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书名叫《从零开始做内容:爆款内容的底层逻辑》,看起来包含的内容很多。
我认为内容主要包含两类,即知识点和观点。
知识点:比如明朝的第一个皇帝是谁,太平天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英语的26个字母分别是什么等。
观点:比如我们如何去看待一件事,一篇文章传递的价值,一条视频表达的态度等。
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答案唯一且分对错,后者不唯一,但只有你的切入点足够深刻、特别,才能激起用户的关注、认同和转发。
谈起观点,我想起台湾著名作家刘墉讲过的一个画龙舟的故事。
有一次他在教一帮小朋友画画,因为快到端午节了,台湾那边的习俗就是吃粽子、赛龙舟,那天他就布置了一个作业,作业是画龙舟。
第二天,孩子们纷纷带来了自己的作品,他待在一个房间里,慢慢看着这些孩子的作品。他发现有人用水彩,有人用碳粉,有人用水墨,龙舟大大小小,上面的人形态各异,有的水平面高有的水平面低,有人画了船桨有人没画,无非就是这些细节上的差异,基本大同小异。
直到他看到了一幅画,眼睛一下就亮了。那幅画画了一只冲他而来的龙舟,这是一只正面的龙舟,窄窄的船身,又画了两个正在挥桨的人和后面弯弯的船尾巴。近处是龙舟和白浪,远处水天一线。
说实话,他感到非常惊讶,这幅画能放弃一般人从侧面看龙舟的方法,而大胆地从正面进行构图。无论他的技术、构图、色彩如何,只论这个角度他就是冠军了。因为他和其他的孩子完全不一样。
因为在艺术的表现上,技巧是最容易学的,色彩、构图等都可以进行练习,真正难的反而是观点。
刘墉说:观点就像画“龙舟竞渡”,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观众,画由岸上看到的场面;也可以想象自己在龙舟上,画船上的景象;你甚至可以让自己像是一只鸟,飞到天空,从上往下看,看到一条条船,像是长长的小鱼,在水面破浪前进,四周则是一个个圆圆的“观众的头”。
其他画龙舟的孩子是没看到龙舟的这些面吗?其实不是的,他们看到了,只是他们的思维,他们所接受的毫无创新的教育,把他们的想法掰正了,从而变成一个平庸的内容生产者。
这本书只解决一件事:教会你用标准化的生产模式生产非标品。
什么是非标品,独特的观点就是非标品,爆款就是非标品。
为什么要在开头先写几段底层逻辑?
坦白说,在写这本书之前,我想了很久这本书的结构应该是什么,我想过要不要按照常规的写法,先告诉你内容是什么,内容行业多有前景,然后再告诉你内容行业从业者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但后来我放弃了。
因为比起告诉你答案,我更愿意跟你分享我为什么得出这个答案。
我每次去听别人分享,相对于具体的方法,我更想知道他们是如何总结出这个方法的,他们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这个底层逻辑能不能产生新的方法。我从来不学表面的东西,因为迟早都会过时,我更愿意去关注本质,因为本质永远不过时,底层逻辑永远不会蒙尘。
所以我把底层逻辑的内容放在正文开头去讲,底层逻辑是无论你做什么形式的媒体、什么形式的内容,都可以贯彻使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