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需求持续低迷影响,我国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整体仍未摆脱放缓态势,但在各级产业主管部门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和相关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努力下,部分行业已呈现企稳向好态势。
2012年1~9月,软件产业继续保持高位增长,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8%,比电子信息制造业高15.4个百分点,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20%,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电信业保持平稳发展,电信业务总量增速连续4个月在12%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
融合发展推动电子基础、通信以及专用设备等领域快速增长,1~9月,分别同比增长11.0%、17.9%和16.5%,分别高于行业平均水平0.6、7.5和6.1个百分点。宽带普及提速工程进展顺利,1~9月,新增宽带接入用户1829万户,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超过7800万户,速率在8Mpbs以上的用户比重达到13.4%,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电子商务规模同比增长13.7%,其中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增长34.5%。
近几年,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电信运行业务的替代效应日益明显。6月以来,移动语音业务收入连续4个月出现负增长,短彩信业务增速放缓,无线上网流量业务增长超过150%,1~9月非语音业务占收入的49.6%,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占比为24%,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增值电信业务占比为19.9%,同比持平;另外,新增移动用户的“天花板效应凸现”,1~9月移动通信用户普及率接近80%,部分一线城市已超过100%,全国新增移动用户增幅出现下降。
1~9月,内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16.5%和9.0%,分别高于外商投资企业10.3和1.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元器件内资企业1~8月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出外商投资企业7个百分点以上,占行业比重提高了0.5个百分点;排行较前的六家本土彩电企业产销增幅均超过两位数,八家“三资企业”产量均呈下降态势,其中台资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下降5%~6%。
1~9月,中、西部地区实现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2.7%和39.0%,分别比年初回落了32.3和20.2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91.8%和82.0%,分别比年初回落了45.3和65.7个百分点。东部实现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6%和-12.8%,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8和20.5个百分点。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运行在年初陡降,第二季度季度止跌企稳后,又连续3个月呈现下行态势,1~9月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增幅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比上月减少0.2个百分点;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0.4%,同比下降12.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0%以上;利润率为3.0%,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全行业亏损面24.6%,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35.3%。
2012年以来,产业发展新增长点依然不够明朗,新一代信息技术增长乏力。1~9月,软件产业增幅同比下降5.9个百分点,其中结构升级的主要增长点——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业增速比上年有所回落,一些地区新认证的软件企业降幅达2位数。电子信息制造业自主可控技术体系薄弱,关键技术领域发展不够理想,1~9月,集成电路行业销售产值增长3.1%,增速同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平板显示和光伏企业发展困难加重,行业亏损日益突出。电信行业增量不增收现象突出,业务收入增长低于业务总量增长3个百分点,利润增长2.9%,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明显减弱。
受原材料、人工费用以及融资成本的快速上升,1~8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成本89.7元,同比增加0.6元;人工费用、利息支出、税金分别增长20%、51.8%和13.1%,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4个百分点以上;税费负担加重明显,其中财务费用占收入比重同比提高近3个百分点。年初出台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企业反映仅单项产品上缴的“废气处理费”全年高达1亿元左右。
1~8月,电子信息制造业资产负债率为59.2%,高出企业财务正常值近10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平均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平均周转率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另外,企业支付货款承兑汇票方式高企,汇票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由2011年的20%上升至50%,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财务成本和延缓了资金周转速度。
受钓鱼岛事件引发“抵制日货”的影响,9月份日系电子产品销售量及销售额下降明显,其中佳能、尼康、索尼、奥林巴斯、松下、JVC等日系数码产品月平均环比下降53%,一些在华日资电子生产企业也出现了短时间的停产。但一些具有刚性需求的日系数码产品仍缺乏替代性,随着钓鱼岛事件关注度的逐渐减弱,市场需求仍将延缓释放,长期负面影响不明显。
1~9月,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4%,比上半年下降1.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外贸出口4个百分点;其中,对欧洲出口降幅高达两位数,出口到意大利的产品降幅达41.4%。国际环境持续恶化,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第二季度以来,巴西、阿根廷、印度、泰国等国涉华贸易救济案件已超过30起,近期欧盟又对我光伏产业发起“双反”立案调查,美国对此也提出征收31.14%~249.96%的高额反倾销税,继美、加、澳对我国华为、中兴在其国业务进行安全调查后,英国近期也将就此对我国采取相关措施,这都将对我国通信技术和光伏产业产生巨大影响。人民币升值更加剧了企业出口风险,截至9月底,人民币对欧元升值18%,导致出口欧洲的产品利润下降10%。
美、韩等国家进一步加大召回本国企业回国投资的扶持力度,产业环境更加优化,如美国给予生产企业用电只有0.41元(人民币)/度,已低于我国居民用电水平,进一步弱化了我国的外资企业投资。1~9月,电子信息制造业中三资企业累计投资额同比下降12.1%,低于内资企业25.8个百分点。
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保持增长势头,但受各种不稳定因素影响,增速明显放缓。就下一步形势发展来看,产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面临形势不容乐观,需要认真分析,提高对产业走势的研判和把握能力。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长期艰难曲折的过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经济增长低迷可能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将2012年和2013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从7月预期的3.5%和3.9%分别下调至3.3%和3.6%。据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预计,2013年全球企业IT支出总额为2.7万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2.5%,增速进一步回落。全球经济前景恶化是导致全球企业IT支出整体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同时,Gartner还指出,目前大多数企业和组织都已经大幅削减IT方面的开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继续削减这方面开支的空间已经很小了。预计未来3~4年将恢复一定幅度的增长。全球电子市场需求不振,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可能会持续增多。同时,发达国家凭借在高端产业和技术上的垄断优势以及围绕推行制造业再造和再工业化,正通过多种形式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出口进行打压。总体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仍较为复杂。
2012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相关政策措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缓中趋稳,全行业产能利用率从年初的不足60%增长到80%,从业人员同比增长0.8%,制造业PMI增长0.6%,其中新订单指数环比增长0.2%,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产业发展后劲显现。从各行业发展看,家用视听、电子元器件和电子设备领域增幅超过15%,发展态势良好。从市场需求看,第三季度中国IT市场和中关村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的景气指数环比分别增长1.5%和2.8%;节能家电产品市场较好,销售份额占比从20%提高到50%。此外,国内智能手机及相关芯片、智能电视、触控面板、LED照明、传感器件等领域增势迅猛,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预计,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将呈现小幅震荡上扬态势,预计全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产业收入、出口和投资增速将在10%以下,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5%左右。
加快研究出台调结构、转方式的考核办法,引导地方和企业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和“两化”深度融合,加强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和重要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
结合市场需求与市场趋势,围绕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等新型终端产品发展,积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以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家庭、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为依托,以重大工程应用为带动,着力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新增长点。
抓好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加大对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移动智能终端、高端服务器等关键领域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着力提升核心基础材料、关键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可控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