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应用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

范华凤

保山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办学始于2003年8月,当时是专科层次的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本科于2010年8月开始招生,现已有五届本科学生毕业。多年来,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秉承学校四十年的教师教育办学传统和优势,充分汲取原保山师范学校在小学教师综合性培养方面的特色,自小学教育专业设立之日起,一直坚持综合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在学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结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加强产教融合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在此做一点探讨。

一、明确培养目标

自我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开办以来,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办学宗旨和目标定位都非常清晰,即为云南省农村、山区小学培养有较高素质的,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课改需要的,适应小学教师能力综合化需要的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为此,我校小学教育专业一直采取“综合培养,有所侧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能适应农村小班化包班制教学,又能侧重语文、数学两门主干课程教学,并且还能承担科学、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等某门学科教学的综合性小学教师。这样的小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在乡村小学“能用、好用、留得住”。

在学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以及云南省乡村教育发展的实际,我校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相应调整,加大了实践课程课时比重,实践教学占比达37%,从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重视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我校紧紧围绕培养实践型综合化小学教师为云南乡村小学服务的思路,重点打造“综合性”和“实践性”特色,注重教学计划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同时提高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和学科专业特长,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实现学生学科专业基本能力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协调发展。

二、优化课程结构

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始终坚持以“综合培养、强化技能、发展专长、重视实践”的培养理念为指导,站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沿,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和培养学生扎实的教学技能及教育管理能力的要求,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小学教育专业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高等数学、小学语文(数学)课程与教学等为核心课程,形成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独立实践三大课程模块,全方位地构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基本素养的培养体系。通识教育模块注重教授学生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独立实践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活动课程包括教育实习、见习、教师技能训练、第二课堂活动等。专业教育模块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职前强化课程五大模块,共48门课程组成。大一、大二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都是必修课,以保证所有学生拥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大三时,学生可以从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拓展课模块中选修相关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培养个性和提升全面素质。其中,专业方向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对职业生涯的规划,选择语文或数学其中一个方向的课程模块进行深入学习,真正实现“综合培养,有所侧重”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通过对当地小学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实地调研,我校认真研究面向当前我省乡村小学教育所需要的应用型师资人才特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强化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教师基本技能和学生的个性素质的培养,以使学生在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等方面能有全面的发展,逐渐体现出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在2014年和2016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了应用型办学的特点,通过加大实践技能课程的比重,夯实学生的教师基本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2017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以响应时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需要。2018年修订的培养方案增加了凸显当地社会文化特色的课程,将“围棋”作为专业选修课,以满足地方基础教育对围棋师资的需求。此外,随着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全面推广,学校开设了相应的职前强化辅导课程。随着国家近两年对教师师德的重视,我们增加了“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以专题的形式邀请当地小学名师或资深教师来给学生授课,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三、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应用型小学教师的培养至关重要,不仅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更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日常管理。近五年,根据学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小学教育专业明确了为边疆农村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目标定位,加强了实践教学的改革,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应用型小学师资的突破口。实践教学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建立健全以专业理论与通识理论为依托,突出教学技能训练,力求理论课—模拟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教学有机整合和过渡,形成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课内实践、校内实训、校外见习实习、社会调查和第二课堂活动等形式,构建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全程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贯穿大学四年,改变了以往只在大四进行的局面。大学第1、2学期,进行教师五项技能训练;大学第3、4学期,进行教师特长训练和课程见习;大学第5、6学期,进行教育见习、教学设计和微格教学训练;第7学期开展教育集中实习;第8学期开展分散实习和教育调研,完成毕业论文。在教学计划中,四个年级教学实践不间断,旨在让学生了解小学生,熟悉小学教育,懂得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培养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能力,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校内实训方面,我校独具特色,以“教师五项技能训练”“教学设计和微格教学训练”“教育经典导读”和“教师特长训练”为主。其中,“教师五项技能训练”以晨读晨练的方式进行,要求本专业所有大一学生每天早上7点钟,集中到相应的实训场地进行普通话、粉笔字、简笔画、少儿歌舞、围棋五项技能的训练,每天早上训练一项技能,由经过培训的本专业学长当“小老师”轮流指导每项技能的训练。每个学期结束时,有考核有总结。“教学设计和微格教学训练”以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两门课程为依托,先进行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的训练,再到微格教室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教育经典导读”活动的开展在每个年级都进行,要求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每个月至少读一本书,并做读书笔记,每个月末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上交“经典导读手册”,让班主任审核签字。部分学生每周还以兴趣小组的形式组织活动,在教育学院经典导读室与老师和同学进行阅读交流。“教师特长训练”以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开展大课间操、民族舞蹈、鼓号队等体现边疆地方社会文化特点的特色训练项目,重在培养教师特长,提高全面素质,以适应我省边疆农村基础教育对小学教师多面的需求。

校外实训以“课程实习、教育见习、集中实习、分散实习”为主。课程实习是随机的,由任课教师根据该门课程教学的需要带领学生到最近的小学进行观摩和调研。教育见习在大三上学期举行,为期一周,组织学生到当地小学进行课堂观摩,参加小学所有的教学活动。从星期一上午的升旗仪式开始,到星期五下午的班会结束,其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各个教学班级去听课观摩,并做笔记,完整地了解小学一周的教学活动安排,使学生感受小学教育的教学生活常态,增强做一名小学教师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集中实习,主要在大四上学期进行,学生带着三年来学到的专业知识到实训合作基地小学进行一个月左右的短期集中实习,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听课,试讲,观察、了解、研究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用专业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获得理性认识,激发自我意识,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为就业做好知识、能力和心理的准备。四年级下学期,实行分散实习,学生自行到各地小学完成长达三个月的深入实习,在实习中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结合当地小学的实际情况,做教育调查,完成毕业论文。

此外,我校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2018年,学校专门招聘了一名实训管理员来做好实践教学的管理。我校规范了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落实各实训室工作管理任务;完善各实训室管理和使用条例,落实各实训室使用情况;完善实训安全规章制度,排查安全隐患;完善教育学院校内实训室组织管理的层级框架。我校加强了与实习实训基地学校的联系,完善了实训档案管理。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情况表

四、加强产教融合

1.共建实训基地

在以应用型为导向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重视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小学、教研所等机构建立广泛的联系与紧密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双赢”格局。目前,我们小学教育专业已与保山本地3所小学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实训合作关系,此外还有保山学院扶贫挂钩所在地的2所小学也是我们学生实习的场所。

2.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我们小学教育专业师资总体上不足,缺乏具有小学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为了满足应用型师资培养的需要,近几年,我们每年都从当地小学或社会上聘请有服务基础教育经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三笔字”“少先队工作”“美术”等实践性教学工作。同时,我们还注重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要求新教师到实训学校去兼课,与实习基地小学联合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今后,我们拟联合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保山市幼儿园、小学实践教学指导老师专家库,共同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3.服务地方社会和基础教育

多年来,我们教育学院一直承担着保山市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当地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此外,教育学院的学生连续多年到家乡当地小学顶岗实习,缓解了当地小学师资紧缺的状况。还有很多学生利用暑假回到家乡,为留守儿童补课、辅导其假期作业,为远在外地的留守儿童父母分忧解难。从2014年开始,每年学校均会让部分学生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到实训基地小学代课,帮助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我校还采取送教下乡的方式服务地方。2017—2018年,我校教育学院5次到我校扶贫挂钩单位所在地隆阳区的瓦渡垭口小学和潞江坝丛岗小学进行帮扶,提升教育精准扶贫的效率。2018年7月25日至8月15日,教育学院组织学生35人,积极配合保山市委统战部的安排,到保山市隆阳区、昌宁县、施甸县、龙陵县、腾冲市的8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进行暑期关爱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教育帮扶活动。我校教育学院学生给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上课,教授绘画、音乐、舞蹈、体育、书法等兴趣类课程,还辅导暑假作业,给留守儿童带去了知识、温暖和快乐,让留守儿童的假期不再孤单寂寞和无聊,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和团结稳定做出了贡献。根据我们发放的215份问卷调查,留守儿童对这次教育帮扶活动满意度很高,满意率达95.2%。这些工作也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当地人民的欢迎,表明我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在进一步提升。

我校还加强对基础教育的调查和研究,组织老师到当地小学进行调研,开展课题合作;学生毕业论文强调真题真做,论文选题紧密结合当地基础教育的实际,针对家乡小学的实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这样做既能增强学生对当地小学教育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成果还有助于改善和解决当地小学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达到“共赢”的目的。

五、未来改革与发展方向

保山学院校应用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这几年的实施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如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师资队伍较为紧缺、实践教学效果还需加强等。今后,我们会加大改革的力度。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师范类专业认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为保证基础教育从业人员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由相关教育认证组织和专家学者对高校师范类相关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行考察、评估和审定的过程。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小学教育专业是我校第一批进行专业认证的试点专业。通过认真研读《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笔者发现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现状与认证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校将以专业认证为契机,以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为突破口,进行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改革,进而推动全校的教师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冰。“全科—应用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与有效途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6).

[2]胡万山。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改革的意义与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7). pcMfeUvCkAzuS+saKQ5rblGuIHxFDWkBMMpkDcLx9XRXTpR2nPbHOO2yYOdlsHa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