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文】 石膏坠头疼,解肌而消烦渴。
【注释】 坠:重坠;一作治,亦佳。坠头疼:石膏质重性寒,主以清泄,兼以透解,用治火热上攻之头痛,有清热泻火止痛之妙,故而云之。解:透解。解肌:透解肌表邪气。消:消除也。
赋文的原意是:石膏善清火治头痛,透解肌表邪气,又消烦渴。石膏清泄兼透散,以清为主,清中兼透。赋文不但列举了石膏的主治最宜,而且还指出了石膏能透解肌表邪气。至于“邪气”,依据热者寒之与石膏为寒性药,当指透解肌表热邪。其次,石膏生用、煅用之性能特点与功效应用有所不同,当知。
【来源】 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 4 ·2H 2 O)。
【药性】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 生用辛甘大寒,清泄兼透散,入肺胃经。生用善清热泻火、保津而除烦止渴,兼透散解肌,为清解肺胃或气分实热之要药。煅用辛去寒减而味涩,清泄力弱,以敛为主,敛中兼清,为收湿敛疮所常用。
【功效应用】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治气分高热,常配知母等,如《伤寒论》白虎汤。治气血两燔,常配水牛角、知母等。治肺热咳喘,属喘促,常配麻黄、苦杏仁、甘草等,如《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属咳嗽,常配黄芩、桑白皮等。治胃火之头痛牙痛、口舌生疮,属火热上炎者,常配黄连、黄芩等;属虚火上炎者,常配熟地黄、知母等。治热痹红肿,常配桂枝、芍药、秦艽、知母等。治湿疹,常配青黛、黄柏、枯矾等研末外敷。治水火烫伤,常配大黄、地榆、虎杖等研细调敷。
【用法用量】 内服15~60g,煎汤,打碎先下。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内服用生品,入汤剂宜打碎先煎。煅石膏研细,多供外用。
【使用注意】 因其大寒,故脾胃虚寒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