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演变趋势

一、36座城市休闲化指数排名变化趋势

将2019年36座城市的休闲化指数与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年进行比较,反映出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的城市休闲化水平始终名列前五。其中,北京和上海的排名始终是位居前二,广州自2013年来也始终保持第三,重庆、深圳的排序呈现交替变换态势。

第二,自2015年以来,成都和杭州的排名位次紧邻。成都和杭州都拥有良好的休闲氛围和休闲底蕴,政府比较注重城市休闲化建设,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加快休闲相关产业发展,使得城市休闲品质大幅度提升。

第三,中部大多数城市休闲化排名有所下跌,但郑州逆风翻盘,在经历了两年的顺位下跌后,2019年明显上升。郑州自身的文化旅游产业较为发达,近年来更是在产业、交通等举措的推进下,郑州城市休闲化发展效果显著。

第四,西部地区的排名整体靠后,这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不过,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深入,以及在一带一路政策红利的引导下,西部地区的城市休闲化速度会进一步加快,见表3-1。

表3-1 中国36个城市休闲化水平排序(2011—2019年)

(续表)

(续表)

二、36座城市休闲化指数等级变化趋势

运用百分制等级划分法进行分类,共分为5个等级。等级以A为好(80~100),B为较好(60~79),C为一般(40~59),D为较低(20~39),E为低(1~19)。对我国36个城市连续8年来的城市休闲化指数水平的等级进行比较,具体发展状况如表3-2所示。

表3-2 中国36个城市休闲化水平等级划分(2011—2019年)

(续表)

(续表)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第一,经过多年的发展,E级城市数量在逐年减少,D级以上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城市休闲化水平整体上在缓慢提升。第二,西部地区大部分城市休闲化水平都处于E级,这与该区域的经济、地理环境、人口规模等都有一定的关系。第三,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城市休闲化进程一直领先国内其他城市,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水平、人口规模等因素对城市休闲化发展水平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三、区域城市休闲化指数变化趋势

本研究进一步从东中西部区域发展角度,对2011—2019年来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休闲化指数水平进行归纳与分析,发现以下发展与变化特征。

第一,从整体看,三大区域的城市休闲化水平均有所提升,但中部城市和西部城市的休闲化水平提升速率要高于东部。说明中部、西部城市的休闲化发展空间要大于东部城市,以及东部城市目前的休闲化发展水平已达到一定规模,其具有更好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因此如何将自身优势融入城市休闲化的进程中,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东部城市继续发展的关键。而西部地区的重庆、成都城市休闲化水位于全国前列,且比一些东部城市的休闲化水平值还要高,但是兰州、乌鲁木齐、西宁、拉萨、银川等城市休闲化水平值较低,拉低了西部城市的平均水平。如何发挥区域核心城市的带动效应,协调区域发展,成为提升西部城市休闲化水平的关键点。

第二,从连续9年来三大区域城市休闲化水平均值变化看,西部地区的兰州、乌鲁木齐、西宁、拉萨、银川等城市休闲化水平仍处于低水平状态,但从城市休闲化提升的发展速率来看,这些城市休闲化水平的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呈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

第三,从均值差异角度来看,东部城市休闲化综合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城市,而中部和西部城市休闲化水平均值比较接近,但西部均值已明显超越了中部地区,一定程度上说明西部在政策红利下,城市休闲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而中部地区却陷入城市休闲化发展“洼地”的特征,值得引起有关城市高度重视,见表3-3。

中国36个城市休闲化水平值(2011-2019年)

)表续(

)表续(

参考文献

[1]岳华.英国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复兴[J].国际城市规划,2015(02):130-134

[2]郝静婷.济南老城区滨水空间浅析[J].城市建筑,2013(22):12-13.

[3]邓彦,宋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人的心理需求[J].城市规划设计,2008(03):52-58.

[4]Norman Bradburn,Seymour Sudman.问卷设计手册[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94-195 .

[5]张圆刚,余向洋等.基于TPB和TSR模型构建的乡村旅游者行为意向研究[J].地理研究,2017,36(09):1725-1741.

[6]Hayes,Andrew F.Beyond Baron and Kenny:Statistical MediationAnalysis in the New Millennium[J].Communication Monographs,2009,76(04):408-420.

[7]韩春鲜.旅游感知价值和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的关系[J].人文地理,2015(03):137-144.

[8]党宁,吴必虎,张雯霞.计划行为还是理性行为?上海居民近城游憩行为研究[J].人文地理,2017(06):137-145.

[9]郭安禧,黄福才.旅游动机、满意度、信任与重游意向的关系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3(01):78-87.

[10]何琼峰.沿海城市游客满意度的内在机制及提升战略[J].旅游科学,2012(05):65-75 . 2Mma5EygHb4gRGu0epTRFGRNzgpOIF4uA9rG8ybU4y++ELwlkXVQfHJreKhK01m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