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落实评估整改 加强本科教育 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校

赵 周

保山学院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聚焦“培养人”这一根本使命,抓住“全面振兴本科教育”这一核心,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推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认真总结,认清学校教学工作新起点

保山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大会精神,认真贯彻云南省委、省政府,保山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省、市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态势,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落实评估整改措施,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完善质量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落实立德树人,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依托教育资源,坚持立德树人。一直以来,我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会、“杨善洲精神”研究基地、滇西抗战研究会等平台优势,将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的每一环节,大力推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2018年,我校在云南省“党的十九大精神进高校”在线答题活动中被表彰为“优秀组织高校”,在第八届云南省高校文化节“中华优秀文化”知识竞赛决赛中荣获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二是坚持质量导向,加强体系建设。我校参考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融合各类专业认证标准和行业标准,编制了2018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做好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的达标工作,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不断加强优质课程资源、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习实训基地等项目的建设,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国家和省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建设类院校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全国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数学竞赛等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毕业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2018届毕业生中,研究生报考率18.65%,上线率22.82%,学校连续10年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

四是落实开放办学理念,强化对外交流合作。依托区位优势,我校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开展教育合作,帮助缅北地区开展宝玉石加工专业人才培训。学校积极构筑平台、统筹资源、营造氛围,稳步推进政府、行业和高校间的合作办学项目,抓好“兰津讲坛”“云岭大讲堂”“明诚大讲坛”等系列品牌交流活动,积极举办或承办滇西抗战研究交流会、新时代边境民族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一流应用本科教育专家调研咨询与报告会、西北教师联盟理事会、中缅文化交流周等学术会议,全力打造交流合作大格局,为师生创造更加开放、优越的成长成才环境,在开放融通、兼容并包环境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

(二)推进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云南省和保山市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订《保山学院“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明确到2020年,学院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到2030年,部分学科专业进入省内一流行列;到本世纪中叶,进入省内一流应用型高校前列。按照“调结构、树品牌、提质量”的专业建设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保山学院2016—2020专业建设定位规划,加强专业布局顶层设计,调整优化现有专业。2017年,我校增设了舞蹈学、行政管理、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应用统计学、物流管理、秘书学等6个应用型专业。2018年,我校申报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玉雕艺术、休闲体育、汽车服务工程、城乡规划、数字媒体技术、旅游管理、新媒体艺术等8个应用型专业。围绕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布局和保山市做强六大产业战略,学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激发内生动力和建设活力,形成高原特色生物资源、滇西边境旅游文化、数据信息技术、边疆基础教育、边疆基层社会治理五个与区域特色、文化特色、行业产业特色、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群,提升了学校为保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带动和引领全校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我校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大力推行现有教师的学历和能力提升计划。近三年,我校累计投入291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引进和培养。首先,注重人才梯队建设,遴选35名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选派8名青年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其次,加强教师国际交流,选派40名青年教师赴国外学习。最后,加强教师培训,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培训176名新入职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组织100余名中层干部和学科专业带头人到清华大学进行“管理干部创新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专题培训,组织54名干部和学科专业带头人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进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暨党性教育培训”,提高治校管理水平。目前,我校建立了1个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教学团队;有5名省级教学名师,有8名教师担任外校硕士生导师。2018年,全校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225人,占比达到41.6%。新增博士、硕士26人,全校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7.6%。

三是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我校围绕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制订《保山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方案》,完善产学研合作育人长效机制,自觉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2018年,学校先后与九隆酵母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约,成立“保山学院九隆酵母工程技术中心”“保山学院华为信息工程与技术学院”,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我校重点围绕基础教育、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现代农业、旅游文化、创意设计等领域,通过抓好师资队伍、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研究平台四方面工作,持续深化与保山华大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保山市大数据产业园、保山市食品药品监督局、保山市民政局、保山市旅发委、保山市广播电视台、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区教育局等单位开展合作育人、合作科研、合作就业项目,积极培育新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影响力。近三年,已有70余名教师服务于3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为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途径。

(三)优化教学环境,确保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持续改善教学条件。2017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939.37万元,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和学费收入的13.61%,生均日常教学运行支出2201.94元。二级学院均成立了实验实训中心,全校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场所共16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3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7125.37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090.12元,纸质图书新增68590册,电子图书新增141866册。

二是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我校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承担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光荣历史使命,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2018年,学校迎来了建校40周年校庆,回顾学校艰辛曲折的发展历程,学校一直秉承“厚德、励学、敬业、笃行”的校训,坚持在“边、农、少、山”地区办学,始终以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己任,逐渐形成了传承地方民族文化,培养地方应用人才,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的发展路子。结合保山“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的定位,学校逐渐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载体、汇聚校友行业及社会力量的平台、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名片、展示保山文明发展历史的窗口。

三是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我校坚持开展“七个一”工程,进一步修订教学管理文件,出台《保山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推进课堂教学建设与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学校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加强对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执行监控。学校建立教学工作全过程、全方位跟踪调控机制,系统地从质量标准确立、质量管理、条件保障、质量信息收集、自我评估制度建立、信息反馈和改进等方面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对教学工作各层面、各环节监控的全覆盖。同时,学校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手段,积极引入智慧教务,更新教学信息管理平台,提高管理监控效率。

四是着力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我校积极探索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落实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责任,调动学院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院办学活力,切实提高教学运行管理效率。同时,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加强财务与资产管理,提高后勤服务保障精细化管理水平,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等,也为学校教学工作顺利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坚持问题导向,稳步推进合格评估整改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合格评估整改工作。我校党委、行政部门对合格评估整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合格评估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我校坚持统一思想,正确认识评估整改是体现“以评促建,重在建设”,也是巩固评建成果的重要举措,更是回应政府和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切,以及促进学校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我校要求全校教职工以对待评估的态度对待整改,以对学校未来负责、对自身发展负责的精神对待整改,进一步明确合格评估的标准,通过整改“回头看”督促落实好学校本科教育的持续改进工作。

二是认真落实整改方案。我校认真研读专家组的反馈意见,针对专家组提出的问题,明确整改工作任务,制订并认真落实《保山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影响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强化责任,对标对表,明确任务目标和举措,确保整改取得成效。目前,学校已完成《保山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报告》和《保山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数据状态分析报告》,并提交省厅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三是有序推进整改工作。根据教育部督导局2018年6月25日对我校整改工作提出的要求,学校于7月11日召开了评估整改推进会,进一步落实合格评估整改各项工作和任务。9月19日至21日,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省内专家组对我校整改工作进行检查和预评估,专家组对我校整改以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目前,我校已正式请求省教育厅报教育部督导局安排专家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进行复评。

二、分析形势,明确人才培养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虽然我校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学校在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机制体制、管理水平和质量保障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一是人才培养能力较弱和水平不高。这也是我校主要的短板或软肋。在我校实际教学工作中,人才培养的根本性地位、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落实还不到位,我们的精力、资源、政策还没有彻底转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上,一些要求还停留在文件和口号上。

二是高层次人才短缺。师资队伍结构需要优化,教师信息化水平还需要提高,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在专业之间分布不均衡。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亟待提高,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仍然较为缺乏,一部分专业尚未形成学术团队和教学梯队,具有行业企业背景的创新型人才紧缺。适应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需增加,结构需调整,能力需提高,素质需提升。

三是学科专业结构有待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专业布局、实验教学中心设计对行业发展趋势把握还不够;人才培养规格、能力要求等方面调研需要进一步明确;各专业间实验室分布不均衡,实验教学投入需要加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需要持续深化。

四是产教融合度低。科教协同、产教协同、校企协同的育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大部分二级学院还没有与企业真正形成良性互动局面;为地方服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性成果较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改革滞后。

五是课堂教学建设亟待加强。基础性的教学制度基本健全,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需要加强,课堂教学短板问题比较突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旧呆板,仍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大痼疾。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下决心、下力气,持之以恒去抓,才能见成效。

三、突出重点,切实抓好本科教育工作

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发展阶段、类型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当前,我校正处在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凝心聚力,努力写好学校教育发展的“奋进之笔”。

(一)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一是要结合治刚书记的报告,在全校范围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的大学习、大讨论,使全校师生的思想、认识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上来。

二是聚焦教育工作的“两个根本”,深刻领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我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引导全校力量凝聚到人才培养上,引导广大教师潜心研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聚焦对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新要求,转变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全力推进合格评估整改工作

一是要以问题为导向,逐条落实整改。目前,整改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全校上下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合格评估的标准,重点整改,精准整改,通过整改工作促进本科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

二是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务必要对照《整改方案》,完善本单位整改措施,落实整改细则,从主体职责、内容重点、人员分工、形成成果等方面进行安排和要求,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确保整改工作高质量完成。

三是回归教学本位。评估整改工作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校师生要有再向上跨越一大步的信心和决心。

(三)落实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任务

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教育部召开了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本科教育基本方针、发展路径、重要举措,出台了“新时代高教40条”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开展本科教育秩序大整顿,成立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我校深入开展办学思想大学习、大讨论,结合实际初步制订《保山学院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并交由大会讨论审议。

一是抓好教学秩序大整顿。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主攻任务是全面治理整顿本科教学秩序,主攻方向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各二级学院应结合专业实际,围绕课堂教学建设、学习过程管理、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等核心环节,找准本专业领域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秩序整顿工作,真正实现教学秩序的显著转变。

二是加强专业建设。专业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单元,是提升人才培养的核心抓手。各二级学院首先要认真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育部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主动谋划,力争建设好省级一流专业点;其次,全力推进5个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另外,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切实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再次,以师范教育专业认证为试点,分批分类逐步开展专业认证,做到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最后,认真做好云南省开展的2018年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力争41个专业排名靠前,档次在C以上,努力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三是加强课程建设。课程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各二级学院应做到以下六点:第一,要依法依规,规范课堂教学管理;第二,要树立新的思政观,建立课程、专业、学科“三位一体”思政教学体系,落实好专业思政、课堂思政、教师思政,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第三,要淘汰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建设有深度、有挑战性的“金课”;第四,要完善教学管理体制,研究出台教研室、实验中心建设标准,遴选一批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第五,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建、用、学”上下功夫;第六,继续建设好校级网络在线课程,积极打造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进行一场内容、方法和技术的课堂革命,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变轨超车”。

四是加强教材建设。教材事关学生培养的方向和专业教育的质量。各二级学院首先要加强教材的规划、编写、审查、引进和选用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其次,要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优先在国家公布的目录中选用;再次,深化教材使用研究,组织开展专题讨论,切实提高教材育人效果。

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因此,学校需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采取特殊人才政策,提供优厚条件待遇,着力打造创新团队,培养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其次,提高教师专业能力,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深入推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加大聘用具有外校学习工作和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力度;再次,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好一支优秀的教学管理队伍;最后,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先进的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

六是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第一,实施好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新闻人才、卓越教师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计划,实现产教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第二,健全就业、招生、教务等部门联动的组织架构,推进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第三,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为抓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第四,优化学校内部实践共享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建设高水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第五,努力拓展学校外部空间,积极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利用国内外优质资源,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七是建设持续改进的大学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进一步深化管理机制体制改革,努力形成闭环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其次,继续按要求编制和发布学校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形成第三方评估和常态监测相结合的多方质量保障机制;再次,建立起“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将重视质量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和自觉行为。

八是积极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完全学分制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全省高等教育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部署,今年有10所高校试点完全学分制改革,明年将逐渐推开。我校要抓住机遇,尽快对接省教育厅,开展前期调研,认真研究并制订《保山学院完全学分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使我校完全学分制改革起步高端、后发优势、做出特色,着力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四)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

2017年6月,我校获批为首批云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单位。根据省厅要求,我校已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方案并交由省厅备案,计划通过两年时间的建设,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2019年是建设验收年,全校应高度重视,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认真梳理建设预期成果,制定翔实的完成路线图。建设期内,预计产出国家级标志性成果45项、省级标志性成果180项、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251个,实现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持续发展,将学校打造成为滇西边境地区高等教育高地。这些成果是我校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和云南省战略,积极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着力为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标志和诠释。同时,这也是需要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才能实现的。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应对照建设方案,认真梳理已取得的成果、正在建设的项目,以及需要现在启动建设的项目,做到心中有数,制定出路线图,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建设任务。

二是“三管齐下”,统筹做好评估整改、振兴本科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的建设工作。示范院校建设的内容主要是实施综合改革、人才培养能力水平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提升、专业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提升七大工程,构建高原特色生物资源、滇西边境旅游文化、数据信息技术、边疆基础教育、边疆基层社会治理五个专业群,打造华文教育、宝玉石工艺、高黎贡山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三个人才培养基地,推进学校跨越发展、特色发展,朝着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目标努力迈进。评估整改是前提基础,振兴本科教育是根本保证,示范校建设是目标体现,三者达成目标一致,建设内容贯通。我校要加强领导,加强协同配合,凝聚发展合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强政策、资源、经费、力量的统筹,集中优势攻坚,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三是强化责任意识,狠抓工作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首先,要健全落实责任分工机制,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每项工作都要有明确目标、工作举措、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其次,要完善自查机制,动态掌握工作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和漏洞,及早纠偏纠错。再次,要建立常态督察机制,实施台账管理,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及时清零。最后,要健全落实奖惩机制,对工作落实有力、成效明显的单位,在项目布局、以奖代补、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抓落实有突出成绩的个人,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对改革突破创新意愿强的,在改革试点上优先考虑,在政策调整上予以倾斜,同步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大胆探索。

面对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这个核心点,扎实推进振兴本科教育行动,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实力,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为把我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大学不懈奋斗! D/08qvXijxIKJSVAzUmJfyr6cJzNIVabT2Z5UocOuObWPR6UwXH8rUXAzwjmNxV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