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如果有白族乡亲热情相邀一起回村过本主节,可不要轻易拒绝,否则将错过最具本土特色的节日哟!
这样的盛大祭祀,一般在春秋农闲时节,三五日不等,节日气氛堪比春节。届时,村民用装饰一新的“轿子”“船”“车”将本主及他的妻妾、儿孙侍从从本主庙里接到村里“行宫”中,在所辖村巷巡游一周,前呼后拥,鞭炮齐鸣,唢呐高奏,锣鼓喧天。沿途人户供果品、设香案祭祀,俨然皇帝出巡。本主在村中的几天与村民共度佳节,村中耍龙耍狮,表演花灯折子,唱滇戏、吹吹腔、大本曲,热闹非凡。
白族本主文化融汇了白族的历史、民俗、宗教、音乐、舞蹈、建筑、饮食等丰富内容,是白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维系白族团结和睦的重要精神纽带。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民间信仰,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本主”即“本境福主”之意,是白族的村社保护神。本主神祇中,有自然崇拜物,有佛、道教中的神祇,有历史和传说中有功德的人物,亦有普通老百姓入祀。在白族人的心目中,本主既有令人敬畏的超自然力和威严性,也有与人同形同性的亲切感,他们被称为“食人间烟火的神”。凡白族聚居的村寨,每年都要隆重祭祀本主,欢度本主节。
本主文化在白族社会中信仰最普遍、影响最深远,而且已根植于白族村社生活和民族意识中,包括宗教祭祀、本主庙建筑、本主传说故事等。本主文化所具有的庞大的广泛性和由此而给传统白族社会带来的影响,已使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宗教现象,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005年9月,白族本主文化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入选为第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
近年来白族本主文化的保护传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州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白族本主文化的保护、传承、研究,州白族文化研究院、大理大学、州博物馆等部门(单位)及州白族学会等社会团体、民间力量也积极参与,多方筹措资金,对本主庙进行修缮保护。开展了大量田野调查工作,收集了许多宝贵的文献、碑刻、音像和实物资料,编辑出版了一批学术研究成果和音像制品,召开了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会。广泛开展了白族本主文化保护传承活动,逐渐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职责明确、活态传承的良好保护机制,使白族本主文化成为维系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提升文化自信,最能记住乡愁的特色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