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文】 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注释】 疗:治疗。解:解除。疗肌解表:解肌发表。干葛:葛根。
赋文将葛根与柴胡合论,原意是:善解肌发表者,首为葛根,次为柴胡。柴胡集和解退热、疏肝、升阳于一体,赋文虽突出其解表之功,但不精准。其次,未言其能疏肝、升阳之效。其三,赋文将其列入寒性类药,而实则微寒。
【来源】 伞形科植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的干燥根。
【药性】 苦、辛,微寒。芳香。归肝、胆经。
【性能特点】 苦泄辛散,芳疏性升,微寒能清,入肝胆经。既疏散胆经邪气而和解退热,又疏散肝胆经郁结之气而疏肝解郁,还升举肝胆清阳之气而升阳举陷,为肝胆经之主药。生用既升散又清泄,醋制升散清泄力减而疏肝力增。
【性能特点】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配黄芩、半夏等,如《伤寒论》小柴胡汤。治疟疾寒热往来(定时),常配常山、青蒿等。治外感发热,常配金银花、连翘、穿心莲等,也可用柴胡注射液肌内注射。治肝郁气滞,唯见胸胁不舒者,常配白芍、枳壳等,如《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兼月经不调者,常配当归、芍药等,如《和剂局方》逍遥散。治气虚下陷之脏器脱垂,常配黄芪、人参、升麻等,如《脾胃论》补中益气汤。
此外,还可用于外科急腹症,凡中医辨证属肝胆经病证者,均可酌投,并配他药。
【用法用量】 内服3~10g,煎汤或入丸散。也可制成注射液,肌内注射。和解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用。
【使用注意】 因其性能升发,故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气逆不降者慎服。据报道有用柴胡注射液引起过敏皮疹及休克等,现已很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