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DB2产品介绍

DB2是IBM公司研发的关系数据库产品,目前广泛应用于金融、通信、烟草、交通等行业,在IBM随需应变的战略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章组织内容如下:

●数据模型。

●DB2发展历史。

●DB2产品版本。

●DB2 9的主要功能增强。

●DB2认证。

●DBA的任务和职责。

●IBM信息管理产品概述。 4nsc/vFuYi1VPLLJL6eJqjqnYR+B/60O+yJURRsK8AP02bw4kIHRlXMUYIRcnr77



1.1 数据模型

在数据库技术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3种重要的数据模型: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和关系模型。

网状模型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用网络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其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实体之间构成一张网状图。层次模型是在网状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现实中如组织架构、家族族谱等都是这种树形(层次)结构的例子。最著名的层次数据库系统是IBM公司在1968年研制的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这是最早的大型机数据库系统,也称为DB1,至今仍在一些银行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都是现实世界的真实模拟,但并无数学理论的支持,在使用上存在比较大的约束和限制。

1970年,有“关系数据库之父”之称的IBM研究员E.F.Codd博士在刊物Communication of the ACM上发表了题为“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大型共享数据库的关系模型)”的论文,文中首次提出了数据库关系模型的概念,奠定了关系模型的理论基础。后来Codd又陆续发表多篇文章,论述了范式理论和衡量关系系统的12条标准,用数学理论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基础。IBM的Ray Boyce和Don Chamberlin将Codd关系数据库的12条准则的数学定义以简单的关键字语法表现出来,里程碑式地提出了SQL语言。关系模型简单明了,具有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响应,并很快成为数据库市场的主流。

关系模型就是二维表格模型,关系型数据库就是由二维表及其之间的联系组成的一个数据组织。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关系模型涌现出一批数据库产品,甲骨文公司(Oracle)于1979年开发了业界第一个关系数据库Oracle,英孚美公司在1981年发布了Informix数据库,IBM于1982年发布了 SQL/DS for VSE/VM,这是业界第一个以 SQL 作为接口的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1983年,DB2 for MVS面世,DB2正式诞生(IMS是IBM第一代数据库,DB2是第二代,因此取名DB2)。1987年,Sybase公司推出了Sybase SQL Server。1988年,微软与Sybase合作开发了SQL Server,1994年两家公司分道扬镳,各自发展自己的产品,微软的就是MS SQL Server,而Sybase的叫Sybase ASE。1996年,一个叫MySQL的小型开源关系数据库诞生,时至今日,它已经成为众多中小企业建站的首选。

时过境迁,30多年后,数据库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变。IBM于2001年收购了Informix,并将很多Informix的优良特性整合到DB2中,Informix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Sybase于2010年被SAP公司收购,目前在移动数据库领域占据70%的份额,但传统的数据库产品份额逐年递减;MySQL命运坎坷,先被卖到Sun公司,后Sun公司又被Oracle公司收购,它的前途几乎没多少人看好。因此,当今的数据库市场几乎呈现出Oracle、DB2和SQL Server三足鼎立的局面。 4nsc/vFuYi1VPLLJL6eJqjqnYR+B/60O+yJURRsK8AP02bw4kIHRlXMUYIRcnr77



1.2 DB2历史

DB2最早运行在MVS大型机系统,MVS(多虚拟存储)开创了操作系统的一个新纪元,我们现在听得较多的大型机z/OS系统就是来自MVS,国内的五大行使用的都是IBM大型机,其上运行的是主机DB2。

随后IBM研制出AS400(Application System/400)中型机系统,AS400具有先进的体系结构,并能不断吸收、融合新的技术,因而快速成为当时全球使用最广泛的中型机,AS400使用的操作系统是OS/400,OS/400含有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即DB2数据库。AS400以稳定性著称,时至今日,仍有一部分客户在使用,但它的性价比相对较低,随着小型机处理能力的日益增强,AS400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尽管大型机和中型机功能强大,可靠性/稳定性高,但技术相对封闭,可移植性差。历史注定是强人创造的,20世纪80年代初,贝尔实验室的肯·汤普逊(Kenneth Lane Thompson)和丹尼斯·里奇(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用汇编语言开发了一个操作系统原型,即UNIX系统。为了便于移植,他们又开发了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大名鼎鼎的C语言,并成功地用C语言重写了UNIX的第三版内核。UNIX操作系统的修改、移植相当便利,并且具有多用户、多任务的特点,这为UNIX日后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UNIX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极大支持,发展出很多版本,比较著名的有IBM AIX、Sun Solaris和HP-UX等。1993年,支持AIX平台的DB2面世,1994年,DB2支持HP-UX和Solaris。1996年是标志性的一年,DB2正式更名为DB2 UDB 5(统一数据库)。1999年,DB2开始支持Linux系统。随后的10年中,IBM顺应市场需求,通过收购和自主研发,将很多产品特性集成到DB2产品中。2004年,DB2 8.2版本发布,2006年,DB2 9.1版本发布,2007年,DB2 9.5版本发布,2008年,DB2 9.7版本面世,2009年,DB2 9.8版本发布,DB2 10版本计划在2011年发布。DB2版本演变历史如图1.1所示。

图1.1 DB2版本演变历史

IBM机器型号包含4种系列:z系列(zero,零宕机,IBM大型机系统),i系列(主要指AS/400中型机),p系列(IBM小型机,power处理器,以前叫RS/6000)和x系列(x86处理器系列,主要是PC Server)。针对z系列的DB2,称为DB2 for z/OS;针对i系列的DB2,称为DB2 for AS/400;针对p和x系列的,一般统称为DB2 for LUW(DB2 for Linux和UNIX and Windows)。z系列和i系列系统相对封闭,学习曲线较陡,而p系列和x系列则称为开放平台(或分布式平台)。在本书中,如果不特别强调,我们说的DB2专指DB2 for LUW。 4nsc/vFuYi1VPLLJL6eJqjqnYR+B/60O+yJURRsK8AP02bw4kIHRlXMUYIRcnr7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