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驾驭的孩子就像脱缰的野马,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烈马”虽然难以驾驭,却不是一无是处,他们具有很大的能量。父母如果引导好了,将使他们收敛野性,大大激发动力,成绩必将遥遥领先。
【案 例】
刘路是我教的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成绩优等,高大帅气,聪明而又霸道。他在班内颇有人缘,如果调动起其他同学来,足以让我这个老师“众叛亲离”。所以,我对他既爱又“恨”,爱的是他学习好,“恨”的是他桀骜不逊,难以驾驭。高三重新分班时,他想调离我带的班级。同时,一个熟悉他的班主任来求我,想让刘路到他班里去,愿意用另一个优等生作交换。刘路尽管不算最优秀的,但是我眼中的人才,我拒绝了他俩的请求。
没有换班成功,刘路为此常常闷闷不乐,上课心不在焉,对我的要求开始敷衍了事,甚至不理不睬。我生气了,在一节课上当众狠狠批评了他。此后,他更加抵触了,索性常常“告病假”,成绩也降到了中等生的水平。我这时开始犹豫了,不知道拿这匹“烈马”怎么办好。
一般来说,优等生都是老师喜欢的“乖乖虎”,上面这位老师遇到了一个有个性、有主见的学生,他因为自己喜欢另一位老师,而抵触现在的老师。但用暴力驯服的“烈马”表面上服从了老师,却被打掉了尊严,打掉了自信,打掉了优秀,这是非常可悲的。
美国西部牛仔驯烈马不是皮鞭加虐待,而是靠自己驾驭烈马的本领。他们认为马与自己是平等的,应当予以尊重,而不是靠伤害它的身体和意志使其屈服。人在不如心在,“身在曹营心在汉”、“口服心不服”是最忌讳的事情。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
有的老师和父母通常对孩子采取过于严格、甚至打骂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服从高压态势。孩子或许暂时控制了自己,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把问题给捂起来了。殊不知,受到压抑的孩子容易形成固执和对抗性格。他们内心时时在翻腾,充满了怨恨和愤怒,随时都可能爆发,最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孩子哪是“烈马”?这实际是在发泄内心的冲动了。
“烈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教育出来的。很多父母可能对此感到很冤枉,认为自己一心一意为了孩子,到最后反而成了“罪人”了。但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时,过于急切的心情常常把孩子弄得无所适从。有人这样评价现在的父母:“过高、过严、过多和过急”。
针对上面案例中的那个孩子,老师如果对其不管不问,这个“烈马”型学生的发展前途难以预料,前景很可能不妙。这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案 例】
就像以前,作为一名有权威的班主任,对胆敢对我的批评不满或进行顶撞的学生,我都是“雄狮怒吼”,声色俱厉地将其“气焰”打压下去,让他们俯首贴耳,但让一个成绩好的学生沦为中等生,罪过就大了。
后来,那个外班的班主任老师又提出要带这名学生,我还是一口回绝了他。“烈马”要想变成“千里马”,需要“伯乐”的甄别,更需要“驯马师”的训练和培养。经过反思,我决定去感召他。
一节课上,看着正要“睡觉”的刘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布:刘路同学,你今天不用听我的课,如果你在这节课内能做对这10道题中的5道,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你老师。刘路接过我给的试题,半信半疑。
我接着说,这些题都不难,可用你以前学过的方法做出来,你同意吗?其他同学受了感染,小声起哄说,快答应他!让他叫你老师。他有点疑惑地点点头。我当时心想,他即使全做对了,叫他一声老师也没什么,只是想着如何让他回归正途。
转眼到下课时间了,他还有两道题没做出来。我当着全班同学批阅了他做的题。他只做对了3道。全班同学遗憾地叹了口气,他的表情也极不自然,我拿着他做的题平静地走出了教室。
第二天早晨,我收到刘路的一封信:“老师,请您原谅我吧。那个老师曾是我原来学校最棒的数学老师,一直想听他的课。经过这段时间的思想斗争,我发现您也是一位十分厉害的数学老师。您是不是以后不管我了?我多想让您使劲打我几下。敬请您的原谅!您的学生刘路。”
看罢此信,我知道刘路这匹“烈马”被驯服了,后来我又多次找他谈心,彻底消除了我俩之间的隔阂。为了让他和班上几位拔尖学生飞起来,我给他们开了小灶。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刘路和班上另一位同学分别获得了北京市的一等奖和二等奖。
刘路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位能够理解、又能开启他潜力的优秀老师。如果换作其他老师可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同样,作为“烈马”的父母完全可以用正确的方法,将桀骜不驯的孩子变成真正的“千里马”。
所以,“烈马”型的孩子是可以驯服的。他们一旦服输,将会释放很大的能量,大大有益于学习。父母对这样的孩子要采取以下的教育方式:
1.不要强逼孩子。父母应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顺其自然,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排忧解难。而不是逼孩子,把孩子逼急惹怒。其次,父母不要打骂孩子。俗语道:“常骂不惊,常打不怕。”一般来说,经常遭受父母打骂的孩子由于早已领教了父母的千锤百炼,变得软硬不吃、刀枪不入了,会向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2.以理服人。烈马型的孩子只是性子烈,并没有其他不良缺点。父母平时要多给他们讲理,而且还要和他讲清楚道理,让他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从心理上接受事情既定的事实,然后他才可能乖乖地服从你的教育计划。
抓住孩子的弱点,让其做一件事,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