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外滩建筑群

黄浦区、虹口区,上海大厦至延安东路口

Huangpu District, Hongkou District, from Broadway Mansions to East Yan'an Road Intersection

一千多米长的外滩拥有中国最大的近代建筑群,涵盖了外廊式、新古典主义、哥特复兴、装饰艺术等各种风格,几乎是一部生动的缩略版近现代建筑史,更是上海的“城市会客厅”。

外滩地区现存的建筑风貌被称为“外滩三期”,主要成形于20世纪20年代。在这铅灰色西洋建筑群中,也不乏中国元素灵动的影子。2015年4月,外滩荣列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是上海唯一入选的街区。

从外滩延伸出来,纵向有隔江而望的陆家嘴摩天大楼群,横向有沿江而去的45公里滨江岸线公共空间,在城市高度与宽度上遥相呼应并延续着百年的建筑传奇。今天的外滩,是上海当之无愧的文化地标。当你阅读每一栋建筑的故事,你就开始了解这里,也不断感受到这座生生不息的城市的温度。

① 19世纪的外滩,上海开埠后的繁华已初现端倪

②外滩拥有中国最大的近代建筑群

③ 20世纪30年代的外滩景象

④ 1928年的外滩一角

① The Bund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 prosperity of Shanghai began to take shape.

② The Bund has the large exotic building cluster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China.

③ The Bund scene in the 1930s.

④ A corner of the Bund in 1928.

亚细亚大楼位于外滩1号,1916年竣工。初名麦边大楼,1917年被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购买,改名为亚细亚大楼。建筑为新古典主义形式,带巴洛克风格的装饰。东、南两个立面的处理完全一样,均作三段式构图,东南转角墙面处理成内凹的弧形。外墙为花岗石饰面。底部两层为基座,入口处饰爱奥尼亚式双柱,上为巴洛克式的弧形断檐门楣;三至五层为中段,中部有三孔券窗;六至七层为上段,中部设贯通两层的爱奥尼亚式双柱廊,层间有铁栏弧形阳台,两侧窗楣饰三角形断山花,屋顶建有角楼和露天平台。今为久事国际艺术中心等单位使用。

上海总会大楼又称英国总会,位于外滩2号,建于1864年,现存建筑已是总会的第二代建筑,建于1911年,钢筋混凝土结构,英国新古典主义形式,有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屋顶的双塔楼构图除了受巴洛克艺术的影响之外,其穹顶造型又受到印度建筑的影响。大厅内有八对贯通两层的托斯卡纳式双柱,回廊在柱间向厅内作弧形出挑,大厅顶部为拱形玻璃天棚。底层南侧酒吧有当时世界少见的30多米长的柚木吧台。1949年后,这里改为上海百货批发站使用。1956年后改为国际海员俱乐部。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2009年起改为华尔道夫饭店。

汇丰银行大楼位于外滩12号,1923年落成,底层中央设有三孔半圆拱券门廊,左右有一对铜狮,原件已移至上海历史博物馆内展出,现大楼内的为复制品。二至四层中部有贯通三层的科林斯巨柱式柱廊,顶部为三层高仿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主入口内是一座八角形门厅,门厅的拱肩、鼓座和穹顶上均饰有马赛克镶嵌画,极具艺术价值。汇丰大楼因其显著的位置、宏大的体量、精美的设计,赢得“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间最壮观建筑”的美名。1955年起为上海市人民政府使用。1996年后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使用。

江海关大楼位于外滩13号,1925年兴建。建筑分东、西两部分,东部面临外滩,西部延伸至四川中路。东部立面为三段式构图,一至二层设为基座,外墙由粗石砌筑,入口处为典型的希腊多立克柱式门廊,以及古典风格的铜质大门;中段为标准层,有细琢的花岗石饰面,强调竖向线条,七层上方挑出带齿饰的高大檐口;顶部设角亭和层层收分的四面钟楼,为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室内底层大厅中央有铸铜灯座,漫射光照亮顶部的八角形藻井及彩色马赛克镶拼的帆影海事图案。顶部的大钟为中国最大、建造最早的海关大钟,其规模当时为亚洲之最。今为上海海关大厦。

汇中饭店大楼位于外滩19号,1906年兴建,高六层,砖混结构,平面矩形。大楼在南京东路转角处,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底层以花岗石砌筑,上部为红白间砌砖墙,南立面原有新艺术运动风格的铸铁外廊,今已不存。屋顶原设有上海最早的空中花园,东侧南北各有一座巴洛克式塔亭,造型迥异,原建筑1912年毁于火灾,现为1998年重建。楼内有上海第一台载人电梯,底层大厅为柚木装修,护墙板、柱身、楼梯及栏杆等处均有精美木雕,东部为可容纳300人的餐厅。今为和平饭店南楼。

沙逊大厦位于外滩20号,1929年落成。建筑依道路布局,平面呈A字形,钢框架结构,装饰艺术风格。立面以竖向线条构图为主,檐部和基座线脚等有几何图形装饰。塔楼冠以十多米高的方锥体屋顶,外覆墨绿色瓦楞紫铜板,塔顶再设一座方尖碑造型的采光塔,塔尖今已不存。室内的大理石地面、墙面拼花图案、栏杆、天花和灯具等设计也为装饰艺术风格。底层有两条穿过式拱廊,中间交汇点有八角形大厅。内有著名的九国风格客房。沙逊大厦是标志着上海近代建筑终结复古样式走向现代的里程碑,是当时外滩最豪华的一幢高层建筑,曾有“远东第一楼”之称。沙逊大厦于1956年后改为和平饭店。

中国银行大楼位于外滩23号,建于1935—1944年。建筑装饰艺术与中国传统风格相结合。这座西式摩天楼有着琳琅满目的中式元素,让人惊叹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外墙为花岗石饰面,立面强调垂直线条和几何图案装饰,顶部两侧呈台阶状,塔楼部分冠以平缓的铜绿色琉璃瓦四方攒尖顶,檐部施以石斗拱装饰,每层两侧配以镂空花格窗,大门上方原饰有孔子周游列国石雕,栏杆花纹及窗格也采用中国传统形式。门外有九级石阶,两扇紫铜图案雕饰大门。营业大厅内有大理石饰面的列柱和柜台,顶部为拱形玻璃天棚。大楼是外滩建筑群中唯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早期现代高层建筑。今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所在地。

怡和洋行大楼位于外滩27号。建筑呈平面矩形,原高五层,20世纪30年代加建一层,1983年又加建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欧洲古典复兴风格。立面三段式处理,一、二层外墙采用粗凿花岗石垒砌,立面作连续券廊构图,券内门窗上下通连;三至五层外墙用磨琢较细的花岗石垒砌,立面作柱廊构图,东立面中部五间,北立面中部四间,均贯以变体科林斯式柱,顶部旗杆周围原有石雕海豚像,后因加层被拆除;现上部加建的两层采用仿石饰面层,屋顶设有两米多高的石壁,中竖旗杆。怡和洋行大楼是上海采用石料外墙的早期实例。今为罗斯福公馆等单位。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位于外滩29号,建于1912—1914年。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带有巴洛克装饰。立面作三段式划分,比例严谨,底层门窗处理成高大的拱券,入口处有一对托斯卡纳式柱,门楣饰巴洛克式卷涡状断山花。二、三层中部有贯通两层的爱奥尼亚式柱,二层窗户带有柱式和拱券装饰,其正中的窗户采用帕拉第奥式组合,顶部带有精致的垂花雕刻。室内以大理石装饰,营业大厅为双排爱奥尼亚式柱廊,玻璃拱顶,是当时银行建筑中较为通用的格局。东方汇理银行大楼是外滩建筑群中一座十分精致的建筑。今为光大银行上海外滩支行使用。

百老汇大厦位于北苏州路20号,1934年建成。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X形,双层铝钢框架结构,装饰艺术与美国现代高层建筑风格相结合。立面中间高、两侧低,呈跌落式构图,所有的顶部檐口均饰以统一的几何形连续装饰图案。外墙贴棕色面砖,窗裙部分拼成图案。大厦建成时是专供在上海的英国商务人员短期居住的公寓。1951年后改名为上海大厦。 J4zLGxdnlcWImBz5tRIVkVYli7aYpE9u2Ttk3tmPLJKXi+TKhwIhD3jOYhA7hqJ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