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在家庭教育中,如何为孩子高效学习做准备

既然学习和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心理表征水平,而提升心理表征水平的手段是刻意练习,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提升心理表征水平,为孩子高效学习做准备呢?

(一)如何让孩子学习更高效:同化学习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就是同化;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学习的策略就是同化学习策略。

同化学习策略直接影响理解和记忆效率。学习新知识时,如果头脑中有一个或若干相似的知识,那么这些相似的知识便会帮助我们同化这个新的陌生知识,让学习新知识变得容易。与之相反,我们经常说,这本书上的每个字我都认识,但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就意味着我们的头脑里没有任何与这本书相关的知识,就像看天书一样。

仔细观察孩子的学习,一定也能找到同化策略促进孩子学习的例子。例如,我在观察儿子一年级学习识字的过程中发现,他识字特别快,一个新字如“秋”他会拆成“禾”和“火”来记忆,“旦”字他会拆成“日”和“一”来记忆。这就要归功于他出生以后,我们有大量的亲子阅读。我们从来没有正式教过他识字,但是他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就学会了很多字。这就是同化学习策略的应用。如果一个从来不认识汉字的小朋友来记忆“秋”和“旦”这两个字,可能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记不住。

所以一个人善于学习或不善于学习,主要看他能否看出表面上不相似的两个知识之间隐藏的相同点。这两个知识,一个是要学习的新知识,另一个是头脑中已存在的旧知识。在别人看不出有相似之处的知识之间,看到了它们的相似之处,就会使本来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十分容易和有趣,这便是同化学习策略这一方法的意义所在。

(二)影响知识同化的重要因素

那些高效学习的孩子,一般都是掌握了同化学习策略的孩子;尽管,有些时候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同化,只是在无意识地应用。

知识同化策略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此重要,那么影响知识同化的重要因素又有哪些呢(见图1-1)?

图1-1 影响知识同化的重要因素

1.孩子大脑中可利用的原有知识是同化的基础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把新学习的知识比作刚刚驶进港口的船,把头脑中原来的知识比作锚桩,当船靠岸以后,要把船的锚固定在这个事先设置好的牢固的桩上。我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将锚桩称为同化固定点。同化固定点越多,可用于固定新知识的锚桩也就越多。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获得的每个知识都有可能成为日后学习新知识的锚桩。例如,“提前预习,学习效果好”就是运用了同化学习的原理。提前预习过的知识,第二天再学时,就不再完全陌生了,哪怕一些概念当时看了没理解,但是我们的大脑已在潜意识里对这些概念进行了加工,所以学习起来会更高效。

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能从事物中学到多少知识,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已经知道了这方面的信息有多少。在实验中,实验者教大学生相同的棒球和音乐的知识,结果发现,那些具有很多棒球知识、但欠缺音乐知识的学生学到了更多棒球知识;那些具有很多音乐知识,但欠缺棒球知识的学生学到了更多音乐知识。所以,简言之,孩子大脑中可利用的原有知识对学习新知识非常重要。

最近有一项研究表明,在上小学之前经常玩数步子游戏的孩子,上小学以后往往比其他孩子的数学成绩更好一些。并且,上小学之前的一些经历,很可能还以许多其他的方式帮助孩子在后来的学习中表现得更好。因为大部分老师并不了解知识同化的理论,当某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快地弄懂数学时,老师们往往认为前者比后者更有天赋。于是那些有天赋的孩子获得了更多的鼓励和训练。而且可以确定,由于知识的滚雪球效应,经过大约一年的学习,这些孩子确实在数学上比其他孩子成绩更好。这种优势会在整个在校学习期间延续下去。由于刚入学时数学好,他们会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暗示下对学习更有热情,从而成为学优生。而那些上小学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数学的孩子,则有可能被认为没有学习数学的天赋。但实际上,他们之间最初的差别只不过是原有知识的差异。这也是同化学习策略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产生长远影响的一个事例。

专栏 小知识:原有的知识经验包括哪些?

它不仅包含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直接基础性知识,也包括相关领域的知识及更一般的经验。例如,孩子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很可能影响他解决物理问题,孩子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会影响他对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其实,知识本质上是不划分学科的,只是为了方便教授和发展专业性,我们才将知识进行学科划分。

它不仅包括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正规知识,也包括他日常的直觉经验。例如,孩子在生活中对水、植物、动物及各种机械的观察经验将直接影响他对自然科学的学习。

它不仅包括与新知识相一致的、相容的知识经验,也包括与新知识相冲突的知识经验。

它不仅包括具体领域知识,还涉及孩子的基本信念,这些信念会影响孩子学习的效率和对知识的理解。这些信念包括本体论信念和认识论信念。本体论信念是孩子关于世界及其运行方式的假设。例如,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吗?事物的性质是确定的,还是偶然的?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吗?……这些信念会影响孩子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认识论信念指对知识、对学习的看法。比如,知识是表面的,还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学习仅仅是对这些知识的接收和记忆吗?……认识论信念会影响孩子对知识的加工理解方式和学习效果。

它不仅包括直接以现实的表征方式存在于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也包括一些潜在的观念。

2.原有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是同化的重要条件

运用同化学习策略,仅有大量的锚桩还不够,这些锚桩所代表的知识点还必须稳定、清晰,运用的时候才方便大脑提取,并且将这些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上。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对每个概念都要透彻理解。

我之前辅导过一个初二的学生,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下滑比较厉害,妈妈一直认为是她学习不认真、不上心所致,请了很多老师补课也不见好转。后来这位妈妈找到了我。通过给孩子做学习教练,我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并不是学习不认真。通过与孩子沟通发现,她的学习问题初一上学期就开始体现出来了。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方法上的问题之后,我让她自己再想想有没有可能是知识上有漏洞导致自己学习出现问题。结果这个孩子自己找到了原因。她说小学六年级暑假时,妈妈给她报了一个初中的数学辅导班,等到真正上初中的时候,她发现老师讲的很多东西是她辅导班上学过的,所以老师讲课她就没好好听。结果,初一上学期学了一半之后,她发现老师讲的一些东西她开始听不懂了,或者上课好像听懂了,题目却不会做,加上数学老师比较严厉,所以越来越不爱学数学。

其实,这种情况挺普遍的。很多孩子会提前上辅导班,他们以为在辅导班上学了,学校课堂上的课就可以不好好听了。这种做法的坏处非常多,一是养成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习惯,二是会漏掉很多重要知识点,就像这个孩子一样。因为辅导班上讲得并不系统,学校老师的系统讲解她又没有认真听,就导致她有好些知识点没有完全理解透。虽然妈妈后来又给她请了数学辅导老师,但是因为之前的知识不清晰,所以辅导老师讲的很多新知识她实际上根本听不懂。但又担心说自己听不懂,被老师批评或被认为无能,也就不敢问辅导老师。最终的结果就是辅导无效,不但时间浪费了,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这就是原有知识不稳定、不清晰,导致新学的知识不理解,从而让学业问题越积越多的例子。

很多时候,孩子学习成绩下滑,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不透彻,在知识点或知识结构上不稳定或有漏洞,从而导致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出现问题,后续的学习跟不上,而不是家长或老师以为的学习态度或学习能力有问题。如果我们及时帮助孩子补救,往往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当然,如果孩子的整个学习习惯是按照我们第七章里讲的步骤和方法来培养的,遗漏较多知识点的情况会比较小。把握好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

3.原有知识的质量影响同化

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两个孩子大脑里面有相同数量的原有知识点,并且学习时其他影响因素也一样,那么这两个孩子的成绩是否相同呢?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大脑中的原有知识除了数量,知识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如何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之一。所谓抽象性、概括性是指掌握一些重大的核心概念原理的程度,核心概念也就是日常说的基础理论,它包含许多具体概念。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把抽象性和概括性水平高的、较一般化的知识称作上位知识,相对地,把那些抽象性和概括性水平较低的知识称作下位知识。下位知识的特点是形象、易于理解,可以更好地促进对上位知识的理解;上位知识的特点是更加概括、抽象,有利于指导下位知识的学习。

为什么有的孩子学得快,有的孩子学得慢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两个孩子所掌握的上位知识或上位词汇有差异。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老师的词、语句或者文字输入孩子的大脑中的。如果孩子头脑中原有的概括性、抽象性的上位知识或上位词汇较少的话,当老师讲抽象性比较强的知识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听课困难的现象。这也是初中平面几何、物理入门难的原因。因为老师用学科术语、学科语言陈述几何或物理事实、现象或问题情境时,这些符号不能迅速激活下位知识,孩子也根本不理解老师所讲的是什么意思。此时学生容易产生焦虑,在情绪的推动下感觉好像别人都会,就自己听不懂,于是焦虑水平更高,妨碍听课,然后进入恶性循环。

总之,如果一个孩子原有上位知识或上位词汇与老师所讲词语相似性比较高,则学习起来就会更容易一些;甚至还能根据老师的讲解补充一些自己原来没有理解的知识,让知识结构更完善。本书后面介绍的重视阅读、家长在生活中尽量输入一些上位知识(上位词汇)给孩子、课前预习等方法,就是为了避免孩子的上位知识或词汇不足,影响上课和知识吸收效果。

4.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相似关系是同化的前提和关键

在学习新知识时,选择哪个原有的知识作为同化固定点,取决于两个知识是否存在相似关系,也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发现二者之间的相似关系。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授概念时,通常会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知识中的实例来记住某个概念,而不是死记教科书上给出的概念。

例如,初中的物理会讲到杠杆,杠杆的定义是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根据生活需要,杠杆可以是任何形状的。如果老师在讲解的时候没有给予足够多的生活实例,或者孩子本身缺少生活经验的话,孩子对杠杆的理解可能有失偏颇,甚至有些孩子只能想到阿基米德撬动地球的那个杠杆实例。有经验的老师则会避免这种情况,在讲完杠杆的概念之后,会引导学生分享尽可能多的生活实例,甚至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看一些图片或视频等,大大提高新知识同化的效果和效率。

5.学生主动理解新知识的行为和方法影响同化

一些老师和家长认为,孩子听了并记下了老师所讲的概念、规则和方法策略,看到了书中写的内容,自然而然就能理解并吸收这些内容。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学习观,如果孩子也接受了这样的学习观,会严重地阻碍孩子对新知识的学习。

学生经常一遍遍地阅读,一遍遍地练习,却无法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或者只理解到表面。其实理解和同化新知识并不是随着新知识的进入自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主动地找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系的。如果学生主动地生成新旧知识间的关系,他的理解会更深入、更本质。

另外,很多新知识是通过阅读获取的。如果学生在阅读新知识的过程中,没有掌握主动理解文章的方法和策略,也会阻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同化效果。我们将会在本书第十一章中介绍增进阅读理解的方法。

6.学生的语言能力影响同化

知识,尤其是学科知识大部分是用语言来表述的,有时孩子的语言能力欠缺会影响他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有偏科现象。一些孩子低年级时数学成绩不错,但是由于不太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到了高年级,随着所学内容难度不断加大,数学学习对一些语文基本知识的依赖性不断增加,这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孩子由于不能正确理解数学问题的情境或数学原理的表达,直接影响了数学的学习。

7.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影响同化

老师或家长提供的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也影响知识的理解和同化。

(1)新学习材料的意义。有逻辑性地组织、清晰地表达的知识更利于理解和同化。

(2)学习材料内容的具体程度。具体的、形象的、与生活经验更为贴近的信息更容易激活孩子的先前经验;太过抽象的内容则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理解。

(3)学习材料的相对复杂性和难度。如果知识完全超出孩子的认知范围,孩子学习起来会非常困难或完全无法理解。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对孩子的学习有一个正确的预期,所教内容和展现形式不能超出孩子的认知水平太多。

8.知识传授者的言语提示和指导影响同化

幸福加学习力发展中心有一些学习能力相关的训练,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注意力方面的训练课程。在教学磨课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的言语提示和指导对孩子学习效果影响巨大。能够促进孩子学习效果的言语提示和指导有如下特征:

(1)在正式训练前向学生强调学的内容是什么,以及将要学习的内容对他们实际生活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或改变的欲望。

(2)通过课堂提问唤起学生过往的关于所学技能的美好回忆,从而进一步创建让学生更想学习的情境。

(3)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并且及时反馈(因为是技能训练,学生做对每一步都很重要,这一步达标了,后面的效果才能达到或更好)。

(4)老师在演示的时候,动作完全标准,并不会因为学生当前处于初学水平而降低自己的演示标准。

(5)把教学教程流程化和单元化,经常和及时地给学生反馈。

(6)老师全程说正向词汇,基本不说负向词汇。例如,我们注意到一个小细节,当孩子在短时间的训练中小有成就时,如果问“同学们,这么短的时间,你们每个人与自己相比都取得了进步,你们觉得学起来简单不简单?”学习气氛会更高涨,孩子们学得会更好;如果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学起来难不难?”,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孩子们学习的高涨情绪减退了下来,因为他们不自觉地去思考,这个练习到底“难不难”。即使老师要说负向词汇,他也会用“不”加一个正向词汇代替,而不是直接说负向词汇。

(7)在学习过程中引导每个孩子保持积极和高昂的学习情绪。其实孩子的学习情绪是低落还是高昂,会受老师的语言引导所影响。例如,在快速阅读能力训练中有一个环节是训练孩子的视觉专注力,其中有一个工具是舒尔特表。在正式训练之前,我们会做一个前测,检查一下孩子的初始状况。一般孩子初始成绩在30秒左右就挺不错了,偶尔有孩子视觉广度和专注度非常好,能够在初始测试时达到10秒多。这时,考验老师的水平又到了。这时,如果老师说“哇,你们都太棒了,所有人初始测试都在30秒左右,说明你们之前的基础打得非常好,一会儿正式训练的时候都会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很开心,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信心。但是,如果老师说“哇,你们都太棒了,最快的孩子竟然达到了15秒!”,会很明显地看到有些孩子变得有些失落,因为后一种说法会导致那些时间长于15秒的孩子认为自己的表现并不怎么样。

以上是以老师的教学情况举例。其实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更多,所以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言语指导和暗示格外重要。

(三)知识的同化策略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既然知识的同化策略这么重要,我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应该如何利用知识的同化策略更好地促进孩子知识的同化、理解和吸收呢?以下我谈七个建议(见图1-2)。

图1-2 在家庭中应用同化策略的七个建议

1.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生活中大量的感性认识是理解抽象知识的基础。家长应多让孩子接触生活,多给孩子感性认识。这样,当孩子在书本上接触到从生活中各种现象抽象概括出的原理和定理等知识时,更容易理解、记忆和应用。例如,当我们去超市买东西时,让孩子认识商品标价牌上的价格,孩子日后学习数字、小数点等知识的时候就会更快。如果我们让孩子参与超市购物付钱,或者在家里玩超市购物小游戏,并且提供真实的钱作为道具,以后孩子在学习“元、角、分”这些概念的时就会明显比没有接触过的孩子学得快。

我们也要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做家务的过程,也是积累感性认识的过程。例如,让孩子烧开水,他会注意到水会变成气态,也会注意到水在烧开的过程中会翻滚和有声音。这些感性的积累,就会对他日后学习水的三态,学习沸点的知识有帮助。孩子用高压锅做饭、用吸尘器吸地、用老虎钳或扳手修理家里的物品等,都会涉及日后会学到的物理现象,这些都有利于物理理论的学习。很多家长在这方面有误区,认为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管。这会导致孩子被代替太多,一是养成懒惰的习惯,二是孩子脱离实际生活,学到某些知识的时候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也会有困难。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就报了各种辅导班,大班就转到了幼小衔接班,表面上孩子学到了很多知识,其实孩子丧失了很多接触生活、体验生活的机会。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讲,人类的大脑,尤其是孩子的大脑最喜欢的是生活化的学习,特别是在幼儿和小学阶段,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生活,多娱乐和与其他小朋友互动,这个过程就是学习。当家长多多给孩子以引导、带领时,孩子的生活经验会丰富,对事物的观察会仔细,这样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学习。

2.重视亲子朗读和阅读

学习一般分为两种途径——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直接学习就是自己亲自去体验,去实践。间接学习是通过别人讲授或者阅读来学习。所以早期教育阶段,亲子朗读和亲子阅读特别重要。

前面我们了解到原有知识经验和语言能力对知识的同化、理解有重要影响。通过亲子朗读和亲子阅读,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提升语言能力。亲子朗读和阅读的内容一般来说都是规范的词和句子,这就为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另外,通过亲子朗读和亲子阅读,为孩子各科学习打下原有固定点知识的基础。例如,有很多适合幼儿看的绘本和书籍,不仅有文学类的,也有百科类的,孩子大量地阅读,能为他进入小学甚至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原有固定点知识的基础。

3.抓住机会给孩子输出上位词汇

孩子的词汇学习,大量来自父母。所以爸爸妈妈可以适当给孩子输出上位词汇,帮助孩子建立原有知识固定点。

在生活中,只要有机会,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一些知识。例如,过马路的时候,告诉孩子这是斑马线,并且可以告诉他这些线是“平行”的;当孩子烧开水的时候,可以和他说水“沸腾”了;当孩子坐车,突然刹车让他的身体禁不住往前的时候,可以告诉他这是“惯性”导致的,如果他继续追问什么是惯性,可以用他能够理解的语言来解释,如果不问,可以不解释;坐飞机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失重”的感觉,等等。只要家长有这方面的意识,就能提前给孩子埋伏下好多知识点。

当然有些家长可能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有些东西自己都不知道,这时候我建议回到上一条建议,那就是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收获更多的知识,也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提前学习更多上位知识和更规范的语言、词汇。

4.通过和孩子聊天为孩子准备好相关的知识

其实孩子越小越容易被引导。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准备一些相应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传递给孩子。

例如,我们可以教给五六岁的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这个程序性知识。一件事情发生后,我们可以跟孩子探讨不同的人会如何看待这个事件。在探讨的过程中,孩子会明白原来同一事件,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思考角度。

我们也可以跟孩子探讨高效学习的方法。问问孩子,什么时候他听讲比较认真,什么时候写作业比较快;当孩子做题做错了,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原因,然后一步步把解题方法教给他。比如,如果我们发现孩子做题做错的原因是题干没有读完就做题,那么我们要告诉孩子“题干读完再做题”这样一个解题思路。

每次和孩子互动都可以给孩子分享一些知识。我发现我的一个同学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她的孩子刚上一年级,已经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了。当时我还惊叹这个孩子的早熟,后来接触过程中我发现更多还是由于妈妈的引导。有一次,我们约着一起带孩子玩,两个孩子一起体验了一个攀岩项目。我当时没怎么管孩子,想着随他玩好了。但是,他们玩了一会儿之后,我同学走过去跟她儿子的对话让我很佩服。她说:“儿子,你觉得这个攀岩活动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结果,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竟讨论出来了一个方案:在攀岩之前观察一下,计划好攀岩方案再爬。同学的这一点确实令人佩服。

我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是“聊天”而不是教育。聊天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共同学习进步,为了增进孩子和我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我们需要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平等地跟他交流,这样他才愿意和我们聊天。如果是以教育的方式,居高临下地告知,并不是一个好方法。

另外,家长提升自己的亲子沟通水平以及学习如何用语言提示和指导孩子也很有帮助。

5.以好玩的方式给孩子呈现相关的知识

前面介绍了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影响学习效果,其实在学习之前还有一个因素会影响孩子的学习,那就是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呈现给孩子的学习材料不仅要具体形象、有意义,还要让孩子感兴趣。否则,孩子没有继续了解下去的兴趣。

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介绍了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他们将之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产生兴趣。在这个阶段,父母都是以一种好玩的方式将孩子未来可能要从事的职业介绍给孩子。

· 第二个阶段,变得认真。孩子开始认真对待这件事,不觉得仅仅是玩玩而已。

· 第三个阶段,全力投入。这个阶段孩子开心地刻意练习,父母一方或双方需要为孩子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付出一些代价。

· 第四个阶段,开拓创新。

在这四个阶段中,产生兴趣这个阶段非常重要。有用的知识也需要以好玩的方式呈现给孩子,同时我们自己也要真心觉得有趣,孩子才会觉得有趣。

6.培养孩子异中见同的能力和思维习惯

同化的前提是新知识和头脑中的旧知识产生联系,那么孩子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的能力就非常重要。

有时候,新知识和旧知识可能本质上没有联系,但是如果孩子有了异中见同的能力和想象力,他可以创造性地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增强记忆和学习效果。例如,战国七雄是秦、韩、赵、魏、楚、燕、齐,如何将它们又快又牢靠地记住呢?如果靠多次重复死记的话,可能回忆的时候会弄混。有的学生发挥创造力,是这样记的——齐秦喊赵薇演出,将战国七雄和头脑中非常熟悉的人物及事件联系起来,当需要回忆的时候,就很容易想起来了。

爸爸妈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异中见同的联想能力。如何培养呢?首先,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在生活中多提供实例。例如,当孩子问你电流和电压是什么时,你其实不用跟他解释详细的物理知识,你讲了他可能仍然不明白。你只需要用管道中的流水来类比,孩子就能够有一定的理解了(这种教学方法,本质上是类比教学)。等到真正上物理课学习这个知识点时,他会理解和学习得更深刻。

其次,可以多用启发式的提问来引导孩子关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例如,在公园里散步时,我们可以和孩子玩一个“找相似”的游戏,看看谁可以找到更多相似的物品等。总之,就是要多锻炼孩子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

异中见同是一种认知策略,擅长异中见同也是一个人有更高智慧的表现。历史上许多重大发明的诞生,都是发明者善于异中见同的结果。例如,鲁班发明锯,就是因为他看到了叶子边缘齿状结构及功能与他所要设计的新伐木工具之间的相同点。

大道至简,当孩子逐渐在生活中培养出了这种异中见同的思维方法,他就更容易认清相似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在学习中受益。

异中见同的能力也是联想记忆法的基本功,在本书的第八章快速记忆部分,我们会更详细地讲解如何通过联想法来提高记忆效果。

7.让孩子学习“有关学习的知识”

有关学习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大脑是如何学习的。

· 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 高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 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设定学习目标、计划学习活动等)、监察策略(自我检查、集中注意力、监控自己是否已理解阅读的内容等)和调节策略(调整阅读策略,重读较难的段落,不懂时跳过继续阅读等)。

研究表明,当孩子掌握了更多有关学习的知识后,有利于学习新知识;同时,掌握有关学习的知识的孩子更容易将已经习得的知识迁移和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本书所包含的正是关于学习的知识,基本上涵盖了上面说的四个方面,你可以自己阅读,有些章节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另外,最重要的是,学习是终身的。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提升学习力,也可以帮助我们自己提升学习力。你不妨先把这些知识用到自己身上,然后分享给孩子,孩子会更乐于接受。 3+L01otMVldTedtT6C6NsS5B469elWcac3NjP2ea29T9KBtvKopuJoK6wETa5iq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