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文】 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
【注释】 又闻:又听说也。
赋文的原意是:又听说,治虚烦,除呕哕,须用竹茹。竹茹集清化、凉安于一体,赋文只指出了竹茹的主要主治病证,而未言其余。其次,赋文未言其功效,特别是清热化痰、凉血安胎等,当知。其三,赋文将其列入寒性类药,而实则微寒。
【来源】 禾本科植物青秆竹 Bambusa tuldoide s Munro等茎秆的干燥中间层。
【药性】 甘,微寒。归肺、胃、胆经。
【性能特点】 甘微寒清泄,药力较缓,入肺胃胆经。既清肺热化痰而止咳,又清肺胃胆热而除烦止呕。兼入血分,凉血而止血、安胎。与竹沥、天竺黄相比,清热化痰除烦力较弱,善治痰热咳嗽、烦热不眠之轻症。又能清胃止呕、凉血安胎,治胃热呕吐、血热吐衄及胎热胎动等。
【功效应用】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凉血安胎。治痰热咳嗽,症轻者,单用或配姜汁等;症重者,常配瓜蒌、黄芩、浙贝母等。治燥热咳嗽有痰,常配南沙参、麦冬、川贝母、桑叶等。治痰热郁结、虚烦不眠,常配茯苓、陈皮、半夏、黄芩等,如《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治中风痰迷,常配胆南星、石菖蒲、茯苓、半夏等。治热证呕吐,属胃中痰热者,常配半夏、陈皮、黄连等,如《温热经纬》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属胃虚有热者,常配陈皮、生姜、人参等,如《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属胃热较重者,常配半夏、陈皮、黄连、生石膏等。治妊娠呕吐,常配黄芩、生姜、芦根、陈皮等。治血热吐衄、崩漏,常配生地黄、牡丹皮、黄芩、阿胶等。治胎热胎动不安,常配黄芩、苎麻根、白术等。
【用法用量】 内服6~9g,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膏敷。鲜品药力较强,止呕宜用姜汁制。
【使用注意】 因其甘寒,故风寒或寒痰咳喘、胃寒呕吐及脾虚便溏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