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旧稿的回顾
陈丹青

去年夏,我的视频节目《局部》第二季播出,记者蒯乐昊在采访中写道:《回顾展的回顾》,其实埋伏了日后的《局部》—这倒是真的。那是我头一次斗胆谈论世界美术,做视频时,忘了自己的前科。

《回顾展的回顾》原属《纽约琐记》的篇幅,写在1998年前后。它非关学术,只是自己写给自己看。那时我坐在纽约寓所东壁前,不知道谁是读者。

这回重阅旧稿,其中七成以上的絮叨,不但不能同意,而且自知浅薄了。但从未有史论家与我论辩对错,据我所知,也没人看过文中提到的五十多项回顾展:除非他待在八九十年代的纽约。

已故的罗伯特·休斯,全部看过,他是当年《纽约时报》艺术版重量级评论家,我所写到的回顾展,譬如卡拉瓦乔、马奈、德加、基里柯、德·库宁、利希滕斯坦、施纳贝尔……他都做了评论,文采奕奕,恣肆而雄辩,日后结集,题曰《绝对批评》。

2016年,也就是我的杂稿写成十七年后,这才读到休斯著作的汉译本,一边读,一边大呼冤枉,同时,羞惭难当。

冤枉,是指当年看罢展览就能读懂他的大文,该是怎样地痛快而开窍啊,但我的英语还没到读解评论的程度;羞惭,则是不知深浅写了那组回顾展印象,而且发表了,现在面对休斯的真货色,不知如何是好。

但我也就渐渐坦然:我这点水准,奈何不了自己,也奈何不得别人。《回顾展的回顾》是一个封闭国度的封闭的心智,骤开眼界后试着做出回应,诚实记录了那时的眼光和角度。这角度,罗伯特·休斯恐怕没有,一如我也肯定没有他的格局和本事。我愿遇见读过《绝对批评》,又读过这份杂稿的第三者,给我来一番“绝对批评”,那将是观画者与写作者最珍贵的礼物。

有这样的第三者吗?前提是,他也得看过那些回顾展。

休斯写道:八九十年代那批大型回顾展,便在欧美亦属百年不遇,入新世纪,艺术品价格近乎荒谬地暴涨,雄霸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再办不起同样奢侈的回顾展了。

眼下,暴富的中国出现越来越多美术馆,形形色色西方大展接踵而至,这是二十多年前不敢梦想的事。无论如何,我们告别了落后与无知。但在近年引进的种种项目中,我与休斯所曾写到的那类空前深度的回顾展,仍然没有。真的,一个也没有。

这就是所谓“软实力”的悬殊吧,这也是为什么我的胡扯与《绝对批评》,何以悬殊。

很可能,当我80年代站在凡·高或弗洛伊德的回顾展厅,休斯先生就在我身边站着,看同一幅画。现在,单行本《回顾展的回顾》将要面世了,我愿欣然贬低自己,向热爱艺术的朋友郑重推介罗伯特·休斯的书。

艺术是谈不完的。谁都可以谈论艺术。但诸位想要领教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批评,快去读休斯的书。只看他在著作首页摘引的《奥赛罗》句子,我便明白高明的论家,何以高明—

苔丝狄蒙娜:你若赞美我,你会写什么?

伊阿古:温婉的淑女啊,别让我干这事。我不说则已,一说便绝对批评。

苔丝狄蒙娜:来呀,那就试说一番呀!

休斯来自欧美文化共同体,占有不曾中辍的文脉。经他信手拈来,莎士比亚的台词居然直指批评的真谛,而那位苔丝狄蒙娜的娇嗔,道尽所有艺术家的永恒的渴求。

2019年9月25日写在北京 DolMQLblIrWIqy2S2Qtvbbt0lHoCaQ0pzIdPDiSJJ4viJnC+EAx/3gRTSTQlAYA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