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理解信息的本质,先来了解另一个术语——数据(Data)。数据是指那些未经加工的事实,是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描述。例如,当前的温度、影碟出售的价格以及人们的年龄等,这些都是数据。而信息是指在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简单数据。例如,你要决定穿什么衣服,那么当前的温度就是信息,因为它正好与你即将做出的决定(穿什么)相关。
数据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是对客观事物的逻辑归纳,是用于表示客观事物的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数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符号、文字、数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形式。例如,当前的温度、个人的身高和体重等。数据只是一个描述,没有特定的背景和意义。例如,单独地看“19491001”就只是个数字,不具有任何特定的含义,既可以将它视为日期,也可以视为门牌号码。数据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例如,描述5个人可以用5、伍、101、five、☆或条形码等符号来表示。
简单的事物往往是最伟大的,人们对其熟视无睹,却又无法给出一个完整的定义,信息就是如此。现代信息概念奠基人香农(Shannon)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一定义被人们看作是经典性定义并加以引用。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它也被作为经典性定义加以引用。据不完全统计,有关信息的定义有100多种,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面揭示了信息的特征与性质。在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参照这些定义,我们可以辨识出信息有3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都在不停运动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事物的有关属性状态,例如,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信息的范围极广,例如,气温属于自然信息,遗传密码属于生物信息,企业报表则属于管理信息等。
第二,信息是可以通信的。信息是构成事物联系的基础。由于人们通过感官直接获得周围的信息极为有限,因此,大量的信息需要通过各种仪器设备获得和传输。
第三,信息形成知识。人们掌握了一定的信息就可以消除不确定性,更好地认识事物,区别事物并改造世界。
知识是以某种方式把一个或多个信息关联在一起的信息结构,是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总结。知识是结构化的经验、价值观念、关联信息及专家见识的流动组合,是有一定环境的信息,加上对于怎样运用它的理解,它为评估和吸纳新的经验和信息提供了一种架构。知识产生并运用于知识工作者的大脑。
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种。隐性知识是指高度个性化而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例如,主观的理解、直觉和预感都属于这一类。显性知识是指能用数字和文字表达出来,容易以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并且经编辑整理的程序或者普遍原则。
一个组织的知识包括以人为中心的资产、知识产权资产、基础结构资产和市场资产。在组织机构里,知识不仅仅存在于文件或文件库中,也大量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并根植于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程序和规范中。
智慧是富有洞察力的知识。人在了解多个方面的知识后,能够预见一些事情的发生并采取行动。例如,大家都觉得五一去杭州旅游的车票非常紧张(知识),但你已经非常有预见性地购买了车票,领先一步(智慧)。智慧是把知识应用于产生新的知识的一个动态过程,即创新能力。
商务智能就是信息,但它又是一种知识——有关于你的客户、商业合作伙伴、竞争环境以及内部运作的知识,它使你有能力做出有效的、重大的,通常也是战略上的商业决策。商务智能使组织能够挖掘出信息的真实价值,从而采取创造性和有利的步骤来获取竞争优势。因此,商务智能不只是产品目录,它能将产品信息、广告策略信息以及客户统计信息结合起来,从而帮助确定不同的广告媒介对于按地域划分的客户群的有效性。
信息的属性是指信息所具有的本质上的特性。具体包括以下一些重要的属性。
信息的客观性是由信息源的客观性特征决定的。信息是事物变化和状态的客观反映,其实质内容具有客观性,事物变化和状态都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反映也是客观的,所以其实质内容具有客观性。
信息的扩散性是其本性,它力图冲破保密的非自然约束,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向四面八方传播。信息的浓度越大,信息源和接收者之间的梯度越大,信息的扩散能力就越强。越离奇的消息,越耸人听闻的新闻,传播得越快,扩散面越大。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正说明了信息扩散性的威力。信息扩散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它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加快信息的扩散;另一方面,扩散可能造成信息的贬值。不利于保密,可能危害国家和企业利益,不利于保护信息所有者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区分不同信息其扩散的不同作用,然后采取措施。
信息可以在时间上或在空间上从一点传递到另一点,它的传输成本远远低于传输物资和能源。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传输到很远的地方,既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等传统的手段进行传输,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等现代的技术传输。因而,我们应尽可能用信息的传输代替物质的传输,通过信息流来减少物流。信息的可传输性加快了资源的交流,也加快了社会变化的步伐。
信息是和相应的主体相关的,即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信息偏好和需求。根据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组织的管理一般分为战略管理层、战术管理层、运作管理层和执行管理层四层,处在不同的管理层有不同的职能。
战略管理层,为组织提供整体的方向和指导。
战术管理层,根据企业战略,开发下一级的目标和战略。
运作管理层,管理和指挥日常的运作并实施企业目标和战略。
执行管理层,由非管理层的普通职工构成,他们每天在做诸如命令处理、开发并生产产品和服务、为顾客提供服务之类的具体工作。
以大学为例,战略管理层一般由校领导组成,战术管理层为各学院的院长,运作管理层则由系主任和各教研室主任构成,执行管理层则是授课教师。
一方面,信息在使用过程中会增值,对信息的持有人有利;另一方面,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丰富,产生有利的变化。
信息很难独占。信息可以复制,可以共享。因此,信息的扩散常导致知识产权保护的困难,这在信息时代是一个社会难题。
因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故信息总是不完全的。信息的不完全会产生许多不良现象,如价格欺骗等。因此,当前信息咨询已经成为非常热门的行业。
为了运用信息工作,并且把信息作为一种产品来生产,可以从信息的三个维度——时间、内容和形式来说明信息的价值。
信息的时间维度包括两个方面。
(1)及时性。及时性的含义是指在人们需要的时候能够拥有信息。及时的信息对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都具有一定的时效,过了时效就不再具有价值或者价值大幅度下降。例如,对股票交易来说,如果你想当天交易,则当天的股票价格对交易者来说最有价值,历史的信息只有参考价值。
(2)新颖性。新颖性的含义是获得最近和最新的信息。一般来说,具有新颖性的信息比具有及时性的信息更有价值。如果说及时性能够帮助企业把握住机会的话,那么新颖性则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机会。例如,若想今天进行股票交易,就需要知道现在的股票价格,如果你的股票价格信息总是滞后的,你就会被市场淘汰。因此,只有描述了适当时期的信息才是有用和相关的。
信息的内容维度主要包括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相关性3个方面。
(1)准确性。准确性也被称为信息的事实性。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其价值为负。俗话说“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一定也是垃圾”,意思就是说如果输入的数据是错误或者没有意义的,经过处理和输出的信息也一定没有参考价值。因此,信息应该是基于正确数据的处理结果,必须具备准确性。
(2)完整性。完整性是指是否包括与信息使用者要做的事情相关的所有信息。信息的完整性是与接收信息者的目的密切相关的。例如,天气预报、股票价格等,只有提供给需要的相关主体才有价值和意义。
(3)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信息与信息使用者要做的事情的相关程度。显然,相关性越高的信息价值越大。例如,同样一条原材料价格变化的信息,它对一个需要决定产品价格的企业决策者的相关性比较高,而对运输原材料的运输公司则相关性较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甄选出相关性高的信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信息的形式维度是指信息的提供应采取与信息接收主体偏好吻合的形式,主要包括详尽性、呈现性等方面。
(1)详尽性。详尽性是指信息概括的程度。随着目标的不同,对信息概括的程度和要求也不一样。例如,对于生产管理者来说,他需要知道每一位工人每天每件产品的生产量;但对于财务管理者来说,只要知道每天产量汇总情况就可以了。
(2)呈现性。呈现性是指信息的提供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硬拷贝、软拷贝等方式。信息提供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接受主体选择不同的信息表现形式。例如,对教育程度不高的主体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方式,对孩子采取生动活泼的提供方式,对企业等组织来说采用正规的报告形式等。
以上3个维度如果运用得当,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提供正确的信息,那么将大大提高信息使用者成功的机会。
任何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人(也就是知识工作者)订立目标、执行任务并服务于顾客。特别是IT专家,他们还为组织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技术环境,使组织能平稳运作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在企业中,最有价值的财产不是技术,而是人的头脑。IT是一种能帮助人们加工、处理信息的工具,但它只能在人的大脑支配下工作。例如,电子制表软件能帮助人们快速生成一张商品质量的图表,但它既无法告诉操作者该建立条形图还是饼状图,也不能帮助决策者决定是采用区域销售还是人员销售,这些都是需要人来完成的任务。这也正是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等,设立生产运作管理等课程的原因所在。
尽管如此,技术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资源。技术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剖析问题。因此,学习如何运用技术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同样,理解所处理的信息也相当重要。
一个精通技术的知识工作者懂得如何运用技术、何时运用技术,即懂得应该购买什么技术,如何开发利用应用软件的优点,以及把各个企业连接起来需要怎样的技术基础等。
精通信息的知识工作者应当做到:
·确定自己的信息需求;
·知道如何获得信息以及在哪里获得信息;
·理解信息的含义(例如,将信息转变为商务智能);
·能够在信息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行动,以帮助组织获取最大利益。
一名精通技术与信息的知识工作者,不仅要学会如何运用技术和信息来为组织获取利益,同时还必须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这就是道德的重要所在。道德是一系列帮助指导人的行为、行动和选择的原则或标准。道德同法律的影响一样,但道德又不同于法律,法律会明确要求或禁止人们的某些行为,而道德则更多的是对个人或文化的诠释。因此,一项决策或行动可能的结果或期望的结果对不同人来说可能会有对有错。所以,道德方面的决策是复杂的。
对于一项行为,在道德方面所做决定的复杂程度,由于合法但违背道德的现象的存在,我们希望总能既遵守法律又合乎道德,因为这是一种对社会负责的方式。但是,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发送和使用信息,所以信息技术又增加了社会中道德的复杂程度。
对于保护个人和组织的网络资源的重要性,我们现在强调的还不够。在信息时代,作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符合道德的、不符合道德的,合法的、不合法的,不仅要约束好自己的行为,而且还会涉及其他人的行为,所以在面对计算机犯罪时要学会保护自己。
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中的代表性技术,是现代人类文明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是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极大地提高和推动了信息管理的效率并创造了大量建立在“知识经济”基础上的新型商业机会。同时,信息技术也加快了经济运行节奏,使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外部竞争以及日益上升的组织内部调整的压力和挑战。
信息技术指的是以现代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为代表的,对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加工、传递、使用等各个环节提供支持的技术。信息技术是一个由若干单元技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又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技术体系。信息技术大致可归纳为3个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层次。
主体层次,这部分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包括了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以及信息控制技术。
应用层次,是信息技术的延伸部分。
外围层次,是信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3个时期:以人工为主要特征的古代信息技术、以电信为主要特征的近代信息技术和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
(1)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功能相当于人脑的思维功能,是信息技术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广泛地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和分析信息,随之出现了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分析与处理系统等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的发展。
(2)现代信息表述技术。计算机是一个自动化的信息加工工具,其指令与处理的数据都是采用二进制数字系统。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数字,因此,需要其处理的所有数字、字母、符号等均要用二进制编码表示。在计算机用于信息表述的数制及码制中,常用的数制有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
(3)现代信息传输技术。20世纪中期,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光纤技术等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使通信技术进入了高速化、网络化、数字化和综合化时代。进入20世纪90年代,通信技术领域出现了Internet和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就是一个计算机信息传输网,它能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信息传送服务,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信息高速公路则是一个覆盖全世界各地的高速信息传输网络。
(4)现代信息存储技术。随着传统图书之外的微缩品、磁盘、光盘等的出现,信息存储技术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信息技术有两种基本类型:硬件和软件。硬件通常是指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设备;软件就是用来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由计算机硬件执行的一系列指令。例如,PDA本身是硬件设备,它包含一些软件,可以用来安排日程、更新地址簿等。
(1)硬件。
硬件可以分为六类:输入设备、存储设备、中央处理器(CPU)、远程通信设备和连接设备。
输入设备是获取信息和指令的工具,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游戏杆、条形码阅读器和读卡器(用于读取信用卡及其他卡)。
输出设备是用来看、听或其他接收信息处理结果的工具,包括打印机、显示器和扬声器等。
存储设备是用来存储信息以备日后使用的工具,包括硬盘、闪存盘和DVD(数字化视频光盘)等。
CPU是解释并执行软件指令、协调其他硬件设备共同工作的硬件。流行的个人计算机的CPU包括Internet Pentium、Xeon产品线以及AMD Athlon系列。RAM是临时保存正在处理的信息和CPU当前需要的系统和应用软件指令的存储器。
远程通信设备是用来与其他人或区域之间收发信息的工具。例如,上网使用的调制解调器就是一种远程通信设备。
连接设备包括连接打印机的并行端口、打印机与并行端口之间的连接线和内部连接设备等。
(2)软件。
软件分为两大类: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是帮助用户解决特定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的软件。例如,Microsoft Word能帮助用户写学期论文。工资处理软件、协作软件(如电视会议软件)和库存管理软件等都是应用软件。系统软件负责处理像技术管理与协调所有技术设备之间交互工作这类特定任务。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是一种控制用户应用软件并管理硬件设备如何协调工作的系统软件。流行的个人操作系统软件包括Microsoft Windows、Linux、Mac-osx,以及UNIX等。工具软件是一种能为客户操作系统提供附加功能的软件,包括防病毒软件、屏幕保护软件、卸载软件、文件保护软件(通常包括加密软件),等等。
全球商业经济在任何时间、地点及任何语言或文化环境下都持续运作。对于任何一个想成功的企业来说,都必须构建一个技术平台和基础构架,并以同样的方式运作,这就提出了普适计算这一观念。普适计算是有关计算技术的一种观念,它强调通过技术,应该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工作,获取所需的组织内外的商业合作伙伴的信息。为支持这一观念,分布式计算、共享信息、移动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分布式计算。
分布式计算是将计算功能分布到企业各职能部门和知识工作者的计算机上的一种环境。由于价格低廉、功能强大的小型系统(如智能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服务器)的出现,分布式计算变得更加可行。技术架构也是十分重要的,如集成中间件可以使不同的计算机和网络彼此之间交流并共享信息。
(2)共享信息。
共享信息是指组织将信息放置在一个集中地点,允许任何人获取并使用的信息。例如,在企业,销售部门的员工可以获取在制品的制造信息,以确定产品何时能够发货;在学校,教务部门可以获取财政部门的信息,以确定通过奖学金或贷款某学生可以少付多少学费。为了支持共享信息,大多数企业都将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事实上,数据库已成为企业组织信息并向所有人提供信息的标准。
(3)移动计算。
移动计算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它描述了实用技术进行无线连接以及集中式的地点信息和应用软件的能力。移动计算就是无线连接。例如,移动商务描述了利用移动电话、PDA、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等无线设备进行的电子商务。利用这些无线设备,用户在飞机场候机时也能买卖股票、查看天气预报、下载音乐、阅读电子邮件等。如今的商业是全球化的,已经打破了地理界限。我们所需要的是,无论在哪里都能移动计算和无线获取信息及软件。
信息化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和竞争的焦点。
信息化是指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形成深刻的变革,达到人类社会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过程。我国的信息化工作分为6个部分:
(1)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与材料资源及能源资源为人类三大资源。材料资源和能源资源是有限的,绝大多数是不可再生、不可共享的;而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不产生新的污染,而且会大大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
(2)信息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国家信息网络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信息网络分为电信网、广电网和计算机网,三网的发展方向是互相融通、取长补短,努力达到新的辉煌,融合共性,实现三网合一。终端融合的方向是电信终端和广电终端的智能化、计算机终端的家电化,业务融合的方向是电子商务、影视点播、网络教学、远程医疗等。
(3)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要抓紧、抓好重大信息化工程,特别是电子商务等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的信息化工程。
(4)信息技术和产业。我国的国家信息化必须立足于自主发展。为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关键的信息技术和装备必须由我们自己研究、制造、供应。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自主的信息产业,才能满足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网络建设的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品与软件产品、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这也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从而带动我国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
(5)信息化人才队伍。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要素有决定性影响。必须增强全民信息化意识,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和信息能力教育,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造就多门类、多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精干的信息化管理队伍。
(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在与信息化有关的政策法规方面,既存在大量空白,也存在束缚发展的过时法规。与信息化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信息法、电信法、广播电视法、电子信息产业振兴法、信息资源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办法、互联网络域名注册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等。
信息化的层次包括“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5个层次,这5个层次存在后面依次包含前面的关系。
(1)产品信息化。产品信息化是信息化的重点,也是信息化基础的基础。产品信息化包含两个层次的意思:一是产品所含各类信息比重日益增大,物质比重日益减小,产品日益由物质产品的特征向信息产品的特征迈进,例如,各类软件等;二是越来越多的产品中嵌入智能化元器件,使产品具有越来越强的信息处理功能,例如,智能微波炉、智能洗衣机等。
(2)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上广泛利用信息技术,装备信息设备,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完善信息服务,加速建设企业信息系统的过程。
(3)产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各种类型的行业信息数据库和网络,从而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化,并向更高级的产业结构迈进,从而实现产业的升级。
(4)国民经济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使金融、贸易、投资、计划、通关等组成一个大信息系统,使社会经济的4个环节——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通过信息进一步连成一个整体。
(5)社会生活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是指包括经济在内的科技、教育、军事、政务、人们日常生活等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各种信息网络,例如,局域网、Internet等,大力开发有关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内容。
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道德、安全和隐私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问题也成了管理信息系统必然要涉及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产生的信息道德问题主要有隐私问题、犯罪问题、健康问题、工作条件问题、个性问题、雇用问题等。在所有这些方面,信息技术均存在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例如,生产过程的计算机化能改善工作条件、提高职工满意度,但又面对如何保证就业、保证产品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的问题。所以应当考虑使负面影响最小化,而使收益尽可能的大。
在处理信息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所带来的道德问题时,有4条道德原则:
·匀称原则。新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必须超过其危害或风险,不能再有别的比它的好处多而危害少的方案。
·获许原则。对新技术的影响应当事先知道,并同意接受风险。
·公正原则。必须公平地分配技术的利益和风险。得到利益就应当承担风险的公平份额,没有得到利益,就不应当承受重大的风险。
·风险最小原则。即使以上3条原则均被接受,技术的实现也应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一些信息专业组织制定了自己的道德准则,例如,DPMA(Data Processing Management Association,数据处理管理联盟)建立的专业标准由3个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面向业主的专业标准:
·努力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正确地总结经验,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避免利益上的冲突,并保护业主已意识到的任何潜在矛盾。
·保护业主委托的信息的隐私性和机密性。
·不能错误地表达和删除源于实情的信息。
·不能利用业主的资源获得自己的好处,或做任何未经证实批准的事情。
·不能利用计算机系统的缺陷得到个人的好处或达到个人的目的。
面向社会的专业标准:
·将技术和知识传播给公众。
·尽最大努力,保证产品得到社会的信任和应用。
·支持、尊重、服从地区、州和联邦的法律。
·不能错误地表达和删除公众关心的源于问题与实情的信息,也不允许这种已知的信息搁置作废。
·不能利用个人性或秘密性的知识以任何非法的形式得到个人的好处。
面对同行的专业标准:
·忠于自己所有的专业关系。
·当看到非法的、不道德的事件时,应采取合适的行动。然而当我反对任何人的时候,必须坚信自己是有理的、正确的、负责任的,并不带任何个人情绪。
·尽力与人共享专业知识。
·与他人合作,以达到了解和识别问题的目的。
·在没得到特殊许可和批准的情况下,不利用信誉去做其他工作。
·不利用他人缺乏经验或缺乏知识去贪图别人的便宜,以得到个人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