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时刻,学术英语对于研究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英语逐步向学术英语教学的转向也在缓慢而艰难地进行。但是,究竟什么是学术英语,以及其教学大纲和具体内容、考核标准是什么等,都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研究生而言,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和定位到目前为止是通用英语(EGP),注重听说读写技能的练习、维持和提升,这一点无疑已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学术国际化的需求。目前,已开设的通用学术英语(EGAP)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例如演讲、听讲座或记笔记;培养学生搜索和阅读学术论文或其他出版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撰写文献综述、摘要和小论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做英语报告的能力几点。虽看似非常全面,但是却浮于外在的行为和能力表现,缺乏促成这些行为和能力的更核心的要素,比如,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的学术素养、以知识性为追求的学术实践等。此外,以灌输西方学术形式和规范为内容的通用学术英语教学效果可能不会特别好,也不会吸引选修课的学生,因为这些似乎是死的知识,并不会促成活生生的学术对话。除了EGAP课程之外,面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在国际英语期刊上发表论文的需求,我国的大学里还有一种英语科研论文写作和发表(ERPP)的课程——注重于教授英语期刊论文的语体特色、论文结构和发表诀窍等,但是,到目前为止,也仅限于Cargill&O'Conner在各大研究所和高等院校所开设的短期课程。这种课程要求英语科研交流教师与各专业教师的密切合作,无论在体制上还是在师资方面,都有着困难,普及起来似乎障碍颇多。
在我国研究生英语教学与英语国家的语言和学术预备课程、与世界各地非英语国家的EMI(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等种种英语教学实践密切交流,甚至逐步重叠的情况下,本书关注的是大学环境下各种学术技能的探讨和培养,强调基于我国研究生英语学习和教学的实践。笔者借鉴和检索国内外各种最新的学术英语科研成果,将通用英语、通用学术英语和英语科研论文写作和发表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对研究生英语教育的本质和内涵进行探讨、描述和阐释。本书的目的是促进国际学术对话思维的培养,从科研交流(英语科研论文写作和发表)的角度出发,介绍有关英语学术界的主流学术实践标准,解密其学术规范,分析国际学术界的实践和动向,以期促进我国研究生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向外交流,在国际学术对话中扩展我国的学术影响力。
据此,本书关注的是中国非英语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大学环境中完成以英语为媒介的学术论文写作的技能,涉及三方面内容:(1)学生作文的写作,包括托福、雅思考试等内容;(2)基于文本的学术性写作;(3)以发表为目的而提供的英语论文写作教学,侧重作为EFL或者EAL(以英语为外语的)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学术英语写作过程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包括语言和文化以及批判性思维、英语科研论文写作和发表等方面的问题。首先,本书的着重点在于培养“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和能力,对学术英语的知识性、逻辑性、客观性、分离性、互文性等等进行阐释。其次,本书基于研究生对于英语语言的学习要求,对学术英语语言本身的特色进行讲解,涉及从词汇、句子和段落到期刊论文的分类和语篇结构。最后,对于期刊论文的分类、写作和发表进行了非常仔细的说明和解释。
作为非英语母语的中国研究生和学者,学习和研究学术英语写作属于ESL/EFL academic writing的范畴。ESL/EFL academic writing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些全球性的研究圈。本书广泛借鉴国内外学者和高等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材内容,旨在为研究生一年级新生、任何其他从事英语学术写作、国内学术英语的研究者和学习者以及各位专业人士提供一本可资参考的学术读本,为学术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借鉴和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许多学术英语教材都是基于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学术英语研究最新成果而编写的,基于实践视角而总结的各种模板、理论、方法、建议、规范等,都为学生的学术英语沟通,特别是写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和途径,也为学术英语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见解,不过教师本身却并不能不做任何分析地当作规定性规范(prescriptive rules)推而广之,直接照搬教给学生。本书借鉴了这些学术英语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但并不是照搬,一方面以见解的形式进行陈述,而非规定或规范;另一方面,通过学术研究来进行检验,并与之展开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对西方的学术理念进行借鉴和批评、回应和对话,这是对国家改变“学术逆差模式”(Tang,2012:10)号召的一种顺应,也是学术精神的体现。因此,本书的实际定位是一种学术对话和交流,并邀请同行学者进行相关的讨论。
最后,感谢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系领导对本人的鼓励和支持,感谢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双一流建设”资金对本书的大力支持。
本书各种瑕疵在所难免,在此敬请各位前辈、同行不吝赐教。
董丹萍
201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