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自私型
——一切为我,我为一切

我们都知道,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不择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损害别人的利益,这是不可取的,宽容谦让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人类本来就是互补型的群居社会,为了别人也是更好地为了自己,只顾自己的孩子在长大之后是非常可怕的,往往会陷入遭人唾弃、无人相助的境地。

【案 例】

一位妈妈这样写信给老师:我很爱我的女儿,虽然工作繁忙,但她的日常起居都会一一帮她打点。女儿对我的照顾却一点都不领情,她觉得妈妈照顾她是应该的。我们一家人去饭店吃饭,她从不让别人吃一口她点的菜。否则,她会在席间大闹,说那是她的菜。这种场面,常常令我们感到很尴尬。

有一次,我病了,没去上班。她上学前见我没起来没说话就走了,放学后见我还躺在床上,便气不打一处来,把书包往沙发上狠狠一摔,冷冷地说:“怎么还不起来?懒猪!我的晚饭呢?”我平日最疼爱她,她却这样说我—“懒猪”,当时我的心就碎了。想起平日的种种,我难受地掉下了眼泪,我怪自己平日对她太娇惯了,导致她这么自私不懂事。

这位母亲被女儿深深地伤了心。其实,不客气地讲,这位妈妈真的有责任。孩子自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的过度疼爱,父母把一切全让孩子享用,而自己却舍不得,一切为了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在心中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保护意识,认为这一切都是我的,逐渐形成了自私自利的不良心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这种自私的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会严重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生活中,有的孩子自私自利,占有欲强,不仅过于保护自己的物品,而且还常常抢夺、拿走别人的东西;有的孩子一切从自己出发,不顾大局,缺乏同情心和集体意识;有的孩子心胸狭窄,做事喜欢斤斤计较,爱讲条件;有的孩子不善于交际,孤僻、多疑……这些都是自私的“症状”。

孩子自私不是偶然的,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既与他们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又与他们所处的养育环境有关。

1.家庭因素。

一是,现在,我国家庭呈现三口之家的小型化趋势,这有利于孩子生活环境的优化,将父母的资源集中于一个孩子,使其最大限度地获得生长的满足。

二是,在三代人生活的家庭中,孩子处于焦点,被家人众星捧月般地爱护。这一代独生子女自私冷漠,不会关心人,这或许是大多数父母心中的体会。他们为孩子付出了全部的爱,可孩子返回来的爱却很少。这是因为孩子是父母唯一的掌上明珠,父母把好处全让给了孩子,而孩子则是“习惯成自然”,理所当然地享受这一切,稍有不周,便认为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反而责怪父母。长此以往,使孩子产生过于注重自我和霸道的心理。

三是,祖父母是自私自利、爱贪小便宜、与人共事斤斤计较、过于小气的人,让孩子在生活中长期耳濡目染,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形成了自私的性格。

2.孩子生长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孩子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最初阶段,体力、活动范围和活动量不断增加,好奇心、求知欲也在不断增强,其心理活动都是单纯围绕自我出发,接触了解与自己紧密相关的人和事,获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因此,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的问题行为。

自私是有害处的。在目前生活中,孩子由于所处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原因,有自私心理的人并不少见。自私原则上讲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不懂得与别人分享,就不会与人合作,人际关系将难以开展。所以说,孩子太自私对其没有好处,长大之后,自私将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发展。

自私是可以改变的,父母可以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父母如果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孩子改掉自私小气的缺点。父母如果运用以下的方法教育孩子,其自私的缺点就会慢慢改掉:

1.家长不要过度溺爱孩子,因为溺爱的环境容易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视一切为理所当然,而不去照顾别人和别人的感受。

2.恰当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父母要合理地满足孩子,而不是一味地给予,使孩子脱离独享意识,不致形成自私心理。

3.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培养孩子助人为乐和雪中送炭的品德。

4.让孩子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使其知道家里的一切不是白来的。

5.父母要做出表率,言行一致,树立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比如,父母要经常关心老人,关心不幸的人们,在家里创造分享的环境,甚至捐款捐物。

6.让孩子知道分享并不是失去,而是一种互利行为,别人也会以同样之心来分享他的所得所喜。

7.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学会体谅别人,帮助孩子认识自私是不被欢迎的行为,只有尊重、互助和谦让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dXnZGlyHU/DsJjKNMH3t93/BJLuFZ2vVPEljBhM7k0SKMUbtSDwfbD9MMZvaVk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