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库技术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3种重要的数据模型: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和关系模型。
网状模型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用网络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其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实体之间构成一张网状图。层次模型是在网状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现实中如组织架构、家族族谱等都是这种树形(层次)结构的例子。最著名的层次数据库系统是IBM公司在1968年研制的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这是最早的大型机数据库系统,也称为DB1,至今仍在一些银行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都是现实世界的真实模拟,但并无数学理论的支持,在使用上存在比较大的约束和限制。
1970年,有“关系数据库之父”之称的IBM研究员E.F.Codd博士在刊物Communication of the ACM上发表了题为“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大型共享数据库的关系模型)”的论文,文中首次提出了数据库关系模型的概念,奠定了关系模型的理论基础。后来Codd又陆续发表多篇文章,论述了范式理论和衡量关系系统的12条标准,用数学理论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基础。IBM的Ray Boyce和Don Chamberlin将Codd关系数据库的12条准则的数学定义以简单的关键字语法表现出来,里程碑式地提出了SQL语言。关系模型简单明了,具有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响应,并很快成为数据库市场的主流。
关系模型就是二维表格模型,关系型数据库就是由二维表及其之间的联系组成的一个数据组织。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关系模型涌现出一批数据库产品,甲骨文公司(Oracle)于1979年开发了业界第一个关系数据库Oracle,英孚美公司在1981年发布了Informix数据库,IBM于1982年发布了 SQL/DS for VSE/VM,这是业界第一个以 SQL 作为接口的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1983年,DB2 for MVS面世,DB2正式诞生(IMS是IBM第一代数据库,DB2是第二代,因此取名DB2)。1987年,Sybase公司推出了Sybase SQL Server。1988年,微软与Sybase合作开发了SQL Server,1994年两家公司分道扬镳,各自发展自己的产品,微软的就是MS SQL Server,而Sybase的叫Sybase ASE。1996年,一个叫MySQL的小型开源关系数据库诞生,时至今日,它已经成为众多中小企业建站的首选。
时过境迁,30多年后,数据库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变。IBM于2001年收购了Informix,并将很多Informix的优良特性整合到DB2中,Informix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Sybase于2010年被SAP公司收购,目前在移动数据库领域占据70%的份额,但传统的数据库产品份额逐年递减;MySQL命运坎坷,先被卖到Sun公司,后Sun公司又被Oracle公司收购,它的前途几乎没多少人看好。因此,当今的数据库市场几乎呈现出Oracle、DB2和SQL Server三足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