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海峰湿地

2.3.1 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海峰湿地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大坡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6′~103°38′,北纬25°44′~25°46′之间,现湖泊水面面积1.99km 2 ,流域面积167.44km 2

(2)气 候

海峰湿地的气候是典型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表现出冬春干旱多风、夏秋湿暖多雨的特征,年均温为13.8℃~14℃,冬季均温8℃,全年降水量1073.5~1089.7mm,雨季(5~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87.3%。

(3)地质地貌

海峰湿地所处的地区,其地层为第四系河湖与洞穴堆积,以及古生界各系地层,露出的岩石以碳酸盐岩类的石灰岩为主。从地质构造看,它属于滇东台褶带的一部分,在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造成了两侧东北—西南向的相对隆升的山地,湿地则被夹持于当中。受岩性、构造等因素的影响,湿地的地貌表现为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微地貌组合。湿地以大型的、浅的断坳洼地、断陷盆地为基础,其中有地表喀斯特的石芽、溶丘、峰林、峰丛、孤峰,及地下喀斯特的落水洞、裂隙、竖井、地下河、地下溶洞,这些微地貌共同构成了海峰湿地的特殊地貌组合。

(4)土壤植被

流域内分布有红壤、紫色土、水稻土、黄棕壤、石灰岩土、冲积土、沼泽土等多种土壤类型。海峰湿地四周有较好的森林植被类型分布,如元江栲林、滇青冈林、旱冬瓜林、云南松林、滇油杉林、黄杉林等,这些森林植被对海峰湿地系统起着重要的涵养水源的作用。湿地四周的石山则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旱生植物,秋冬两季硕果累累,可为植食性或杂食性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

2.3.2 社会环境概况

(1)行政区划

海峰湿地及其流域位于曲靖市沾益县大坡乡境内,涉及大坡乡的9个村委会(新庄、红寨、麻拉、章溪、天生桥、岩竹、法土、德威、秧田冲)。

(2)经济状况

大坡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65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41元,粮食总产2699.8万千克,人均有粮615千克;全乡烤烟产值332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11756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4981万元;万寿菊种植总产值2700万元;水产业产值473万元;蚕桑业平稳发展。依托海峰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

(3)土地利用

流域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约占流域总面积的47%;其次是灌木林地,约占总流域面积的33%。土地利用状况见表2-5。

表2-5 海峰湿地流域土地利用现状

2.3.3 水 质

海峰湿地水质类别总体为Ⅱ类,TN 0.25~0.31mg/L,均值0.28mg/L;TP 0.0021~0.030mg/L,均值0.024mg/L;NH 4 -N 0.13~0.15mg/L,均值0.14mg/L;COD Mn 4.6~5.8mg/L,均值5.0mg/L;Chl a 9.1~11.9μg/L,均值10.6μg/L;透明度1.65~2.0m,年均值1.8m;富营养化指数为40.2,处于中度营养状态。

2.3.4 藻 类

浮游植物种群以鼓藻属种类和数量较多为特点,优势类群:凹凸鼓藻(Cosmariumimpressulum)、水华束丝藻(Aphanijomenonflosaquae)、史密斯微囊藻(Microcystis smithii);常见种: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扁鼓藻(Cosmarium depressum)、单角叉星鼓藻(Staurodesmus unicornis)、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浮游植物数量386.42~624.03×10 4 cells/L,平均数量505.23×10 4 cells/L。数量结构中,蓝藻门占84.0%;绿藻门占11.9%;硅藻门占1.9%,它们占到了总体数量的97.8%。浮游植物种群结构指示水质尚好,湖泊营养化水平处于中营养阶段。

2.3.5 大型水生植物

湖中均有水生植物分布。水生植物以沉水植物为主,群落类型为微齿眼子菜群落、微齿眼子菜群落+穿叶眼子菜、穿叶眼子菜+竹叶眼子菜群落、穗状狐尾藻+穿叶眼子菜群落、浮叶眼子菜群落和海菜花群落等,全湖分布最广的水生植物为微齿眼子菜;各群落伴生其他水生植物;在湖岸边可见水毛花群落、水葱群落和菰群落,呈斑块状分布;水生植被覆盖度为100%。

采集到18种大型水生植物(见表2-6),其中8种沉水植物,2种浮叶植物,8种挺水植物。

在湖内,随机进行定量采样3次,生物量为590.8~4972.8 g/m 2 ·FW,平均为2352.7 g/m 2 ·FW;其中,微齿眼子菜占70.5%,穿叶眼子菜占14.0%,优势种为微齿眼子菜。

表2-6 海峰湿地大型水生植物名录

续表

2.3.6 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优势种是普通表壳虫(Arcella vulgaris)、球形砂壳虫(Difflugia globulosa)、纤毛虫(Ciliate)、短棘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 micracantha)、长额象鼻蟤(Bosmina longirostris)、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剑水蚤桡足幼体和无节幼体。浮游动物物种比较多,但密度较低,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密度分别为750个/L、55个/L、0.1个/L和1个/L。

2.3.7 底栖动物

本次调查中在海峰湿地采集到8种底栖动物,其中寡毛类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各3种,水生昆虫仅2种,其中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和卵萝卜螺(Radix ovata)为优势种,其他种类均零星出现。该湖的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138.7 ind./m 2 ,摇蚊幼虫占优势;平均生物量为35.02 g/m 2 ,软体动物占优势。

2.3.8 鱼 类

海峰湿地目前主要作为集蓄水灌溉、户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水库湿地,该区域的鱼类没有相关的资料记载。本次鱼类资源调查记录到海峰湿地现有鱼类10种,包括:鲫鱼(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鲤鱼(Cyprinus carpio)、(Hemiculter leuciscul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鱼(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棒花鱼(Abbotina rivularis)和小黄黝鱼(Hypseleotris swinhonis)。 NYG6bPJzNIQhlQKwW7HJzjsvzh4VF8d0ksSmHNOuV8kWCajzdKoCoSxk/yk9Vl9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