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1:1987版、1994版、2000版、2008版四个历史版本,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文件要求基本没有变化,接触过质量管理体系的人,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金字塔结构”应该有很深的印象。如图1-1所示。
图1-1 金字塔结构
1.文件自成系统,结构层次清晰,文件之间关系明确。
2.企业初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编制、套用方便。
3.国内外企业之间,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平台一致,接口方便。
4.第二方、第三方审核时,有了固定结构,免除了了解企业文件结构的时间,审核工作效率高。
5.虽然不是唯一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但是一套使用范围最广、普及型的标准。
6.直接提升企业质量管理,间接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1.中国的文化有自己的特色,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西方的ISO9001标准在中国水土不服。
2.不同行业的大、中、小企业,特别是服务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一套自有的管理运行模式,而ISO9001标准虽然改版多次,还是解决不了普遍的适用性。
3.标准要求指派“管理者代表”,并确定其职责。从表面上看是有专人负责,但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一旦一件事有专人去做,其他员工参与积极性就不大,以免有越职夺权之嫌疑。何况“管理者代表”大多是兼职的,只是在认证需要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上,事后重新回到主职岗位。实际成了由兼职“管理者代表”带领的“ISO9001认证运动”,造成了“两层皮”现象。ISO9001标准很难真正纳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
4.有些民营中小企业为认证而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平时没有运行,审核前加派人手补充资料,反而成了负担。
5.ISO9001标准要求建立的体系文件结构基本固定,企业做认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必须建立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这两种类型文件,留给企业编制文件的自由空间不大。
6.标准对书面的文件化要求高,而大多企业员工对文件化意识不强,习惯于按以前规矩做事,听从领导指示,或见机行事。企业员工大多一边做事,一边看情况是否调整,而标准要求形成文件再执行,也就是说前者“边做边想”,后者“想好再做”。导致体系运行成了高层管理人员的事,不能真正地全员参与。
7.标准对书面的记录要求高,而大多企业员工习惯于做事,不愿意手写。导致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记录平时不填写,或断断续续填写,最后记录、数据、信息不全无法做统计分析,或分析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