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完了二维建模之后,现在介绍三维模型的创建。三维建模有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3ds Max系统配置的标准几何体造型,然后在这些标准造型的基础上运用各种修改器,达到造型的目的。
预习重点
◎ 了解标准几何体有几种。
◎ 简单练习标准几何体的创建方法。
(1)单击
主菜单中的Reset(重置)命令,重新设置系统。
(2)进入Create(创建)命令面板,单击Geometry(几何体)按钮,在Object Type(对象类型)卷展栏里选择Box(长方体)。
(3)在Top(顶)视图中按住鼠标左键拖动,拉出长方体的底面,松开鼠标,向上或向下移动鼠标,可以在Perspective(透)视图中实时观察长方体的变化。再次单击鼠标,完成长方体的创建。结果如图3-1所示。
(4)如果要创建正方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选择右侧Creation Method (创建方式)中的Cube(立方体),然后在视图中拖动鼠标,即可创建出立方体来,如图3-2所示。
段数对长方体来说是很重要的概念。段数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长方体能否被某些修改器所编辑。默认情况下,长、宽、高的段数均为1。
(1)重置系统。按照上述方法,在Top(顶)视图创建一个长方体。
(2)选中长方体,选择移动工具,按住Shift键的同时沿 X 轴移动长方体,此时弹出复制对话框,在数量栏中输入2后,单击OK(确定)按钮,这样就复制出两个长方体。
图3-1 Perspective(透)视图中的长方体
图3-2 Perspective(透)视图中的立方体
(3)选中第二个长方体,打开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长、宽、高的段数栏中分别输入2、2、2。
(4)选中第三个长方体,打开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长、宽、高的段数栏中分别输入3、3、3。
此时,可以在Top(顶)视图、左视图以及Front(前)视图中看出各立方体的段数变化,如图3-3所示。
图3-3 不同段数的立方体
(1)单击
主菜单中的Reset(重置)命令,重新设置系统。
(2)进入Create(创建)命令面板,单击Geometry(几何体)按钮,在Object Type(对象类型)卷展栏里选择Sphere(球体)。
(3)在Top(顶)视图中按住鼠标左键并向外拖动,然后松开鼠标,在Perspective(透)视图中可以观察到创建的球体。结果如图3-4所示。
图3-4 Perspective(透)视图中的球体
对球体而言,经常会用到如下的参数: Smooth(光滑)、Hemisphere(半球)、Slice on(切开)。下面举例介绍。
(1)重置系统。按照上述方法,在Top(顶)视图创建一个球体。
(2)选中球体,选择移动工具,按住Shift键的同时沿 X 轴移动长方体,此时弹出复制对话框,在数量栏中输入3后,单击OK(确定)按钮,这样就复制出3个球体。
(3)选中第二个球体,打开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取消Smooth(平滑)复选框。
(4)选中第三个球体,打开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的Hemisphere(半球)数值框内输入0.5。
(5)选中第四个球体,打开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单击选中Slice on(启用切片),在其下面的Slice to(切片结束位置)框内输入200。
此时,可以观察参数作用于球体的变化,如图3-5所示。
图3-5 不同参数时球体的形状
几何球体与经纬球体两者的差别在于面片结构的不同。在两者点面数一致的情况下,几何球体比经纬球体更光滑。
几何球体与经纬球体的创建方法几乎相同,这里不再介绍,仅给出几何球体与经纬球体的对比图,如图3-6所示。
这里我们重点对比不同基本点面类型下的几何球体的异同。需要说明的是,几何球体只能设置半球模式,而不能像经纬球那样可以产生任意百分比的球体。
(1)重置系统。按照上述方法,在Top(顶)视图创建一个几何球体。
(2)选中几何球体,选择移动工具,按住Shift键的同时沿 X 轴移动几何球体,此时弹出复制对话框,在数量栏中输入2后,单击OK(确定)按钮,这样就复制出两个几何球体。
(3)选中第一个几何球体,在Modify(修改)命令面板打开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在Geodesic Base Type(基本点面类型)下选中Tetra(四面体)。
(4)选中第二个几何球体,在Modify(修改)命令面板打开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在Geodesic Base Type(基本点面类型)下选中Octa(八面体)。
(5)选中第三个几何球体,在Modify(修改)命令面板打开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在Geodesic Base Type(基本点面类型)下选中Icosa(二十四面体)。
此时,可以看出各球体的形状变化,如图3-7所示。
图3-6 几何球体与经纬球体的对比
图3-7 不同基本点面类型下的几何球体
(1)单击
主菜单中的Reset(重置)命令,重新设置系统。
(2)进入Create(创建)命令面板,单击Geometry(几何体)按钮,在Object Type(对象类型)卷展栏里选择Cylinder(圆柱体)。
(3)在Top(顶)视图中按住鼠标左键拖动,拉出圆柱体的底面,松开鼠标,向上或向下移动鼠标,可以在Perspective(透)视图中实时观察到圆柱体的变化过程。再次单击鼠标,完成圆柱体的创建。结果如图3-8所示。
对圆柱体来说,除一般的参数之外,经常会用到如下的参数:Smooth(光滑)、Side(边数)、Slice on(切开)。下面举例介绍。
(1)重置系统。按照上述方法,在Top(顶)视图创建一个圆柱体。
(2)选中圆柱体,选择移动工具,按住Shift键的同时沿 X 轴移动圆柱体,此时弹出复制对话框,在数量栏中输入3后,单击OK(确定)按钮,这样就复制出3个圆柱体。
(3)选中第二个圆柱体,进入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将Side(边数)设为8。
(4)选中第三个圆柱体,进入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取消选中Smooth(光滑)复选框。
(5)选中第四个圆柱体,进入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选中Slice on(切片起始位置),在其下面的Slice to(切片结束位置)框内输入-150。
此时,可以在Perspective(透)视图中看到圆柱采用不同参数时的形状变化,如图3-9所示。
图3-8 Perspective(透)视图中的圆柱体
图3-9 Perspective(透)视图中圆柱体不同参数时的形状
圆锥体可以看做圆柱的延伸,它的用途比较广泛,可以用来绘制圆锥、圆台、棱锥、棱台等物体。
(1)单击
主菜单中的Reset(重置)命令,重新设置系统。
(2)进入Create(创建)命令面板,单击Geometry(几何体)按钮,在Object Type(对象类型)卷展栏下选择Cone(锥体)。
(3)在Top(顶)视图中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拉出圆锥体的底面,松开鼠标,向上移动鼠标,在Perspective(透)视图中出现了一个圆柱体。单击后移动鼠标,发现顶面开始缩小。缩放至一点时,再次单击鼠标左键,完成锥体的创建。结果如图3-10所示。
对圆锥体来说,除一般的参数之外,经常会用到如下参数:Smooth(光滑)、Side(边数)、Slice on(切开)。尤其要注意的是,可以利用Radius2(半径2)参数完成圆台、棱台的创建;利用Side(边数)完成棱柱的创建。下面举例介绍。
(1)重置系统。按照上述方法,在Top(顶)视图创建一个圆锥体。
(2)选中圆锥体,选择移动工具,按住Shift键的同时沿 X 轴移动圆锥体,此时弹出复制对话框,在数量栏中输入3后,单击OK(确定)按钮,这样就复制出3个圆锥体。
(3)选中第二个圆锥体,进入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将Side(边数)设为8。
(4)选中第三个圆锥体,进入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取消选中Smooth(光滑)复选框。
(5)选中第四个圆锥体,进入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选中Slice on(切片起始位置),在其下面的Slice to(切片结束位置)框内输入-150。
此时,可以在Perspective(透)视图中看到圆锥体采用不同参数时的形状变化,如图3-11所示。
图3-10 Perspective(透)视图中的圆锥体
图3-11 Perspective(透)视图中圆锥体不同参数时的形状
在3ds Max中,创建管状物非常容易。管状物往往作为建筑效果图的基础,在椅子的制作中用得非常多。
(1)单击
主菜单中的Reset(重置)命令,重新设置系统。
(2)进入Create(创建)命令面板,单击Geometry(几何体)按钮,在Object Type(对象类型)卷展栏下选择Tube(圆管)。
(3)在Top(顶)视图中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拉出圆管的底面外轮廓,松开鼠标,向内移动鼠标,确定好圆管的内圆大小后,单击鼠标。然后向上拖动鼠标,在Perspective(透)视图中观察圆管的高度。到合适位置时,单击鼠标,完成圆管的创建。结果如图3-12所示。
对圆管体来说,经常会用到如下参数: Smooth(光滑)、Side(边数)、Slice on(切开)。因为它和圆柱的参数非常相似,这里不多介绍,只给出不同参数下的形状对比图,如图3-13所示。
图3-12 Perspective(透)视图中的圆管
图3-13 圆管不同参数时的形状
(1)单击
主菜单中的Reset(重置)命令,重新设置系统。
(2)进入Create(创建)命令面板,单击Geometry(几何体)按钮,在Object Type(对象类型)卷展栏下选择Torus(圆环)。
(3)在Top(顶)视图中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拉出圆环的外轮廓,松开鼠标,向内移动鼠标,可以在Perspective(透)视图中看到圆环的内轮廓随着鼠标的移动而变动。到合适位置,再次单击鼠标,完成圆环的创建。结果如图3-14所示。
对圆环来讲,它的参数比较多,下面主要介绍几个比较常用的参数: Smooth(光滑)、Rotation(旋转)、Twist(扭曲)。下面举例介绍。
(1)重置系统。按照上述方法,在Top(顶)视图创建一个圆环,为了对比效果明显一点,将圆环的Sides设为8。
(2)选中圆环,选择移动工具,按住Shift键的同时沿 X 轴移动圆锥体,此时弹出复制对话框,在数量栏中输入3后,单击OK(确定)按钮,这样就复制出3个环。
(3)选中第二个圆环,进入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将Smooth(光滑)方式设为Sides(边)。
(4)选中第三个圆环,进入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将Smooth(光滑)方式设为None(无)。
(5)选中第四个圆环,进入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将Smooth(光滑)方式设为Segments(段)。
此时,可以在Perspective(透)视图中看到圆环采用不同光滑方式时的形状变化,如图3-15所示。
图3-14 Perspective(透)视图中的圆环
图3-15 圆环不同光滑方式时的形状
(7)重复第(1)(2)步操作,不同的是只需复制两个圆环即可。
(8)选中第二个圆环,进入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的Rotation(旋转)框内输入180。
(9)选中第三个圆环,进入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的Twist(扭曲)框内输入720。
此时,可以在Perspective(透)视图对比各参数的效果,如图3-16所示。
图3-16 圆环在不同参数下的三视图
(1)单击
主菜单中的Reset(重置)命令,重新设置系统。
(2)进入Create(创建)命令面板,单击Geometry(几何体)按钮,在Object Type(对象类型)卷展栏里选择Pyramid(四棱锥)。
(3)在Top(顶)视图中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拉出四棱锥的底面,松开鼠标,向上或向下移动鼠标,可以在Perspective(透)视图中实时观察到四棱锥的变化。再次单击鼠标,完成四棱锥的创建。结果如图3-17所示。
图3-17 Perspective(透)视图中的四棱锥
图3-18 Perspective(透)视图中的平面
四棱锥的参数都比较简单,这里不做介绍。
(1)单击
主菜单中的Reset(重置)命令,重新设置系统。
(2)进入Create(创建)命令面板,单击Geometry(几何体)按钮,在Object Type(对象类型)卷展栏里选择Plane(平面)。
(3)在Top(顶)视图中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即可完成平面的创建。
平面的参数都比较简单,这里不做介绍。
(1)单击
主菜单中的Reset(重置)命令,重新设置系统。
(2)进入Create(创建)命令面板,单击Geometry(几何体)按钮,在Object Type(对象类型)卷展栏里选择Teapot(茶壶)。
(3)在Top(顶)视图中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即可完成茶壶的创建。Perspective(透)视图效果如图3-19所示。
我们不仅可以创建整个茶壶,还可以仅创建其部件。它的部件包括: Body(壶身)、Handle(壶把)、Spout(壶嘴)、Lid(壶盖)。下面举例介绍。
(1)重置系统。按照上述方法,在Top(顶)视图创建一个茶壶。
(2)选中茶壶,选择移动工具,按住Shift键的同时沿 X 轴移动茶壶,此时弹出复制对话框,在数量栏中输入5后,单击OK(确定)按钮,这样就复制出5个茶壶。
(3)选中第二个茶壶,进入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的Teapotparts(茶壶部件)选项区里仅选中Body(壶身)。
(4)选中第三个茶壶,进入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的Teapotparts(茶壶部件)区里仅选中Handle(壶把)。
(5)选中第四个茶壶,进入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的Teapotparts(茶壶部件)选项区里仅选中Spout(壶嘴)。
(6)选中第五个茶壶,进入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下的Teapotparts(茶壶部件)选项区里仅选中Lid(壶盖)。
在Perspective(透)视图中观察各参数对壶的作用效果,如图3-20所示。
图3-19 Perspective(透)视图中的茶壶
图3-20 Perspective(透)视图中不同参数对茶壶的作用
在本例中,路灯主要通过对圆进行修改,并运用斜切命令制作出路灯的底座,通过创建柱体和半球体制作出灯罩、灯柱和灯帽,最后将各部分组合。结果如图3-21所示。
图3-21 路灯效果
操作步骤
1单击
主菜单中的Reset(重置)命令,重新设置系统。
2单击Create(创建)命令面板中的Circle(圆)按钮,在Top(顶)视图中创建半径为12的圆,如图3-22所示。
3 单击Modify(修改)命令面板中的下拉列表中选择Bevel(倒角)命令,并设置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中的参数,如图3-23所示。
图3-22 绘制圆
图3-23 参数对话框
高手支招
在修改几何模型的参数时,可以通过单击参数值右边的上下箭头来调整长方体的各项数值,不过此时数值调整比较慢。如果打开了捕捉工具区中的Spinner Snap Toggle按钮,则数值调整比较快,且步长为1(默认值)。如果想调整选项步长,可右键单击该按钮,然后在弹出的Preference S ettings对话框中的Spinners选项区中进行设置。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可设置微调按钮精度(Spinner Precision)、微调按钮的步长(Spinner Snap)、是否启用微调按钮捕捉(U se Spinner Snap复选框)、在靠近微调按钮时是否改变光标的形状(W rap Cursor N ear Spinner)。
4将圆斜切后生成的物体命名为“灯柱”,结果如图3-24所示。
图3-24 灯柱图形
5单击Create(创建)命令面板中的Cylinder(圆柱体)按钮,在Top(顶)视图中创建半径为12,高为16的圆柱体,并将其命名为“灯罩”。
6选择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并将其Parameters(参数)卷展栏中的Smooth(平滑)复选框取消选中。单击工具栏中的Align(对齐)按钮
,在Front(前)视图中单击“灯柱”,在弹出的Align Selection(对齐选择)对话框中进行设置,如图3-25所示。此时灯具效果如图3-26所示。
图3-25 中心对齐
图3-26 对其灯柱
7确认主工具栏中的Select and Move(选择并移动)按钮
处于激活状态,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用移动复制的方法,在
Y
轴向上移动“灯罩”。在弹出的Clone Options(克隆选项)对话框中,将其命名为“灯框”。
8确认“灯框”被选中,选择Modify(修改)命令面板,将灯框的半径改为15、高度改为1,并选中Smooth(平滑)复选框,如图3-27所示。
图3-27 移动灯罩
9用移动复制的方法,在Front(前)视图中的 Y 轴向上移动“灯框”,在弹出的Clone Options(克隆选项)对话框中,将Number of Copies(副本数)设为2,并调整它们至如图3-28所示的位置。
图3-28 复制灯框
10单击创建命令面板中的Sphere(球体)按钮,在Top(顶)视图中创建球体,命名为“灯帽”,其参数设置如图3-29所示。
11使用Select and Manipulate(选择并移动)
和Align(对齐)按钮
,将“灯帽”移动至如图3-30所示的位置。
图3-29 灯帽参数设置
图3-30 移动灯帽
12复制3个路灯,赋予材质和灯光,渲染后的路灯如图3-2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