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文】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
【注释】 赋文的原意是:若是消肿满,可选用逐水的牵牛子。牵牛子集攻下、逐水、去积、杀虫于一体,赋文虽昭示了牵牛子善逐水、消肿满之功,但未言泻下、去积、杀虫之能。其次,其有毒,且用量又易影响药力,而赋文均未言及。
【来源】 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 Pharbitis nil (L.)Choisy等的干燥成熟种子。
【药性】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性能特点】 苦寒泄降,峻下有毒,入肺肾大肠经。既善通利二便而泻下逐水,又善驱杀肠道寄生虫,药力较强。少则动大便,多则下水饮。功似遂、戟、芫,虽泻下逐水,使水邪从二便出,但药力与毒性均稍缓。传统认为,皮有收涩之性,故泻下逐水宜去皮用。
【功效主治】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治身面浮肿或大腹水肿兼便秘者尤宜,单用研末服即可,或配大戟、甘遂、大黄、轻粉等,如《景岳全书》舟车丸。治痰饮喘满,可配葶苈子、苦杏仁、陈皮等。治食积腹痛便秘,单用或配炒莱菔子、焦神曲等。治虫积腹痛,属蛔虫者,常配槟榔等;属蛲虫者,常配雷丸、大黄等;属绦虫者,常配槟榔、南瓜子、雷丸等。
此外,治癫痫,可单用研末制成蜜丸(每丸重6g,含牵牛子粉3g)服。治肾炎水肿与肝硬化腹水,卢氏肾炎丸以其配老姜汁、红糖、大枣(去核去皮)为丸服,有逐水而不增加肾脏负担之妙。
【用法用量】 内服,汤剂3~10g,打碎入煎;散剂每次1.5~3g。生用或炒用,炒用药性较缓,副作用较小。
【使用注意】 因其峻泻有毒,故孕妇忌服,体虚者慎服;中病即止,不宜过量或久服。畏巴豆,不宜与巴豆同用。服用大剂量牵牛子,除对胃肠的直接刺激引起呕吐、腹痛、腹泻与黏液血便外,还可能刺激肾脏,引起血尿,重者尚可损及神经系统,发生语言障碍、昏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