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文】 是以黄柏疮用。
【注释】 是以:连接语,所以也。疮用:治疮肿可用。
赋文的原意是:所以说,黄柏治疮肿常用。黄柏为清解燥湿之品,虚火实火皆清,作用偏于下焦,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赋文只云其治疮肿最宜,与今之对其性效的认识与临床应用相差甚远,实有以偏概全之嫌,故特予以广而释之。
【来源】 芸香科植物黄檗 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等除去栓皮的干燥树皮。
【药性】 苦,寒。归肾、膀胱经。
【性能特点】 苦泄寒清,燥而沉降,入肾与膀胱经。既清泻实热(火)而解热毒,又燥湿、除湿毒而解湿热毒,还清肾火(相火)而退虚热。为治湿热火毒之要药,较广泛用于湿热火毒之病证。与黄连相比,清热燥湿力较弱,作用偏于肾及下焦膀胱,最善清相火,退虚热,除下焦湿热。集清实火、湿热、退虚热于一体,凡实热火毒、湿热、虚热皆宜。
【功效应用】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治阴虚火旺之盗汗烦热、遗精梦交,常配知母、熟地黄等,如《景岳全书》知柏地黄丸。治骨蒸劳热之颧红心烦,常配知母、熟地黄、龟甲等。治湿热黄疸,常配栀子、茵陈等,如《伤寒论》栀子柏皮汤。治湿热泻痢,常配白头翁、黄连、秦皮等,如《伤寒论》白头翁汤。治湿热下注诸证,尿闭者,常配知母、肉桂等;淋浊者,常配栀子、芦根、车前子等;带下黄臭者,常配苍术、牛膝等,如三妙丸《医学正传》;阴囊湿疹者,常配龙胆等;外阴湿热痒痛者,常配苍术、牛膝、生薏苡仁等,如《成方便读》四妙丸;足膝红肿热痛者,常配忍冬藤、牛膝等。治湿热外泛肌肤之疮疹痒痛,常配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等。治火毒疮肿,常配黄芩、黄连、大黄、金银花、栀子等,如《中国药典》栀子金花丸。治目赤肿痛,常配桑叶、菊花、木贼等,内服外洗皆可。治血热出血,可配黄芩、黄连、大黄、栀子等。
此外,治口舌生疮,常配细辛,等量研末涂患处。治中耳炎,常与青黛共为细末,吹入患耳中。
【用法用量】 内服3~10g,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清热燥湿解毒宜生用,清相火退虚热宜盐水炒用,止血宜炒炭。
【使用注意】 因其苦寒,易伤阳败胃,故脾胃虚寒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