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北新走到今天,市场始终是第一位的。在北新2018年市场营销会上,我跟1300名销售人员讲,我们是一个崇尚客户第一的企业,客户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生命力,就是我们生存的价值。这些话很多人都会说,但是对我而言,这些不是漂亮话,而是一种深刻的理解。我总结为“质量上上、价格中上”,这八个字作为北新的价值观,一直坚持了多年。

“质量上上、价格中上”要求企业先把产品质量做好,这是前提,同时还不能盲目杀价竞争,要保持合理价位。质量是需要成本的,只有“质量上上、价格中上”才能做好市场。这是我在企业经营的漫长过程里反复验证出来的,也是我的深刻体会。为什么北新以及后来的中国建材有很多独到的市场观点,因为它们都较早迈向了市场,它们的市场化能力是在长期实践中练就的,它们对市场的理解比一般企业更深,这其实就是“实践出真知”。

北新是改革开放后引进技术的企业典范,同时又是最早成功进入市场的国有企业。我们是新型工厂,有先进的进口设备,有用途广销量大的新产品,这让北新成了当时的行业标杆,参观者络绎不绝。我们的岩棉、石膏板成功地打开了市场,但其他很多企业并没有打开市场。市场不相信眼泪,只有生产的产品质量好,会推销,才能打开市场。当时有句话叫“不找市长找市场”,意思是不要一有事情就找政府。那时候大部分国有企业的思维方式是“等、靠、要”,觉得有困难国家得帮忙,因为是国家企业,国企员工也普遍是这种意识。但北新没这么想,这是我们的又一大特点,这种特点也奠定了中国建材日后走向市场化的深刻底蕴。

我做销售工作做得很好,但做厂长时工厂遇到了问题。工厂建立之初非常漂亮,但到了1993年,企业经历了十几年运营之后已是千疮百孔。这让我意识到,企业市场化不仅要适应外部市场,把产品卖出去,还包括内部体制市场化,这比如何卖产品更为重要,解决起来也更为棘手。在当时的体制下,国有企业干多干少一个样,员工工作热情不高,企业很容易出问题。产品虽然卖得不错,但生产跟不上。石膏板生产线的设计产能是一年2000万平方米,但是我们只能生产出600~700万平方米,连设计产能的一半都达不到。最初,大家以为是德国企业骗了我们,但是后来事实证明并不是设备问题,而是职工们积极性不高,在工艺和操作上出了不少问题。

我是1993年1月16日上任做的厂长,可这个厂长怎么当呀?北新当时非常困难,面临资金紧张、原料紧张、运输紧张等诸多难题,加之当时国有企业机制不灵活带来的各种管理问题,企业几乎转不动了。

上任没几天就到了春节假期。以前,每到春节我们全家都会回石家庄和父母一起过节,一家人在一起总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那年春节却是个例外,因为我整个6天假期都想着工厂的事情很少说话,让一家人高兴不起来。对我而言,新的一年有太多的未知要面对,有太多的难题要解决。我的母亲十分善解人意,她也最疼爱我,看到我这样发愁就劝我不要当厂长了。我跟母亲说,“不是想不当就不当的,企业还有几千名职工呢。”

北新当时的上级单位是中新集团。其实在1991年底,中新集团总经理就找我谈过话,要我考虑担任厂长,但是我当时确实非常犹豫,因为那副担子太重,我怕自己担不起来,所以委婉地拒绝了。但还是有消息传出来,一些同志以为我年轻气盛非常想做厂长。在1992年春节前厂里举办的联欢会上,我给大家唱了一首童安格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当时刚流行卡拉OK,这首歌正红,其中一句歌词反映了我的心境,“怕自己不能负担对你的深情,所以不敢靠你太近。”我唱的“你”不是指女孩子,而是指厂长那个岗位。

后来有领导对我说,“现在工厂困难,找个厂长不容易,上边没人愿意来,从下面选又担心做不好。之所以选择你,是因为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小宋是一个热情乐观的年轻人,当厂长不会给中新集团添麻烦。”这个判断真的对了,那些日子我每天凌晨4点就醒了,一门心思想工厂的事。做厂长的10年里,我没有一次跑到上级那儿找麻烦,都是自己的困难自己面对。

春节后我回到工厂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集资。当时企业资金状况十分紧张,由于过去信用差,银行不给我们发放贷款,企业已经没有流动资金了。我回家问妻子家里有多少钱,那时因工资低,家里没有多少存款,我就做她的工作,劝她把结婚前的存款拿出来。我妻子参加工作时间早,父母让她把自己的工资都存起来,和我结婚时她已经有了一万元存款,但她从来没想过她的这些存款会是这种用场。

我又号召职工集资帮助企业共度难关。我在厂报写了一篇文章《我的一点想法》,我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企业是国家的大车间,职工是国家的职工,收入、住房、福利均由国家来定。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把企业推向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也被一同推向市场。企业是独立的竞争主体,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条船,只有全体职工齐心协力,这条船才能启动,才能到达彼岸。”

我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给职工开动员会,和大家座谈,有的车间没有会议室,我就站在车间的空地上把职工集合起来做动员。慢慢地,职工被我的真诚打动了。大家对企业逐渐有了信心,于是纷纷把家里的存款拿出来,有的职工把孩子的压岁钱和存钱罐里的钱都拿了出来,这让我十分感动。那一年工厂正是用职工集资的400万元买了原材料,才运转起来。一年后借款到期,我把本金和利息如数归还给大家。

每每讲到这段故事,我总是感慨万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北新最困难的时候,是职工们出手相助,让企业渡过了难关。在那样的危急时刻,大家想明白一个道理,救企业就是救自己,员工与企业唯有同舟共济才有出路。

后来有人问我,“你想没想过当年借职工的钱,如果还不上怎么办?”其实,我那时脑子里根本没想过失败了怎么办,只能是想今天怎么办、明天怎么办,想不到后天、大后天的事情。但我又是个做事认真的人,既然借了钱,就没想到过给自己留退路,只能是尽最大努力去兑现承诺。当厂长一年后,在1994年元月的北新职代会上,我对大家说,“1993年是我们一天天数着度过的。回顾走过的日日夜夜不无感慨。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努力探索,寻找改革创新的道路,领导班子和全厂广大职工一起默默转换观念,共同奋斗,‘以厂为家’把人们的心联结在一起,方方面面喜讯频传,令人振奋鼓舞。”

今天回首往事,1978年北新建厂时,工厂未来是什么样,我们不知道;1993年当厂长时,这个厂会发展成什么样,我们也不知道;甚至1997年上市时,也不确信企业能成为什么样。我们只是朝着市场化的正前方,一路摸索,一路向前,目标也一步步变得清晰。风起于青萍之末,回头再看的时候,北新已汇集起改革创新的强大动能。 WrV0Sv4Azc3dAM74k98pRRF16dqP/wy/Ef2TP4ltywxuesI5JB9pW7qZRQkDvdK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