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hotoshop中在滤镜菜单中有几个可以校正照片的滤镜,使用这些滤镜可以对照片校正起到非常奇特的效果。
Photoshop中“液化”滤镜可以非常轻松地将固态的照片以液态的形式进行调整,调整过程如下。
在菜单栏中执行“文件”→“打开”命令或按快捷键Ctrl+O,打开随书附带光盘素材库中的“素材\第3章\印度美女.jpg”,如图3-1所示。
图3-1 印度美女
打开素材后。在菜单栏中执行“滤镜/液化”命令,打开“液化”对话框,选择
(向前变形工具),在“工具选项”区域设置参数,在图像中对脸部进行瘦脸,如图3-2所示。
图3-2 液化
选择
(向前变形工具)在人物脸上进行拖动,效果如图3-3所示。
设置完毕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脸型的调整,效果如图3-4所示。
图3-3 变形
图3-4 调整后
执行菜单栏中 “滤镜”→“液化”命令,即可打开如图3-5所示的“液化”对话框。
图3-5 “液化”对话框
其中的各项含义如下。
◎ 工具箱:用来存放液化处理图像的工具。
●
(向前变形工具):使用该工具在图像上拖动,会使图像向拖动方向产生弯曲变形效果,如图3-6所示。原图以“液化”对话框中的预览图像为准。
◎
(重建工具):使用该工具在图像上已发生变形的区域单击或拖动,可以使已变形图像恢复为原始状态,如图3-7所示。
◎
(顺时针旋转扭曲工具):使用该工具在图像上按住鼠标左键时,可以使图像中的像素顺时针旋转,如图3-8所示。使用该工具在图像上按住鼠标左键的同时按住Alt键,可以使图像中的像素逆时针旋转,如图3-9所示。
图3-6 向下拖动
图3-7 重建
图3-8 顺时针旋转
图3-9 逆时针旋转
◎
(褶皱工具):在图像上单击或拖动时,会使图像中的像素向画笔区域的中心移动,使图像产生收缩效果,如图3-10所示。
◎
(膨胀工具):在图像上单击或拖动时,会使图像中的像素从画笔区域的中心向画笔边缘移动,使图像产生膨胀效果,该工具产生的效果正好与
(褶皱工具)产生的效果相反,如图3-11所示。
图3-10 收缩
图3-11 膨胀
◎
(左推工具):在图像上拖动时,图像中的像素会以相对于拖动方向左垂直的方向在画笔区域内移动,使其产生挤压效果,如图3-12所示;按住Alt键拖动鼠标时,图像中的像素会以相对于拖动方向右垂直的方向在画笔区域内移动,使其产生挤压效果,如图3-13所示。
图3-12 左推
图3-13 右推
◎
(冻结蒙版工具):在图像上拖动时,图像中的画笔经过的区域会被冻结,冻结后的区域不会受到变形的影响,如图3-14所示图像的红色区域就是预览区中的被冻结部分。使用
(向前变形工具)在图像上拖动后经过冻结的区域图像不会被变形,如图3-15所示。
图3-14 冻结
图3-15 向前变形液化
◎
(解冻蒙版工具):在图像上已经冻结的区域上拖动时,画笔经过的地方将会被解冻,如图3-16所示。
图3-16 解冻
◎
(抓手工具):当图像放大到超出预览框时,使用
(抓手工具)可以移动图像查看局部。
◎
(缩放工具):用来缩放预览区的视图,在预览区内单击会将图像放大,按住Alt键单击鼠标会将图像缩小。
提示
“液化”对话框中除了选择
(缩放工具)外,按住Ctrl键在预览区单击鼠标都会将图像变大。
◎ 工具选项:用来设置选择相应工具时的设置参数。
● 画笔大小:用来控制选择工具的画笔宽度。
● 画笔密度:用来控制画笔与图像像素的接触范围。数值越大,范围越广。
● 画笔压力:用来控制画笔的涂抹力度。压力为0时,将不会对图像产生影响。
● 画笔速率:用来控制重建、膨胀等工具在图像中单击或拖动时的扭曲速度。
● 光笔压力:在计算机连接数位板时,该选项会被激活,勾选该复选框后,可以通过绘制时使用的压力大小来控制工具绘制效果。
◎ 重建选项:用来设置恢复图像的参数。
● 重建:单击此按钮可以完成一次重建效果,单击多次可完成多次重建效果。
● 恢复全部:单击此按钮可以去掉图像的所有液化效果,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即使冻结区域存在液化效果,单击此按钮同样可以将其恢复到初始状态。
◎ 蒙版选项:用来设置与图像中存在的蒙版、通道等效果的混合选项。
●
(替换选区):显示原图像中的选区、蒙版或透明度。
●
(添加到选区):显示原图像中的蒙版、可以将冻结区域添加到选区蒙版。
●
(从选区中减去):从冻结区域减去选区或通道的区域。
●
(与选区交叉):只有冻结区域与选区或通道交叉的部分可用。
●
(反相选区):将冻结区域反选。
● 无:单击此按钮,可以将图像所有冻结区域解冻。
● 全部蒙住:单击此按钮,可以将整个图像冻结。
● 全部反相:单击此按钮,可以将冻结区域与非冻结区域调转。
● 视图选项:用来设置预览区域的显示状态。
● 显示图像:勾选此复选框,可以在预览区中看到图像。
● 显示网格:勾选此复选框,可以在预览区中看到网格,此时“网格大小”和“网格颜色”被激活,从中可以设置网格大小和颜色。
● 显示蒙版:勾选此复选框,可以在预览区中看到图像中冻结区域被覆盖。
● 蒙版颜色:设置冻结区域的颜色。
● 显示背景:勾选此复选框,可以设置在预览区中看到“图层”调板中的其他图层。
● 使用:在下拉菜单中可以选择在预览区中显示的图层。
● 模式:设置其他显示图层与当前预览区中图像的层叠模式,如前面、后面和混合等。
● 不透明度:设置其他图层与当前预览区中图像之间的不透明度。
◎ 预览:用来显示编辑过程的窗口。
提示
在Photoshop CS6中的“液化”对话框中将之前版本中的
(镜像工具)和
(湍流工具)已经删除了。
Photoshop中“镜头校正”滤镜可以校正对摄影时产生的镜头缺陷,例如桶形失真、枕形失真、晕影以及色差等,调整过程如下。
在菜单栏中执行“文件”→“打开”命令或按快捷键Ctrl+O,打开随书附带光盘素材库中的“素材\第3章\晕影照片.jpg”,如图3-17所示。
图3-17 素材
打开素材后。在菜单栏中执行“滤镜”→“镜头校正”命令,打开“镜头校正”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设置“晕影”的参数值,如图3-18所示。
图3-18 镜头校正
设置完毕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镜头校正调整,效果如图3-19所示。
图3-19 最终效果
在菜单栏中执行“滤镜”→“镜头校正”命令,即可打开如图3-20和图3-21所示的“镜头校正”对话框。
图3-20 自定调整状态下的镜头校正
图3-21 自动校正状态下的镜头校正
其中的各项含义如下。
◎
移去扭曲工具:使用该工具可以校正镜头枕形或桶形失真,从中心向外拖动鼠标会将图像向外凸起,从边缘向中心拖动鼠标会将图像向内收缩,如图3-22所示。
图3-22 凸起与凹陷
◎
拉直工具:使用该工具在图像中绘制一条直线,可以将图像重新拉直到横轴或纵轴,如图3-23所示。
图3-23 按纵轴调整角度
◎
移动网格工具:使用该工具在图像中拖动可以移动网格,使其重新对齐。
◎
抓手工具:当图像放大到超出预览框时,使用
(抓手工具)可以移动图像察看局部。
◎
缩放工具:用来缩放预览区的视图,在预览区内单击会将图像放大,按住Alt键单击鼠标会将图像缩小。
◎ 设置:用来选择一个预设的控件设置。
◎ 移去扭曲:通过输入数值或拖动控制滑块,对图像进行校正处理。当输入的数值为负值或向左拖动控制滑块时可以修复枕形失真;当输入的数值为正值或向右拖动控制滑块时可以修复桶形失真。
◎ 色差:用来校正图像的色差。
● 修复红/青边:通过输入数值或拖动控制滑块,来调整图像内围绕边缘细节的红边和青边。
● 修复蓝/黄边:通过输入数值或拖动控制滑块,来调整图像内围绕边缘细节的蓝边和黄边。
◎ 晕影:用来校正由于镜头缺陷或镜头遮光处理不正确而导致的图像边缘较暗现象。
● 数量:调整围绕图像边缘的晕影量。
● 中点:选择晕影中点,来影响晕影校正的外延。
◎ 垂直透视:用来校正图像的顶端或底端的垂直透视。
◎ 水平透视:用来校正图像的左侧或右侧的水平透视。
◎ 角度:用来校正图像旋转角度,与
(拉直工具)类似。
◎ 比例:用来调整图像大小,但不影响文件大小。
◎ 预览:勾选该复选框后,可以在原图中看到校正结果。
◎ 显示网格:勾选该复选框后,可以在预览工作窗口为图像显示网格以便对齐。
◎ 大小:控制显示网格的大小。
◎ 颜色:控制显示网格的颜色。
用来显示当前校正图像并可以进行调整。
按照不同的相机快速调整并校正扭曲。
◎ 自动缩放图像:勾选该复选框后,图像会自动填满当前图像的画布。
◎ 边缘:选择对校正图像边缘的填充方式。
● 透明度:以透明像素填充。
● 边缘扩展:以图像边缘的像素进行扩展填充。
● 黑色:使用黑色填充校正边缘。
● 白色:使用白色填充校正边缘。
● 搜索条件:可以选取相机的制造商、型号、镜头型号。
● 镜头配置文件:选取当前镜头对应的校正参数。
在Photoshop中可以对打开的图像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裁切,裁剪的过程可以是随意裁切,也可以是按固定值进行裁切,通过相应工具还可以将透视或倾斜图像进行校正。
(裁剪工具)可以对当前编辑的图像进行精确剪切,在PhotoshopCS6版本中还增加了旋转和拉直功能。
(裁剪工具)创建裁切框的方法是在图像中选择裁剪点,按住鼠标拖动创建裁切框后,按Enter键即可完成对图片的裁切,过程如图3-24所示。
图3-24 使用裁剪工具裁切图像
使用
(裁剪工具)可以对图像按照预设固定大小进行裁剪,被剪裁的图像一般常用在网页中或进行存储,裁剪的方法如下(本方法为PhotoshopCS6版本)。
打开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在“工具箱”中选择
(裁剪工具)后,在属性栏中选择“裁剪图像大小和分辨率”,打开对话框后,设置“宽度”与“高度”都为300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厘米,如图3-25所示。
图3-25 “裁剪图像大小和分辨率”对话框
此时在图像中会出现一个裁剪框,我们可以使用鼠标拖动裁剪框或移动图像的方法来选择最终保留的区域,如图3-26所示。
按Enter键完成图像的裁剪,如图3-27所示。
图3-26 裁剪框
图3-27 裁剪后
提示 设定后的裁剪值可以在多个图像中使用,设置固定大小,裁剪多个图像后,这些图像都会具有相同的大小和分辨率。裁剪后的图像与绘制的裁剪框无关。
在“工具箱”中选择
(裁剪工具)后,属性栏中会显示针对该工具的一些选项设置,如图3-28所示。
图3-28 裁剪工具属性栏
(1)老版本功能简介
其中的各项含义如下。
◎ 宽度/高度:用来固定裁切后图像的大小。
◎ 分辨率:用来设置裁切后图像使用的分辨率。
◎ 前面的图像:单击此按钮后,会在“宽度”、“高度”、和“分辨率”的文本框中显示当前处于编辑状态图像的相应参数值。
◎ 清除:单击此按钮后,裁切图像将会按照拖动鼠标产生的裁剪框来确定裁切大小。
◎ 裁剪区域:用来设置被裁剪掉区域的存留模式。
● 删除:系统会自动删除裁剪框外面的内容。
● 隐藏:系统会将裁剪框外面的内容隐藏在画布之外,使用移动工具自窗口中拖动时,可以看见被隐藏的部分。
◎ 裁剪参考线叠加:使用此功能能够对要裁剪的图像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
◎ 屏蔽:使用屏蔽色将裁剪框外的图像用屏蔽色遮蔽起来,用来区分裁剪框内的图像。
◎ 颜色:用来设置裁剪区域的显示颜色。
◎ 不透明度:用来设置裁剪区域的显示颜色的透明程度。
◎ 透视:勾选此复选框,可以对裁剪框进行扭曲变形设置;不勾选此复选框,只能对裁剪框进行缩放或旋转操作,如图3-29所示。
图3-29 勾选与不勾选“透视”复选框的对比图
(2)CS6版本功能简介
其中的各项含义如下。
◎ 大小:用来设置裁切后图像的大小或比例。
◎ 旋转:用来将裁剪框进行横幅与直幅之间的转换,如图3-30所示。
图3-30 旋转裁剪框后
◎ 拉直:通过在其上面绘制的线段水平拉直图像。
◎ 视图:使用此功能能够对要裁剪的图像进行更加细致地划分。
◎ 设置:用来设置对裁剪图像的控制方式。
● 网格控制:使用网格控制裁剪区域。
● 自动对齐中心:自动将被裁剪图像对齐到工作窗口的中心。
● 显示裁剪区域:用来控制被裁掉图像边缘的显示与否,勾选能够看到整个图像,不勾选只能看到最终保留的区域。
● 启用裁切保护:遮蔽裁剪区域。
● 颜色:用来设置裁剪区域的显示颜色或原画布。
● 不透明度:用来设置裁剪区域遮蔽颜色的透明程度。
● 自动调整不透明度:鼠标拖动图像时自动调整不透明度。
◎ 删除裁切像素:用来控制第二次裁剪图像的显示范围,不勾选时在第二次裁切时还是会显示打开原图的大小;勾选时只能显示之前裁剪的图像范围,如图3-31所示。
图3-31 删除裁切像素对比效果
◎ 复位:单击可以将本次裁剪效果还原为裁剪前的效果。
使用
(裁剪工具)可以对拍摄时产生的倾斜效果进行校正处理,处理过程如下。
在菜单栏中执行“文件”→“打开”命令或按快捷键Ctrl+O,打开随书附带光盘素材库中的“素材\第3章\倾斜照片.jpg”,如图3-32所示。
选择
(裁剪工具)后,在“属性栏”中单击“拉直”按钮,如图3-33所示。
图3-32 素材
图3-33 绘制水平线
选择
(裁剪工具)在图像中本应为水平的方向上拖动鼠标,如图3-34所示。
图3-34 拖动水平线
按Enter键完成对倾斜图像的校正,如图3-35所示。
图3-35 校正后
使用
(透视裁切工具)可以在图像中创建透视裁剪框,该工具是PhotoshopCS6新增的一个工具,该功能与老版本中
(裁剪工具)的“透视”功能是一致的,校正透视图像过程如下。
在菜单栏中执行“文件”→“打开”命令或按快捷键Ctrl+O,打开随书附带光盘素材库中的“素材\第3章\透视照片.jpg”,如图3-36所示。
选择
(透视裁切工具)后,在图像中绘制裁剪框,如图3-37所示。
图3-36 素材
图3-37 创建裁剪框
在图像中拖动下面的两个透视控制点,使边缘与书柜平行,如图3-38所示。
按Enter键完成对倾斜图像的校正,如图3-39所示。
技巧 修正透视效果还可以通过调整变换框,直接将透视效果变换成正常;或者使用“镜头校正”滤镜来调整透视效果。
图3-38 拖动透视控制点
图3-39 校正后
提示
使用
(透视裁切工具)不但可以以创建点的方式创建透视框,还可以以矩形的方式创建。
在Photoshop中可以通过工具对图像进行变暗、变亮、加色或退色处理。
(减淡工具)可以改变图像中的亮调与暗调。原理来源于胶片曝光显影后,经过部分暗化和亮化可改变曝光效果。
(减淡工具)一般常用在为图片中的某部分像素加亮。
该工具的使用方法是,在图像中拖动鼠标,鼠标经过的位置就会被加亮,如图3-40所示。
图3-40 加亮
选择
(减淡工具)后,属性栏会变成该工具对应的选项设置,如图3-41所示。
图3-41 减淡工具属性栏
其中的各项含义如下。
◎ 画笔调板:单击会打开“画笔”调板,在其中可以对画笔笔触进行更加详细地调整。
◎ 范围:用于对图像进行减淡时的范围选取,包括阴影、中间调和高光。选择“阴影”时,加亮的范围只局限于图像的暗部;选择“中间调”时,加亮的范围只局限于图像的灰色调;选择“高光”时,加亮的范围只局限于图像的亮部。
◎ 曝光度:用来控制图像的曝光强度。数值越大,曝光强度就越明显。建议在使用减淡工具时将曝光度设置得尽量小一些。
◎ 喷枪:用来使画笔产生喷枪效果。
◎ 保护色调:勾选该复选框后,当对图像进行减淡处理时,可以对图像中存在的颜色进行保护。
◎ 绘图板压力:始终对画笔大小起到压力作用,关闭时可以使用“画笔预设”调整压力。
(加深工具)正好与
(减淡工具)相反,使用该工具可以将图像中的亮度变暗,如图3-42所示。
(加深工具)的属性栏设置与
(减淡工具)一致。
图3-42 亮度变暗
提示
在使用
(减淡工具)或
(加深工具)对图像进行加亮或减暗的过程中,最好将“曝光度”设置得小一些。
(海绵工具)可以精确地更改图像中某个区域的色相饱和度。当增加颜色的饱和度时,其灰度就会减少,使图像的色彩更加浓烈;当降低颜色的饱和度时,其灰度就会增加,使图像的色彩变为灰度值。
(海绵工具)一般常用在为图片中的某部分像素增加颜色或去除颜色。
该工具的使用方法是,在图像中按住鼠标拖动,鼠标经过的位置就会被加色或去色,如图3-43所示。
图3-43 海绵工具的加色与去色
选择
(海绵工具)后,属性栏会变成该工具对应的选项设置,如图3-44所示。
图3-44 海绵工具属性栏
其中的各项含义如下。
◎ 模式:用于对图像进行加色或去色的设置选项,在下拉列表包括“降低饱和度”和“饱和”。
◎ 自然饱和度:从灰色调到饱和色调的调整,用于提升饱和度不够的图片,可以调整出完美的灰色调。
技巧
使用
(减淡工具)或
(加深工具)时,在键盘中输入相应的数字便可以改变“曝光度”。0代表“曝光度”为100%、1代表“曝光度”为10%、43代表“曝光度”为43%,以此类推只要输入相应的数字就会改变“曝光度”,范围在1%~100%之间。
(海绵工具)改变的是“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