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如何能产生影响?它似乎并没有某种物理性质可以引发什么,如温度、质量或化学成分。大脑从激荡于感觉器官的能量流中提取意义,改善身体的发展前景,而身体则用以安置大脑并为之提供能量。大脑产生对世界上各种重要东西的预期,用这种形式“制造未来”,从而恰当地引导身体。大脑是一个非常耗能的器官,若不能完成这份重要的工作,它们就活不下去了。换句话说,大脑应该是语义引擎。大脑由大量的分子片段构成,这些片段的相互作用服从严格的化学定律、物理定律,对分子形状和分子力做出响应,换句话说,大脑事实上只是句法引擎。
设想你跑去找工程师,要他们为你打造一部验钞机或者其他类似的赝品检测器,要求它能将所有的真钞叠成一沓,而把所有假币堆成另一沓。工程师说,这不可能。我们造出来的东西只能响应“句法”性质,也就是各种物理细节:厚度、形状、纸张的化学成分、油墨的颜色模式以及其他难以伪造的物理性质。他们只能基于这类“句法”性质造出一部运作良好但并非万无一失的验钞机。做成你要求的那样太过浪费,间接、有瑕疵的检测就足够了。
大脑任何一部分的结构都受到同样的限制。无论大脑做什么,无论其输入意味着什么,或仅仅是近似意味着什么,都是由物理化学力引起的。虽然大脑有生命力,由蛋白质而不是硅和金属构成,但是,不要臆想大脑能凭借它内部的神奇组织直接地检测到意义。物理学永远胜过意义。直接响应意义的语义引擎像永动机一样,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那么,大脑如何完成指定给它的任务呢?——作为句法引擎,它具有可以跟踪或模仿语义引擎的能力。 但这可能吗?一些哲学家辩称,假使大脑运作的微观因果解释是完整的,没有任何未解的空白,那么,根本就没有意义发挥影响的余地。在第33章,我们会遇到一个直觉泵,通过展示语义性质,例如真理、意义以及指称在一些简单的因果过程中发挥着不容抹杀的作用,来证明上述看法是错误的。但在转向那个略显复杂的直觉泵之前,我打算检视一个更为简单的模型,它有助于驱散对哲学家的直觉泵的怀疑,若一切顺利,还可以消除一些可能会干扰理解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