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本科大学问题探析

黄进文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背景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不合理的分类设置、单一的评估体系、统一的拨款方式及高校自主权尚未落实等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办学资金短缺、办学空间拓展困难、招生及用人机制制约等各种困难。然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又需要大量的应用技术人才。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与社会用工荒的现象同时存在,这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的时代背景。

(一)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相对困难

我国高校的层次定位,基本遵从“武氏高校分类体系”,即将高等学校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四种类型。而且这四种类型早已被人们有意无意地从高到低划分层次,这已是共识。很明显,实施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属于“教学型大学”,是四类院校中层次“最低”的一类,获得的办学资源最少。另外,据相关统计,毕业生就业表现出的规律是,“985”院校就业情况最好,其次为高职高专院校和“211”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就业率相对较低。

(二)职业技术教育在历史上长期得不到重视

若某所高校属“职业技术”类,则会遭遇“冷眼”,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直存在的一个怪象,因为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其导致的后果就是应用技术人才得不到该有的认可,应用技术人才日趋匮乏。尽管国家正在职业教育领域加大投入,但距问题的解决还任重道远。

国外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高等教育往往分为学术类教育及职业技术类教育两大类,两者是“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不存在层次之分,高低之别。这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很有借鉴性。

(三)职业技术教育在高等教育分类中被“边缘化”且存在事实上的“本科空档”

我国高等教育层次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但在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技术教育却终止在了专科层次,无本科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即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是一种“断层式”教育。这本身就决定了它的非完备性,很多问题因此而生,如被轻视、边缘化等等。近几年,在硕士层次出现各类“专业硕士”,这本身对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补充,但由于缺乏本科职业教育层次,其成了一种“无源”教育,反而为诸多非正规形式的学历提供了渠道。

(四)应用技术人才在我国今后数量上需求巨大,质量要求更高

对于一个后工业化时期的发展中大国,在这一时期对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我国目前表现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和各类企业“用工荒”同时存在的问题,已说明了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体系内在的辩证矛盾(虽然不是就业问题的全部)。加强职业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利用现行教育资源,将较低层次且数量富余的学术性教育资源——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这既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量的空间,同时也提升了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层次,还弥补了职业技术教育长期存在的“本科空档”,使我国高等教育层次完整。

(五)转型发展是地方本科高校走出发展困境的契机

不同层次的高校的行政化管理和单一的评价体系,不但使大学失去个性特色,还使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例如:

一是教育资源在“高层次”学校“用不完”,“低层次”学校“不够用”;二是用相同标准评价“高层次”学校“绰绰有余”,但对于“低层次”学校而言则“望尘莫及”;三是“高层次”学校存在资源浪费,“低层次”学校的发展空间则受到挤压。

教育部现拟对我国的地方本科院校实施转型,使600多所办学历史相对较短、办学层次相对较低的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这既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完善的根本需要,同时也是此类高校走出发展困境的一个契机。

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政府给予相关高校更多的办学主动权和更大的学术发展空间

只有让大学回归大学本色,实现“大学自治”,推进“大学自律、民主自治、政府引导”,一所大学才能充分发挥它的能动性,在竞争中实现创新发展。客观上,这需要政府加快推动高校“去行政化”的步伐,变“加强领导”为“注意引导”,方能解开限制高校发展的行政桎梏。高校自身则不能等待,应当主动把握转型变革的主动权,主动探索建设新时期新型应用技术大学的理念并付诸行动。

(二)转型发展不能丢失大学本科教育的根本理念

转型发展不能全盘搞绝对的实用主义,大学要造就人才,而不仅仅是训练技能。大学要培养技术型人才,肯定要对传统重基础理论的教育模式进行变革,但决不能简单地将“人才培养”方案改为“岗位培训”式的方案。大学只有在保留以“培养人、造就人”为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吸纳并引入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精华内容,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具有职业生涯掌控能力、可移植成长的应用技术人才,这才是本科应用技术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

(三)转型发展不能急功近利

改革应当先试点、再推进,忌全校一哄而上、专业特点不一,改革不可能短时一蹴而就,否则难免顾此失彼。实际情况可分为几个方面讨论。

一是综合学院:工科先行。因为工科在专业特点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是一种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工科专业的特点也决定了该专业必备实训实践环节的特殊性。

二是人文社科:校内外实践先后进行。先进行校内实践锻炼,再到实际单位实习。

三是各相关转型高校根据试点经验,结合本校各专业特点,全面推进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

(四)改变“一切为了就业”的理念

“就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若完全是由教育的方式决定,那就把问题简单化了。事实上,就业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GDP、社会运行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简单地认为就业只与教育方式有关,且容易解决,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当然,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教育者的就业能力,这是无可否认的,这也不是教育机构可以回避的问题。所以,高等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既要保证“高等本科教育”的特性,还要保证受教育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公民的素质及社会角色的可移植性,这才是根本。

如果仅仅为了就业而实施本科职业教育,那这种“高等岗位培训”则可以在另一低层面、低社会经济成本下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就无所谓应用技术大学或职业技术学院的存在了。但是培养人才,不应当失去“大学”,特别是本科大学的育人根本。

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多数地方本科学院,目前通常都遵循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即“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学校要转型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大学,要做方方面面的改革探索,如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教师培训、双师建设等等,本文有以下几点最基本的建议供读者交流商榷。

(一)在保证大学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的基础上,强化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能力培养

保证本科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即便是“订单培养”对象,也要同样保证通识课程的教学及实践质量,保证大学本科教育的根本不丢失。

(二)课程设置中引入案例教学与实践训练环节

以工科为例,每学期可安排最后四周为“案例+实践/设计”各两周的模式。当然,因为基础理论课时的减少,学生就需要通过自学加辅导等学习环节完成课程学习。

(三)建设合作实习实训单位

根据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的数量,实习实训单位在数量和规模上要满足教学要求。这些单位可为低年级学生提供见习,为高年级学生提供实习。

(四)建立自身的双师队伍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宜采用双导师制,即除学校指定的导师外,聘请外单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工程师或行业专家作为第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五)实习时间不宜过分拉长

为了充分保证教学质量,建议学生在校期间实习时间安排3个月至1学期为宜。若用一年时间进行实习,则牺牲了过多学业时间,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也有提前就业之嫌。

四、结 语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多年来在职业技术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改革的结果将使我国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完整的体系。成功实施转型,将为今后发展急需的大量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保证。在实施转型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辩证的观点,既不能搞完全实用化的岗位培训式教育,又要注重强化应用技术教育的关键环节;既要坚持“学以致用”的观点,又要兼顾本科大学“培养人”的根本;既要做好学校教育,又要主动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教育和实践教育。新时期,我国高校推行的本科应用技术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可想而知,但它是建立完整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步,将对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造就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世厚,江芳。我国高校转型发展的“歧途”与“正路”——基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审视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2(8).

[2]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2013(11).

[3]周茂东,张福堂。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刍议[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6). tettwt7YCDPUROVEOplVxfYRvug36AFEazgivgntqTY+7aR3PbeFPUTCOSlM6z1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