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9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4%,同比减少2.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实现利润1593亿元,同比下降12.7%;全行业利润率仅为3.02%,同比下降1.22个百分点。三大新兴产业LCD、LED、光伏均处于发展低谷期,2011年LCD全行业亏损,2012年上半年,除三星外其他厂商都亏损;LED生产厂商倒闭了1/3;光伏企业从2008年的不足100家增加到500多家,产品严重供过于求,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全球的56%;组合件占61%;且90%出口,主要出口欧盟、美国。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加上欧美“双反”,该产业非常困难,开化41家光伏企业中31家停产,尚德、赛维股价跌到1美元。上市公司效益下滑,经统计,1~6月2407家上市公司中,有1209家利润下滑,亏损324家。
世界三大经济体均处于不景气状态,国际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市场低迷成为常态;美国全球市场体系扩张已难以为继;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双反);IMF10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增长率2012年为3.3%;2013年为3.6%,分别比7月的预测下调0.2和0.3个百分点。
成本刚性上升(劳动力、原材料、物流、能源等价格同步上涨),金融市场振荡,银根持续收紧,环保要求提高。1~9月,用电量增加3.6%(其中9月为1.5%),柴油增加1.8%,钢铁全行业亏损(产能9.7亿吨,需求7亿吨),煤炭价格大幅下滑,标志着出货量持续走低。
长期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主要用于扩大规模,自主创新投入不足。目前经济低速,订单不足,投资萎缩,产业发展困难。
技术、产品均处在中低端,技术含量、附加值、服务比例、效益“四低”。产业链的上游(材料、专用设备、关键元器件、核心工艺)不在我们手里。多年来,我们一直注重规模扩大和增长速度,疏于分析增长的质量和效益。30多年来的无选择的招商引资导致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结构不当状况不断沉积。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2011年集成电路进口2141亿块,计1702亿美元,基础软件基本依赖进口)。缺乏附加值高的品牌产品,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四家企业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占全球的40%,利润率仅占1%,而iPhone5为美国GDP增加值提供了20%的贡献,预期2012年美国GDP增长2.1%,iPhone5 就占0.42%。体制、机制、环境、政策均不利于研究开发和自主创新,核心技术不能突破,重复引进,且不断引进,再创新难以实现(集成电路、LCD、LED等)。没有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就没有定价权。
标准、品牌、创新、人才、客户和效益等标志着核心竞争力的要素,长期未予高度重视和实质性的突破。
管理体制不顺,政出多门,多部门插手,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多部委重复投入;疑难杂症,如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生产力等,名义上的主管部门又缺乏调控手段。
目前可以说是内外交困(出口、内需均低迷),从结构来说,低端产品基本上无利润可言,而高端产品我们又做不了,虽不想干辛苦活,但又无法掌握技术,这是危机所在。如何解决?关键是产业发展战略定位问题。是继续以加工为主还是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是继续要规模速度还是要质量效益?是继续急功近利模式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短期行为问题,必须静下心来研究,静下心来做产业。
集成电路进入纳米时代,多核CPU成为竞争制高点,异构多核SOC平台广泛应用;通信领域,泛在网、物联网、传感网正在形成新兴战略产业,LTE、LTE-Advanced、HSPA已成为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发展的主流方向;高性能计算机取得突破性发展,云计算、普适终端有了实质性推进,基于三网融合的数字智能终端产品开始面世;软件技术形成新的发展方向,网络化、服务化、智能化成为共识;绿色信息技术加快发展应用,打造生态产业初见成效;产品、软件、服务、网络加快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惠普公司2/3的营业收入来自于新品收入。IT/电子信息企业三发投入排名如表1所示。
表1 IT/电子信息企业研发投入排名
2004年,IBM将全球PC业务转移给联想;阿尔卡特、汤姆逊甩掉了自己的终端业务,标志着跨国公司开始从以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的转移。2011年,IBM营业收入(998.7亿美元)并未有明显的增长,但净利润则达到154亿美元,较转型前增加了3倍左右。在营业收入中,高技术服务收入占56%,软件收入占20%,硬件收入占15%,其他为投资收益。惠普加快从打印成像、PC业务转向以IT服务为主的平台化模式,2008年以139亿美元收购了软件服务商EDS,2009年又用27亿美元收购了网络设备企业3Com。2010年,惠普花12亿美元收购了通信终端公司PALM。目前,在惠普公司的总收入中,PC占31%,打印机占20%,软件20%,高技术服务占29%。飞利浦公司正全力做好健康生活、照明、优质生活三个主业,重点为创新、智能、绿色和系统。
世界三大经济体处于不景气状态,欧债危机继续蔓延和扩大,国际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全球将进入长期的经济低迷期。从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开始,一直波及目前的全球经济,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全球市场体系的扩张已难以为继。当前美国的战略是:现在应是新兴市场国家(以中国为代表)提供需求而美国提供制造的年代。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受到影响,首先是出口,继而对国内需求带来连锁反应,我国很难再寄望全球体系继续为自己的高增长提供稳定的需求。国际市场低迷将成为常态,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内成本刚性上升,人民币仍在升值,通胀压力继续,金融市场振荡,银根持续收紧,环保要求太高,经济增长将放缓,出口将减少,CPI将波动。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未来三年规模可保持10%的扩大,其中制造业年均增长8%,软件业增长20%;出口将继续下滑,利润会进一步减少,困难企业将增多。
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出现的问题是多年来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和自主创新薄弱的集中暴露。
(1)结构性矛盾是30多年来积累起来的,产能过剩严重,境外评论中国经济已出现严重且持续的失调,没有三五年时间难以走出低谷,国资委认为经济下行到谷底比预期要长。30年积累起来的结构问题(集中表现为产非市场所需、所需又不能供给),没有5年时间难以解决。
(2)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创新需循序渐进。我国产业的自主创新制约于多个方面:一是体制问题,GDP导向必然导致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官员任期制致使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研究开发举步维艰;二是机制问题,多头分散、重复开发、各自为战、没有团队;三是环境问题,不择手段追求短期效益,捞一票算一票,少有人静心做艰苦的研究,同时又不能宽容失误和失败;四是文化问题,诚信缺失,造假做假,滥竽充数(大半项目打水漂);五是政策问题,主体并不投向企业,产业化程度低(专利大半是垃圾);六是管理问题,管理混乱,同一项目改头换尾充报新项目,财务预算、决算不当。
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解决,核心技术缺失已持续30年。
(3)出口主导型(出口依存度55%)。产业要在短期内转变持续了30年的出口导向这一发展模式十分困难,日本从1989年经济衰退之后也曾竭力试图以扩大内需替代出口,但收效甚微。
(4)内需难以拉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平,没有高附加值产品和全球性品牌,企业税负较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来3~5年将是产业的低谷期。
战略定位: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
到“十二五”末,本土企业占产业规模的总量拟从目前的28%上升至40%左右;到2020年,达到55%。
到“十二五”末,产业出口依存度从目前的54.7%下降至50%;到2020年进一步降至45%。
没有自主可控的技术,就没有产业的独立。要加快在微电子、网络设备、系统软件、新型显示器件、重大电子装备、基础材料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逐步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标准、品牌、创新、人才、客户和效益。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基础,自主创新是关键,以人为本是核心。
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分六步走:转变观念,从过去30年产业发展主要以规模和速度为主向提升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转变;通过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做强优势产业;技术、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产业链从中下游向中上游转变;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向硬件、软件、服务、网络融合的方向转变;从打造产业链向占领价值链的制高点转变。
(1)理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管理体制,从制定规划、标准、政策到指导产业发展,均应以工信部为主体,政出一门,保证产业的有序、可持续发展。
(2)充分利用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集中有限资源对若干关键技术予以重点突破,应将目前分散在多部委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资金、中小企业资等集中到工信部,统筹安排,有效使用,要像限制重复建设那样限制重复开发。
(3)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有明显优势和潜在优势的产业领域,不能样样都做。
(4)确认企业在建设自主可控产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国家研究开发经费应主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在“十二五”末企业占有国家科研经费总量应达到70%以上。
(5)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引进、用好的重点是:能从事顶层设计的技术带头人;具有国际化大生产经营管理丰富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经济的复合型人才;擅长于国际资本运作的专业人才。
(6)促进产业结构有序调整,重点是产业结构、供求结构和投资结构。
(7)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解决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多头分散、各自为战、制约过多、不容失败等问题。
(8)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充分体现知识产权与标准对产业规范发展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