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张载的“为万世开太平”到“仇必和而解”

我长期在东西方研究和讲授战略管理,给MBA和EMBA开设战略管理课程。简单说来,战略管理的核心关注的是:战略定位、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又称为战略管理的三大支柱。这里仅从战略管理角度分析一下张载的儒家哲学思想和论断。北宋时期大哲学家张载拥有两个著名的论断:一是广泛传颂的“四为句”中的“为万世开太平”,二是其《正蒙·太和篇》中的“仇必和而解”。用今天战略管理的话语讲,如果“为万世开太平”是战略目标的话,那么,“仇必和而解”就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战略选择。战略选择的成败取决于内外部战略分析和战略创新。“和”是张载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古典哲学的精髓“仇必和而解”,我称之为:拥抱矛盾,激励创新,引领未来,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警世名言,不仅是中国古典圣贤的大同理想,天下一家的宣言,而且是世界主义和世界和平的呐喊。我认为,这是中国高超的政治智慧与和平崛起的基因,这一论断充分体现出中国古典圣贤智慧的与众不同和中国哲学思想的超越意识。既然胸怀“为万世开太平”的高超智慧凝聚的宏伟大志,势必拥有“仇必和而解”的高超智慧凝聚的创新理念。这是中国古典哲学超越意识的重要佐证。只有超越意识的存在,才能完成向高级文明的转化和升华。为便于读者深刻理解从张载的“为万世开太平”到“仇必和而解”的不同凡响之处,这里详细介绍大哲学家张载和他的“四为句”以及他著名的“仇必和而解”论断。

北宋大哲学家张载

张载(1020—1077年)出生于长安(今西安)。其名出自《周易·坤卦》:“厚德载物”。张载从小天资聪明,十岁时就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品格,“志气不群,知虚奉父命”。少年丧父,使他较早成熟。当时西夏经常侵扰宋朝西部边境,宋廷向西夏“赐”绢、银和茶叶等大量物资,以换得边境和平。这些国家大事对“少喜谈兵”的张载刺激极大,张载年近21岁时,写成《边议九条》,向当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陈述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打算联合焦寅组织民团去夺回被西夏侵占的洮西失地,为国家建功立业。

“四为句”,为万世开太平和世界主义的呐喊

张载的不朽的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流行不衰,根据每一句开头都有一个“为”字的特点,后人就把它称为“四为句”。第一句“为天地立心”。首先,中国古代“天地”一词并不专指自然界。儒家经典《易传》中有一个关于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表明古人倾向于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个人和人间社会。“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张载在其著作《经学理窟》中,对“立心”的涵义、方法等内容有集中的论述。在张载看来,“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依据这些资料来看,“为天地立心”的涵义很清楚,其重点不在认识论,而在价值论。第二句“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众,普通人民大众,“命”指民众的命运。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史称,张载“喜论命”。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是命定论,认为人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然而张载却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新的意义。因此,“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绝学”,指中断了的学术传统。理学家普遍认为,儒家学统自孟子之后就中绝了,所以要努力恢复。张载继承“绝学”,但他却不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创新和继承,在他的学说中有不少内容是六经所未载,前圣所未言的。第四句“为万世开太平”。“太平”“大同”等观念,是周公、孔子以来的社会政治理想。到北宋,以范仲淹、李觏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过“致太平”的主张。张载不局限于当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万世”的“太平”基业问题,这是张载的不同凡响之处,超越前人之处。总之,“四为句”涉及社会和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天人合一、学统传承、天下太平、世界主义、开放理念等内容。张载的这种视人类与自然万物一体的平等的观念,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以往的天下主义,进入一个新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仅是中国古典哲学家的大同理想,天下一家的宣言,而且是中国古圣的世界主义与呼唤世界和平的呐喊。这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基因,这是中国世界主义和世界和平理念的渊源。

“仇必和而解”拥抱矛盾的创新理念

“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是张载《正蒙·太和篇》中的著名矛盾观命题。“对”指矛盾的对立面;“仇”指对立面的斗争;“和”指对立双方统一体的平衡与和谐。二气交感聚而有象,一旦有象便有其对立面,有对立面就会有相反的运动,因而便会有斗争。而斗争的结果则是形成统一体的平衡与和谐。统一体形成平衡与和谐并不是没有对立了。“有象斯有对”,对立是永远的、绝对的,而和谐则是有条件的,是对立面斗争的结果。张载的这个命题肯定了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与他物的对立和斗争之中,这是一个深刻的洞察和见解。然而,他强调“仇必和而解”,强调对立双方斗争的结果是平衡、和谐。张载“仇必和而解”的命题充分显示出他博大的胸怀、高超的智慧、包容的心态和创新的理念。正因为如此,“仇必和而解”才成为传世名言。儒家讲究“王道”,认为“霸道”只能造成口服心不服,最后必然出现无法解决的矛盾,儒家崇尚以德服人,而非以力服人。只有博大的胸怀,开放的心态,睿智、创新的思维,才能做到“仇必和而解”。我认为,这一论断充分体现出中国古典哲学家智慧的与众不同和中国哲学思想的超越意识。“仇必和而解”的高超智慧凝聚了创新理念,这是中国古典哲学超越意识的重要佐证。

从“为万世开太平”到“仇必和而解”折射出的是中国古代圣贤的高超智慧、博大胸怀和创新理念。而张载在总结中国历史、哲学、辩证法后,对于中国古典哲学的精髓进行了高度概括,使他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张载认为,一个社会的正常状态是“和”,宇宙的正常状态也是“和”……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和”与“同”不一样。“同”不能容“异”;“和”不但能容“异”,而且必须有“异”,才能称其为“和”。只有一种味道、一个声音,那是“同”;各种味道、不同声音,配合起来,才是“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如果只要求“同”,不能容“异”,就只会一步步走上“仇必仇到底”的道路。

中国和式创新是对现实管理中“仇必和而解”的创新思想的总结和延伸。中国和式创新的核心在于求同存异,有“异”容“异”,“拥抱矛盾”“与时俱进”“求同存异”“和谐包容”。 mllsDMxaMyDcZ4Zn6UZNmqZDoYKfJrPxkvjc9LplWpdnyRiSTuoGGPiockfe1tR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