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注释】

①出自欧阳修(一说为冯延巳所作)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②出自秦观的《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③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出自元好问的《颖亭留别》: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译文】

诗词中营造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比如,欧阳修《蝶恋花》中的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和秦观《踏莎行》中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体现的都是“有我之境”。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元好问《颖亭留别》中的“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体现的都是“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指的是创作者观察、认识事物时,习惯于从自身角度出发,所以他们描述的景物、意境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无我之境”,指的是创作者抛除自我感受,站在外物的角度上去认识事物,以至于最后分不清“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也就达到了“物我合一、两两相忘”的境界。古人写词,能写出“有我之境”的人有很多,然而也存在一些杰出人士,能够依据自己的意愿,用一支生花妙笔描画出“无我”的境界。

【赏析】

王国维将词中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词人不同的观物方式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有我之境”强调的是创作者的主观感情世界,被观察的事物往往浸润了创作者的感情色彩。比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句中,词人明显是在借物抒怀,而读者则能从落红缤纷的表面景象中体察到词人伤心、愁闷的情绪。这是“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强调的是创作者与外部事物相互映衬、天然契合,以至于分不清“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读者在心中默默诵读此句,眼前仿佛出现一幅脱俗的田园画卷,其中诗人的身影如山亦如云,时而厚重,时而悠远,令人回味无穷。这便是“物我合一”的境界。王国维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思考,正体现了他独特的创作理想。这给现当代文艺创作者、评论者们留下无限启发。 rNMTKip1mP+rFTN/tvVYHspPpS/EvoU547FZN2UCASNUM/SGPlUogEBF6m0YvPO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