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90%的弯路其实不必走

前段时间有个关于“如何做内容”的分享会,有人问我做内容工作这么久,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

我顿了顿,给了他在我心底徘徊很久的答案:“我浪费了我人生中最好的做内容的4年,从2014年开始,我做了差不多6年的内容工作,但我感觉前4年的时间都浪费了。”

因为我根本不懂什么叫内容,我就像是一个盲人一样摸着内容这头“巨象”,做了很多错误的决定,也走了很多弯路,而这些弯路,90%其实不必走。

而当时没有一本书、一篇文章、一个人能帮我去避免这些弯路,所以我写了这本书,想试试看能不能帮一下曾经像我一样迷茫的内容从业者。

我把我从事内容工作这么多年的方法概括成了七大原则。

1.提高未来时间的产出

我感觉我做得比较好的一点就是,我没有去追求表面的时间利用率,我提高的是未来时间的产出。

例如,如果工作效率不高,那么绝大部分人想到的是要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出,但我提高产出的方法是什么呢?我要提高“未来时间的产出”。

很多人都知道赚钱分三种:

(1)把一份时间卖出去一次,比如工资、单次咨询的报酬。

(2)把一份时间卖出去很多次,比如出书、做课程、写作。

(3)买卖其他人的时间,比如当老板。

我的策略就是:

我把我在生活、工作中攻克难关时沉淀的方法以单次付费咨询的方式卖出去,将付费咨询中沉淀的案例和解决方案变成线下课程,将线下课程中积累的案例再变成文章的素材,将文章变成书籍和线上的知识付费课程,个人品牌提升后再反哺其中的任意一个环节。

我的每一份时间都最少被卖了5次,我的1年相当于别人的5年。

假如普通人需要1万个小时才能成为专家,那我只需要2000个小时。

相信看完这本书你也能深刻地领会这个方法并且进行应用。

2.比同行快10倍

我有一个朋友是上市公司的CFO,辅导过两家公司上市,智商极高,我在他面前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智商的碾压。但是,同样是写书,他写1本书要写1年,而我用的时间要短很多,我们俩共同的那个编辑说,我的书稿的质量还要好很多。

因为我写书的时候,是先让我的助理收集1000个相关问题,然后我们在一个房间里讨论并录音。他不断地问我,我不断地去回答,并把感觉有价值的地方进行扩充,然后将录音转成文字,再把文字进行归类总结,放在之前写好的框架里面。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你用的时间短书稿质量反而更好呢?这是因为,提炼干货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一个人冥思苦想,大概率不如别人先问你问题然后再由你来作答效果好。

只要有人问问题,你就会感觉,他凭什么能问得倒我?然后一顿解答,你慷慨激昂,传道授业,对方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我称这种写作方式叫互动式写作。

我之前在一次内容分享会上说过一句话,如果内容工作的满分是1,那么绝大部分内容从业者都是0.5分及0.5分以下,0.5分以下的内容工作者每跳槽一次涨薪也就是10%~20%,如果经济环境不好,甚至还会降薪。

但只要你到了0.6分,那和0.5分的内容从业者差的不是文笔以及对各种写作方法的掌握,差的就是“想通了”,就是你自己想明白了,在某一个点上你可能比你的同行快10倍。

只有比同行快,你才称得上卓越,才能一览众山小。

3.寻找不变的东西

2019年年底,我去一家C +轮准独角兽公司当CCO(首席内容官),这个公司要通过小红书拓展业务,在武汉分公司招了20个刚毕业没什么经验的大学生做小红书。当时我是第一次接触小红书,也没招到合适的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让他们去找了500个爆款并进行分析,然后去模仿爆款,第一周没起色,第二周开始就做出了爆款,后来每周都会产生40多万点赞和收藏。然后我用同样的方法做了今日头条,2个人每周可产生1000万的阅读量。最后我得出了一个公式:

70%和爆款类似×足够多的试验品=100%成功

微信公众号火完,头条火,头条火完,抖音、小红书火。

内容平台变得很快,但内容的本质从未改变,把精力放在不变的东西上,这可能也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

4.找到事情的底层逻辑

之前我录节目时,化妆师跟我聊,说你是作家,对于如何才能让孩子把作文写好,你有什么建议吗?我就问她,是想让孩子写好作文还是想让孩子考一个好的分数。她问,这个有什么不一样吗?我说当然不一样,写好,需要3~5年的积累,需要熟读大量的名著,还需要有一些天赋,而考一个好的分数就不一样了,要多背一下高分作文的范文。她听完恍然大悟。

其实90%的内容从业者都不知道自己遇到的真正问题是什么,以至于无法对症下药,更不用说解决问题了。

5.硬组合

之前有个活动邀请我去分享,因为记错时间,导致我一点准备都没有,在后台候场的时候,朋友问我准备得怎么样,我说准备得特别好,让他放100个心,然后上台就说:人生就是IPO。

现场很多人有疑问,什么是IPO?我说I是Import(输入),P是Perception(看法),O是Organism(有机体、生态),输入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去分享以此沉淀自己的生态,升级自己的底层操作系统。解释后又加了几个案例,现场掌声雷动。

其实是因为当天会场有个赞助企业,其宣传牌上写的是帮企业快速IPO,然后我在现场临时查单词自己拼出了IPO的概念。

这个叫硬组合,就是把两个不相关的领域甚至同一领域相反的词硬生生组合在一起,然后你还能解释清楚。

好的创意之所以让你怦然心动,无非就是,你把两个不可能在一起的东西放在一块,然后你还解释通了。

6.不要自嗨

很多朋友会跟我抱怨,真是不懂读者,这么好的文章不看,反而看一些特别垃圾的文章。最开始我也这么认为,但当我后来长时间日更和写作的时候,我发现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哪里不好,从读者的留言中基本都能找到答案,而且读者的评价特别到位。

你要时刻记住,我们的感知可能90%以上都是错的。

所以做内容一定要找到自我表达和用户需求之间的交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出属于你的爆款。

7.爆款一直在重复

之前我的老东家腾讯在国庆节前夕推出了一款火爆朋友圈的H5,就是给头像加一个国旗,其实无非就是复制之前的一个创意,即圣诞节期间给头像加一个圣诞帽。

还有很多网易云音乐中特别火的评论被翻拍成了抖音的爆款,很多微博中火的段子经过视频化的加工变成了爆款。

甚至很多微信文章都是当年天涯的热帖和前几年的爆文,爆款一直都在重复。

《圣经》说:“太阳底下无新事。”你要记住:所有的创意,都是记忆的累积。

初入内容行业的时候,我花钱买了很多书,也上了一些课。我发现大部分都是大谈特谈思考和想法,不给方法,他们自己没有实操经验就开始写书误导别人,没写过10万+的文章怎么能教别人写出10万+的文章?

还有一些特别经典的外版书,内容很棒,但因为中西方思考和表述的不同,再加上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晦涩难懂。

基于以上原因,我写了这本书,希望能让内容从业者少走弯路。

最后,谢谢你这么优秀还愿意读我的书。如果学有所获,不用回报我,去将你的收获传递给下一个人。

终身内容从业者 吕白
2020年3月8日 l0bha8bdq2WlN06crrcqdmvS335aHlWoeNxn9ofi2/67ckJ+LKO1ndqd+odS0u6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