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全程电子商务服务解决方案研发,推进示范应用,培育龙头企业,提升重点领域全程服务能力。

专项开展电子商务若干理论问题研究,电子商务云服务技术与平台研发,电子商务可信交易技术与平台研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重点生产资料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重点生活资料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旅游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2)加强集成技术支撑,提高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加强物流产业发展规律研究,探索物流发展新模式。面向国内外贸易需求,加强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智能运输组织、业务过程协同控制、信息共享与集成等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服务机制与模式,建设海铁公联运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一体化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强化物流射频识别、物流过程信息感知、可视化及智能决策等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形成物联网环境下智能物流技术框架和综合服务方案。结合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需求,创新网购物流服务模式,加强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协同的信息共享技术和标准、网购物流服务网络和业务过程研究,积极实施网购物流示范工程。

专项开展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网购物流服务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资源整合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供应链全程第三方物流服务技术与示范应用、物联网环境下智能物流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

3)加强系统外包服务模式创新,提高产业信息化水平

加强软件服务化应用技术研究,探索信息系统开发、建设、运行、维护新模式,为发展可信系统外包服务形态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可配置系统架构技术、安全可靠服务质量保障技术、高效运行平台技术、应用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开发系统外包服务平台,提高系统外包服务技术支撑能力。建立信息系统服务外包标准和管理体系,形成信息系统服务外包管理保障支撑体系。面向大型骨干企业及其上下游供应链企业信息化需求,鼓励其信息化机构与主营业务分离,创新信息系统服务模式,为产业链相关企业提供信息系统服务支撑。面向非机要政府部门电子政务需求,鼓励其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运营外包,发展社会化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服务产业。

4.积极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

加强网络化、个性化、虚拟化条件下服务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大力开展服务模式创新,重点发展数字文化、数字医疗与健康、数字生活、培训与就业、社保等新兴服务业,显著提升科技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的能力。

1)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培育文化新业态

加强虚拟现实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虚拟会展、在线体验等新业态发展。加强文化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等业态的深度融合。构建新型演艺文化传播服务平台,提升文化演出院线、票务网络、文化场馆、文化设施等文化流通环节的效率。加强数字内容版权保护、内容集成、存储、分发及传输等技术攻关,创新基于版权的数字内容服务模式,促进数字内容服务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完善文化产品产权评估、定价标准体系,构建基于网络的文化艺术品及版权交易、文化科技信息交流服务平台,促进文化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专项开展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演艺文化传播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文化艺术品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数字内容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数字版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

2)加强融合网络技术攻关,发展新兴消费服务业

加强新兴生活消费服务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突破服务集成接入与应用托管、资源聚合管理、业务监管、结算与信用评估等数字生活平台关键技术。制定服务资源互联交换、服务质量评价等重要技术和服务标准,形成现代数字生活消费服务平台集成应用解决方案。重点围绕数字社区(家庭)服务、移动生活服务、数字学习、数字娱乐、数字休闲旅游服务、虚拟社会互动服务、空间位置综合信息服务等数字生活服务领域,构建一批数字生活服务运营平台,开展应用聚合开放服务平台运营示范。打造现代数字生活运营服务品牌,引领新兴数字生活消费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专项开展数字生活服务共性技术支撑及聚合服务平台与示范,移动生活服务云聚合平台与示范,数字生活信息精准搜索聚合服务平台与示范,社区生活圈互动服务平台与示范,协同式多语言云翻译专业服务平台与示范,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托管平台与示范,数字生活创新技术与服务试点城市典型应用与集成示范等。

3)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培育社会化公共服务业

加强农村与城市社区协同医疗服务,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第三方医疗与健康服务模式,形成合理分工的服务网络格局。突破以人为中心的智能感知、普适服务等关键技术,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形成个人、医院及相关部门一体化的医疗健康保健系统。构建老年人和慢性病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与技术支撑体系,促进老龄服务产业发展。加强知识获取、知识交易与支付、数字化智能教室、移动学习、沉浸学习等关键技术研发,建立开放式知识服务公共体系,实现从课程与学分交易到知识交易的升级。建立开放式教育知识服务评价体系,确保教学服务质量。构建开放教育云服务平台,支撑国家汉语言文化传播,促进大学、中小学师资培训的发展。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升我国教育公共服务的规模和水平。突破海量资源存储和网络信任服务支撑技术,创新就业服务、社会保险服务、养老服务和残疾人服务模式,构建一体化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开展就业、社会保险、养老和残疾人服务示范,培育第三方服务企业,提升社保公共服务水平。

专项开展社会化公共服务。开展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与标准规范研究、农村与城市跨域协同医疗服务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老年人及慢性病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研发及示范、基于健康档案的居民健康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研发及示范、以人为中心的智能感知与普适服务技术平台研发及示范、面向医疗健康的政府监管综合服务平台研发及示范、第三方医疗健康服务支撑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

研制开放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海量教育资源云存储与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开放教育服务信誉与绩效评估系统。开展就业服务模式创新及示范应用、社会保险服务模式创新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及示范应用、残疾人服务模式创新及示范应用。

4)加强新技术与新模式研究,引领战略性新兴服务业

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积极促进物联网、智慧技术架构、云计算的技术研发、应用模式创新和示范应用,支持国内企业和科研院所主导和参与相关国际、国内标准的制定。加强节能服务业新技术和新模式研究和应用,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网络经济安全保障水平。积极发展基于新技术的新兴服务业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兴服务技术与服务模式发展之路。

5.着力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

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需求,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和科技咨询等服务,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服务产业化,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

1)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业,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引导科技资源密集区域,将研发设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积极鼓励研发服务外包、合同研发组织等研发服务新业态的发展,培育和集聚一批社会化投资、专业化服务的第三方研发机构,形成研发服务集群。面向区域特色产业集群需求,整合建设一批专业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仪器、数据、文献共享和专业技术服务。鼓励成立研发服务联盟,开展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制定行业技术标准。积极培育第三方工业设计机构,将工业设计服务支撑范围扩展到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建立重点行业产品设计通用数据库、试验平台及设计服务平台,促进设计资源的共享利用。建立专业化设计服务标准和管理体系,促进各类专业性设计机构的集聚发展。推进检测服务市场化进程,积极支持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发展,培育一批综合性检测服务机构。规范检测服务,研究制定技术检测服务行业标准。吸引国外检测机构在我国开展业务,加强品牌建设。

2)发展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业,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

提升技术转移机构的市场化运作能力,支持服务机构和企业之间探索新型技术转移合作模式,解决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定价和知识产权共享与保护等问题。加强技术转移机构的专业化、特色化功能和增值服务能力,强化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技术成果中试熟化服务。提高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经营能力。加强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和技术合同网上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定价服务、技术产权交易信息服务能力。支持知识产权交易机构加强交易平台建设,开展专利检索、交易、培训等服务。加强技术、知识产权等要素市场建设,优化成果转移转化环境。积极发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选择有条件的区域建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加强同有关国际科技组织和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的合作,为企业开展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国际技术收购、技术与知识产权入股等业务提供专业化服务。

3)发展创新创业服务业,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培育和支持创新创业服务新业态的发展,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的孵化器建设。大力推广“孵化加创投”的孵化模式,提升创业成功率和孵化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孵化器,搭建专业化服务体系,面向全球跨区域创业者和高端人才提供创业服务,发现、遴选和培育具有前瞻性、成长性、带动性的“源头”企业。扩大科技企业加速器试点,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加大与专业科技服务机构的合作,为高成长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资本、人才、市场等深层次服务。

4)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业,提高投融资服务能力

进一步推动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集中力量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高成长企业群体,为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推动科技金融业务创新,定制开发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信用保险质押等科技金融产品,探索科技贷款担保、科技保险、产权交易与股权交易等新模式。推动“国家高新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建设国家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和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为不同业态、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提供包括天使投资、贷款担保、科技保险、投行券商业务等在内的差异化服务,促进科技与金融资本的对接。加强科技金融风险评估,开发科技金融机构风险预警和分析系统,为科技金融项目风险控制提供技术支撑,防范和化解科技金融业风险。

5)发展科技咨询服务业,提升科技咨询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交易规则和交易模式研究。加强产业研究和竞争情报服务,深入研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把握产业主导权。鼓励咨询机构依据区域空间特性、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为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产业咨询服务。全面推进企业管理和战略咨询服务,推动本土管理咨询服务企业的品牌化发展,拓展全球化发展的眼光与视野。支持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信息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投资和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进一步发挥科技咨询机构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科技咨询业信息化水平,建设智能化科技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共享应用的服务平台,形成科技咨询业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提升科技咨询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专项开展科技服务业。开展区域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委托研发、检验测试、技术培训等服务。提升重点行业设计能力,加强设计标准体系建设,加快重点行业共享平台建设,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开展技术转移“金桥”工程,大力开展技术成果中试熟化服务。建设面向产业集群的科技服务集成平台,加强科技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搭建基于SaaS技术的跨行业、跨区域、跨服务主体的科技服务网络。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天使投资、贷款担保等服务。开展科技服务业统计和监测研究,为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6.优化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围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需求,与区域、城市和产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开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充分发挥示范在配置产业资源和引导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适当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形成科学、合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

1)以示范城市为核心,形成现代服务业增长极

以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开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工作,促进大中城市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形成,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或重点区域的城市,加强现代服务业管理机构、政策法规、技术设施、支撑体系、人才培养、需求环境等方面的建设。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示范城市依据自身资源和条件,发展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现代服务产业,带动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2)以示范基地为载体,形成特色服务产业聚集区

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为依托,在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领域,认定一批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推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提高现代服务业关键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产业链协同能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引导产业集聚,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和技术标准的形成。支持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以基地为依托,探索建立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联盟,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制定行业服务标准规范,提升服务业行业发展水平。

3)以示范企业为着力点,形成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动力源

以提高服务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服务业创新水平为目标,选择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创新性强、处于行业领军地位的现代服务企业开展示范工作,充分发挥示范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方面的带动作用。积极支持示范企业提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能力,形成以示范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现代服务企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品牌。

7.加强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以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目的,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持续开展现代服务业理论、政策、商业模式、关键技术、标准规范、应用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逐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

1)支持综合研究机构的发展,提升战略研究能力

整合支持一批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力量相融合的现代服务业综合研究机构,持续开展现代服务业相关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明确现代服务业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发展方向与重点,为部门和地方制定积极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支持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发展,提高共性技术创新能力

面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系统外包、新兴消费服务、新兴公共服务、科技文化融合、研发设计等服务业创新发展重点方向和共性工程技术问题,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整合支持一批现代服务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现代服务业共性工程技术研究,提高现代服务业应用基础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现代服务业科技领先企业申办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现代服务业前沿技术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参与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等工作,促进现代服务业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3)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的发展,提升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能力

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开展现代服务业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申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并充分考虑模式创新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中的作用。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依托技术中心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及创新平台,开展成果转化、咨询培训、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支撑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4)完善园区创新体系,提升园区创新创业支撑能力

支持发展一批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加强公共支撑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转移、投融资、人力资源、交流与培训、信息与宣传、知识产权、中介代理等服务。支持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联盟的发展,提升联盟在促进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上的影响力。打造产业化基地网络创新服务平台,实现创新要素的在线集成和共享,推动产业化基地创新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过程化。

8.完善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以促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为目标,在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财政投入、统计评价、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及环境营造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1)积极探索实践,建立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新机制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探索跨部门合作新机制。鼓励地方科技部门、高新区、产业化基地等建立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管理机构,形成有利于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的工作体系。注重发挥相关协会、学会、联盟在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完善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体系。开展现代服务业管理机制研究,积极支持地方科技部门、高新区、产业化基地等探索管理新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工作试点。完善考核评估,在创新成果评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工作中,研究增加商业模式、组织创新等评价指标,逐步建立符合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特点的评价机制。加强现代服务业统计数据分析,及时掌握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动态。在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园区(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等的统计中,增加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的相关指标,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为业绩评价指标之一。

2)加大资金支持,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支撑计划、创新基金、火炬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中,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科技项目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支持现代服务业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拓宽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融资渠道,将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作为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专项基金的支持重点。鼓励地方政府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本地区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发展。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现代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予以信贷支持,加快开发适应现代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现代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多,以及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的现代服务企业开展业务。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制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开展科技服务企业合作金融试点等。

3)完善学科体系,加强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探索建立现代服务业学科体系,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引导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加强现代服务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支持地方和高新园区(产业化基地、大学科技园等)开展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培训。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科技专家库,为地方和园区开展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提供支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素质、促进人才快速成长为目标,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盟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高科技现代服务企业,建立一批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开展试点工作,探索高素质现代服务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4)深化开放交流,推动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

扩大开放,形成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国际化格局。支持现代服务科技相关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举办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国际论坛,积极跟踪和了解现代服务业科技国际发展水平。加强现代服务业科技的引进吸收再创新,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水平。加强合作,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影响力。通过政府间科技合作计划及重大科技合作项目,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效率。推动政府间投资保护协定谈判,保护我国现代服务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利益。支持我国现代服务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推动现代服务业自主标准国际化。

5)加强环境建设,营造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加强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宣传、知识普及和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各界对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支持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标准,构建现代服务业创新政策体系。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创新的保护力度。

9.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为有力推进规划顺利实施,必须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形成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与制度保障。

1)切实加强领导,推进规划深入实施

各地方、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突出各自特色,强化本地方、本部门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部署,加强重大事项的会商和协调,做好重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规划的贯彻宣传,做好协调服务和实施指导,调动和增强社会各方面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2)切实加强落实,做好规划的衔接协调

在规划实施中,要注重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教育规划纲要的统筹落实,加强现代服务业科技规划与国家服务业规划、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衔接。强化规划对年度计划执行和重大项目安排的统筹指导,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切实加强评估,做好规划的动态调整

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科技规划监测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要通过监测评估,分析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尤其是对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检查评估,为规划的动态调整提供依据。

国家主管部门对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思路如图 1-8 所示。

图1-8 国家主管部门对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思路

(1)近中期目标:提高服务业比重与水平,构建现代服务产业体系。

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模式创新为核心,以技术集成为支撑,以环境改善为保障,构建现代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产业发展环境,“促增长、调结构、保民生”,占据产业制高点和产业价值链高端,实现战略性产业可持续发展。

(2)“十二五”目标定位:培育环境、突出重点。

① 培育环境:发展自主必争、支撑引领的集成技术、解决方案及服务平台,创新调整必备、引领产业的服务模式,完善面向市场、政府引导的产业发展环境与政策。

② 突出重点:聚焦于生产与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以及社会化公共服务等国家战略性产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数字家庭、数字内容、电子健康等服务产业。

实施的基本原则为:

(1)市场牵引。

(2)模式创新:面向市场需求,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相关产业、领域的相关要素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突出强调模式创新对产业发展的主导,实现高效集约化的服务过程和倍增的服务效果。

(3)技术支撑集成应用:在重视关键技术突破的同时,充分利用已有成熟技术成果,高度重视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应用,突出强调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服务过程创新的结合,切实发挥科技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4)工程带动重点突破:抓住基础产业、制造业及服务业协调融合可持续发展机遇,明确战略性产业的发展重点,实施示范工程,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服务模式创新、技术方案、关键标准规范制定、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形成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5)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突出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地确立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路径,形成充满活力、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近中期现代服务业实施原则说明如图 1-9 所示。

图1-9 近中期现代服务业实施原则说明

战略任务布局说明如图 1-10 所示。

图1-10 战略任务布局说明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新形势下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要以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为方向,要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分类指导,着力拓展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要努力开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要更加切合实际,提出更加高的一些发展目标。

1.2.3 苹果的启示

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意义和对策的具体案例方面,苹果公司(以下简称“苹果”)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苹果可以说是世界现代服务业的先驱,图 1-11 显示了苹果iPhone产品所提供的服务模式。

图1-11 苹果产品的服务模式

1.卓越领导

史蒂夫·乔布斯是一个无法超越的传奇,其创造了苹果的辉煌,他是现代服务业的先驱者,同时也是最完美的执行者。乔布斯陪伴了苹果公司数十年的起落与复兴,先后领导和推出了麦金塔计算机、iMac、iPod、iPhone等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信、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乔布斯是改变世界的天才,他有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他勇于变革,不断创新,引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把电脑和电子产品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一个有着长远目光,灵敏的商业嗅觉的领袖能让一个企业走上强盛之路。

2.与众不同

苹果的独树一帜,有两点值得认真品味:一是特立独行,二是看准客户。这两点又相互关联。早在苹果设计第一台电脑Macintosh时,乔布斯就铁了心,要将此前所没有的美术字注入电脑,这也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一台使用了漂亮的印刷字体的电脑,并为苹果的后续产品,铺就了一条执著追求美感的道路。看准客户则是苹果用心独到的另一种体现。他们精心设计的IT产品,是专供那些追求高雅、时尚、品质工作和生活的人士的。这些人往往也是经济与时尚达人,不计成本购置这些精品,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领域,享受苹果的甘洌。独特的产品只为独特的你。一个肯用心研制和生产,一个肯花钱选购和享用,这种正向激励一旦形成,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顾客,都是收益。这就难怪苹果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反观我国的一些IT企业,少了苹果的独特,多了复制;少了宁静,多了浮躁,恶性竞争,惨淡经营,也就在所难免。在这方面,苹果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3.心系顾客

在中国有几家企业能做到顾客至上这一点呢?又有几家企业能履行完善的售后服务承诺呢?虽说顾客是上帝,但有时卖者更像上帝。我们的消费者不得不忍受恶劣的服务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你又怎能期待中国服务业的明天?要想有长足的发展,我们一定要改正我们的服务态度与服务制度。十年前苹果在设计零售战略时,只有一个最重要的目标:为用户提供与传统电脑行业的体验截然不同的零售店,为此苹果分别从塔吉特百货和美国服装品牌GAP挖来了高管罗恩·约翰逊以及乔治·布兰肯希普,在广泛调查后他们发现,多数消费者都对酒店的服务台有好感,受此启发,苹果的“天才吧”应运而生。在“天才吧”,无论苹果产品的购买地是何地,苹果的客服人员都会为你免费提供服务,他们不仅会修复一些与苹果无关的软件问题,甚至会帮用户完成一些与技术支持无关的要求。苹果如此慷慨,只为招揽顾客。顾客至上,中国的服务业在这点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4.不断创新

iMac、iPod、iPad、iPhone每一项都是都是一项革命,“革命性”是乔布斯最喜欢的单词之一。乔布斯认为,苹果的每个发明都具有独特和原创的特性。而批评者却坚持认为,这些产品不过是既有技术的组合与翻版。确实,在iPod诞生前,音乐播放器就已存在,智能手机的诞生也早于iPhone。其实,这正是苹果的智慧所在,苹果人十分注重搜集科技行业的最佳创意并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苹果还是一个伟大的修理师,它可以改进现有产品的缺点。与苹果的那个不完美的苹果一样,正因为不完美才会去追求完美。iPad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很多功能以前都出现过,比尔·盖茨曾于 2001 年展示过一款基于Windows的平板电脑,并预言 5 年内将成为一款主导产品。但微软的平板电脑很快就失败了,为什么?微软没有完全改革台式机的界面,需要使用蹩脚的触控笔来完成所有任务,比尔·盖茨也不鼓励开发者开发专门针对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乔布斯和苹果则不同。论操作系统,苹果iPhone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赢得了满堂彩;论界面,iPhone的多点触控完全不需要使用触控笔;论应用,网上商店已经让众多开发者乐此不疲。所有这一切,再加上对设计和营销的大量思考,造就了这款全世界都想要的平板电脑。至于iPad是否真的是一款“新”设备,这真的有关系吗?消费者关心的只是去买iPad,而苹果只关心 6 天 200 万台的销售量。 苹果的聪明,在这里再次得到证明。以堂堂苹果的身家与研发实力,都要“拿来主义”,只是这“拿来”,也要讲究个章法,而不能像现在的中国,不假思索地去仿造,结果使得中国成为一个“山寨国”。苹果做出了样子:针对其缺陷,适当加以改进和包装,使之成为适销对路的“新”东西,这就是苹果的创新之道,我们的IT企业多少都有点底子,应该容易上手。

5.注重宣传

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使再好的商品没有好的宣传也会无人问津吧。苹果一直通过一些巧妙的方式,培养其“粉丝”(也称信徒)的宗教热情,包括神秘感以及暗示用户是被选定的人,更重要的可能还在于苹果对于符号化信息的钟爱。想想iPod的白色耳机、Mac的开机声音以及MacBook那与众不同的后盖吧,苹果深知这种持续性感知暗示的力量,并且不遗余力地将所有能够增强用户记忆的做法都用于品牌宣传。这种思路也延伸到了苹果重大产品的发布会上。如果你用心,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苹果产品正式发布前的几个月,甚至几年前,有关消息就绘声绘色地“走漏”出来。真正的发布日更会精心设计,就像检阅军队一样隆重。在iPad发布之日,苹果买下了会场周边的所有公交车站广告。当乔布斯登台演讲时,所有的海报都被换掉。1 月 27 日,消费者赶赴iPad发布会现场时,街道两侧还一切如故,当消费者离开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到处都是iPad海报的身影!除了苹果,还有哪家公司的品牌宣传能细致到这个程度?要抓住媒体与消费者的心,除了“用心”,别无他途。唯有用心,才能留下心的印迹。只有心灵,才能感知心灵。苹果坚信,其良苦用心不会白费,消费者会体查得到。希望中国的服务业也能“用心”去打动消费者,去创造中国服务业的明天。

6.忘记过去

辉煌只属于过去,在创新的道路上,过去也许意味着包袱。守望过去,兼顾过去,需要付出多重的成本,许多时候,甚至会绊住前行的脚步。苹果深知这一点,他们不断更新他们的操作系统,升级他们的软件,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抛弃过去是为了更好,乔布斯在iMac中抛弃了软盘,随着MacBook Air的推出,光驱也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触摸屏技术又让其抛弃了鼠标。多数情况下,苹果抛弃过去的做法能够让自己做出更好的产品,也让苹果轻装前进,总能站在科技的前沿。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培养苹果“粉丝”的消费习惯,让他们认为,世界原本就该这样。而反观中国的企业,有了好的产品就会停滞不前,只记得曾经的荣耀,最终只会被淘汰。 wzeCPTnRMCib5ZYeDpVzJ9QZ9y3p6ERz9bPnPPaOodB+EfXuBvEzHWaG76ZM4C0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