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绪论

由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相关学者共同组成的课题组,完成了《中国城市休闲化发展研究报告(2019)》的编撰工作。这是“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课题组成立以来完成的第九份研究报告。在此,我们想针对城市休闲化的变化现象做一下简单的梳理。

2019年,我国整体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这10年,经济规模得到极大提升,意味着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迈入了新的台阶。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产品越来越丰富、多样,如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体育、娱乐等等,相应地,中国城市休闲化进程也在稳中趋快地发展,其中变化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城市更加关注休闲场景构建

场景是指某个地点的美学意义。当你漫步在城市街头,看到咖啡馆里人们在开心地聊天或是静坐闲适地喝着咖啡,看到公园里老年人在唱歌跳舞,看到餐厅里人影交错高谈阔论,这些不同的场景背后富含的意义都很相似,即人们在度过休闲时光。休闲场景的出现,也正是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从2006年杭州西湖“还湖于民”举措开始,城市休闲这一功能就不断显现,成为各个城市热衷于打造的场景。以上海为例,2008年,作为世博会配套开发功能,徐汇滨江岸线开始打造亲民功能,迁移工业化设施,还江于民。之后,徐汇滨江水岸建设一步步不断打造出新的场景,如生态休闲区、自然体验区、梦工厂开发区等。除了硬件设施,还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让整个滨江岸线充满了活力。不仅是一线大城市,其他城市打造休闲场景的步伐也从未停止过,比如重庆,这两年重庆一跃成为网红城市,这与其打造休闲场景的举措密不可分,洪崖洞和印制二厂的创意改造、长江索道功能的转换,无不引起人们对其背后的休闲文化内涵感兴趣。城市休闲场景的构筑,一方面提升了城市的活力,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受到它带来的愉悦与舒适;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城市的形象,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它,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到城市。

二、城市更加关注休闲环境建设

早在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一科学发展思想始终指引着“美丽中国”建设。如今的城市发展无一不在贯彻落实这一科学理念,随处可见的绿地、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我国西部的城市成都,2018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下,开始探索公园城市建设。为此,成都专门成立公园城市研究院以及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建设,带来的结果是,成都的空气质量明显提升,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进入,扩大了城市规模。在上海,绿化生态建设一直是上海坚持发展的理念,多年来,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都取得显著成效。在城市推进“绿化”建设的同时,上海也非常富有创意,从“绿化”逐渐走向“彩化”,即在绿色植物的颜色、品质选择上下足功夫,让城市的绿化丰富多彩、形状各异,深得城市居民的欢心。当然,近年来,各个城市无不在加大力度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从发展水平的测度结果看,这一举措无疑是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休闲环境面貌,提升了城市休闲环境质量。

三、城市更加关注休闲经济的影响力

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休闲发展历程表明,休闲已经从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转变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如今,以创意为首的休闲产业已为英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吸引着全世界的优秀创意人才涌入伦敦,使伦敦成为世界认可的“创意之都”。以体育、娱乐为主的休闲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休闲经济的价值不言而喻,这已经引起中国各地区、各城市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休闲产业的产业规模逐渐扩大、产业门类也走向多元化,从早期的旅游业为主到如今的旅游业、体育业、餐饮业、文化业、娱乐业等百花齐放,无不体现出休闲经济的影响力。城市中的各类咖啡馆、艺术馆、餐馆、live house等早已成为当下年轻人的生活选择。这些休闲经济符号既是年轻人生活新主张的体现,也是城市充满活力与吸引力的表现,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是年轻人所认为的工作机会与休闲机会并存重要的城市。显然,城市治理者也是意识到休闲经济对于城市的价值,因此,不遗余力地打造夜经济、推进社区休闲建设。这些俨然已经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城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驱动力。在围绕城市休闲化研究的这些年里,对比每一年的数据变化,或许看不出很大的差异,但是拉长时间维度,看10年前后的变化,可以发现,中国城市休闲化发展水平在整体上已经呈现出逐渐抬升的趋势,发展进程也在逐步提速。城市间的差距已然在缩小。但也应看到,城市内部的休闲化结构仍然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状态,即城市的休闲环境、休闲设施、休闲消费等发展不一。有的城市休闲环境发展较好,但居民休闲消费水平较低,如昆明,有的城市休闲设施发展较好,同样面临居民休闲消费水平低的问题。可见,城市休闲的不充分不均衡状态应该是未来城市建设努力的方向。

与此同时,在家庭收入持续增长、假期制度不断完善、政策红利连续释放,以及与居民休闲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综合推动下,近年来城市居民生活休闲化的发展趋势也愈加明朗。首先,关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08年,中国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刚刚跨越3000美元大关,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预示着中国在整体上开始步入中等以上发展水平的阶段。借鉴国际经验可知,也意味着中国开启了大众休闲时代的序幕,中国城市休闲化的进程全面启动。到了2019年,我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关口,预示着我国居民休闲生活水平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次,关于休假制度。2008年,中国对休假制度进行了调整。国定假日由以往的10天调整为11天,黄金周由3个调整为2个,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实施带薪休假制度。基本形成了“1+2+5+45”的休假制度格局,即1个带薪假期、2个黄金周、5个3天小长假、45个周末双休日。总体上讲,居民休闲时间进一步延长,每年的休闲时间在120天左右。如今,一方面,各行各业的带薪假期制度正在全面推进,落地步伐逐渐加快;另一方面,每周工作4.5天,休息2.5天的工作制度也在多个省份试行。再次,关于休闲政策。2008年后,中国的休闲政策出台频繁,2009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13年颁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5年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6年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旅游、文化、体育、环境等与休闲发展相关的政策密集出台,以及管理体制的变革,充分表明休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最后,关于休闲技术。2008年后,城市移动网络配套设施建设进程加快,智能手机升级换代速率不断提高,使用普及率不断扩大,手机通信功能的重要性逐渐被娱乐功能替代,使得休闲娱乐真正进入数字时代。居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动动手指就能欣赏电影大片、享受美食、互动游戏,各种在线云游活动铺天盖地滚滚而来。技术的变革使得居民的休闲娱乐空间、休闲娱乐产品、休闲娱乐体验充满前所未有的想象力。

在经济、时间、政策、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不断丰富起来,与之相对应地,城市的休闲游憩环境、休闲设施规模、休闲消费场景等休闲供给也层出不穷、飞速发展。所以,我们如今看到公园城市建设在推进,“小而美”的休闲产品在出现,数字休闲场景在涌现……碎片化的休闲时间与多元化的休闲服务交织融合,让中国城市呈现出因休闲而带来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在此背景下,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也需要关注以下两方面问题。第一,城市发展应当落实“全域休闲”的发展理念。2020年伊始,人类社会面临了一场考验。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也影响了整个社会很多行业的正常发展,其中受损失最大的或许就是以文化和旅游业为代表的休闲产业。很多休闲活动的开展需要在一定的休闲场所空间内,比如文化和旅游活动,它需要人的流动或聚集。显然,疫情背景下这种流动或聚集是有极大危险性。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到,当人们无法正常地流动到他乡开展文化和旅游活动时,人们的“宅休闲”活动反而是可以便利开展的。疫情紧张初期,人们的休闲活动多在家中开展,家中散步、运动等。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可以在家中在线休闲。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人均单日App使用时长达6.7小时,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4小时。居家休闲娱乐内容主要是短视频、在线视频、移动K歌、在线阅读、动画动漫、手机游戏等。当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人们逐渐走向社区公园、城市公园或郊野公园。本地日常休闲活动的开展,一方面透露出人们渴望走到户外休闲的心态,表明休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疫情背景下人们的休闲需要如何得到满足,城市的休闲产业如何有序恢复,也给城市休闲发展与管理带来一些思考。在清明、五一假期面前,我们没有看到旅游业报复性增长,但我们看到了本地居民在城市开展的各类休闲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那么,城市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城市的休闲空间、场所、设施等更充分一些,更便利一些,让居民在城市这个空间范围内能够自在地开展休闲活动。所以,在这场疫情危机面前,给城市管理者也带来了一些思考,我们的城市应该从以往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逐渐走向“全域休闲”发展理念,让城市回归城市的本质,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也相信,未来的城市应该是以发展城市、社区、街区休闲化场景的发展实践。

四、城市应该关注“居民生活休闲化”问题

城市休闲化指标体系内容中既包括了城市休闲供给,也包括了城市休闲需求,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居民的休闲消费方面。我们的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休闲消费水平是在逐年提升的,但相比城市休闲供给,居民的休闲消费指数仍然是偏低的。数据呈现给我们的判断是,城市的休闲供给是不充分、不平衡的,导致无法有效满足居民的休闲消费需求。或许,我们应该去观察一下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他们体现出来的休闲方式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应该去了解一下城市居民的休闲意愿,他们希望的休闲生活可能是与城市的休闲供给有偏差的。课题组在进行城市休闲化研究的同时,也在展开城市居民休闲方式的调研。研究结果发现,除了小长假期间人们选择旅游度假的比例高之外,其他的休闲活动在平时和周末的选择比例都是非常高的,如参观博物馆、看演唱会或电影、逛街购物、酒吧咖吧、养花养草、体育健身、阅读、社会公益活动,等等。同时,人们喜欢在公园、绿地、社区、文体娱乐场所、商场夜市、餐饮场所等开展休闲活动,但是休闲方式的趣味性、参与性,以及休闲设施质量、休闲服务水平、休闲场所管理水平却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他们的休闲参与。所以,我们的城市在发展休闲的时候,不应当仅停留在建造了一批休闲设施、开辟一片休闲绿地等浅层形式上,而是更应当走进居民,倾听居民的意愿,了解居民的需求,让居民的生活休闲化问题能够切实落实到城市的休闲管理中。

2020年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收官之年,表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可以预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后小康时代日益临近,从生活层面的休闲方式、精神层面的休闲理念、物质层面的休闲设施,乃至于经济层面的产业结构,中国无不深受席卷全球的休闲化浪潮的广泛影响,预示着中国城市休闲化发展必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KVRKQ3QXhQQc2ciaS256lURxAmKgu9L74zBB7KNJ7lAw5i7oAEXg5hYrztNiZ4X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