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一个寻常的年份,国家承平日久,没发生什么大事。
由于宋王朝与老对手辽国已于景德元年(1004)订立了“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宋辽边境多年不闻兵革之声。倒是这年十一月,辽主率领大军,渡过鸭绿江,亲征高丽。按照惯例,出兵之前,辽国遣使知会了宋朝,宋真宗与宰相王旦商议后,定下中立的方针,诏谕登州( 今山东蓬莱 )守臣:“如高丽有使来乞师,即语以累年贡奉不入,不敢以达于朝廷;如有归投者,第存抚之,不须以闻。” 虽说邻邦发生了战事,但毕竟战火没有烧到大宋境内。
此时西北边境也算宁静。西夏国主李德明曾召西北蕃族属户饮酒,欲诱其背叛宋王朝,赴宴的蕃族归来后,报告了宋朝环州( 今甘肃环县 )政府。环州守臣赶紧驰告朝廷,朝中大臣提出,“和戎之利,不若克定之武也” ,建议出兵西夏,但宰相王旦认为,“止戈为武。佳兵者,不祥之器。祖宗平一宇内,每谓兴师动众,皆非获已”。真宗深以为然。因而,尽管西夏对宋王朝可能有不臣之心,但宋夏之间暂时还是相安无事。
这年,西南的交趾国发生了一场政变:国主黎至忠病逝,其弟争立王位,大校李公蕴率兵杀了黎氏兄弟,自立为“安南静海军权留后”,并上表宋朝,请求册封。真宗虽反感李公蕴篡位,但又“以其蛮俗不足责” ,赐封公蕴为交趾郡王,并没有干预交趾的政变。
宋朝境内,陕西在春正月出现饥荒,饥民为糊口,“有鬻子者”,朝廷诏地方政府出钱,将这些孩子赎回来,“还其家”;夏四月,陕西又发生民疫,朝廷“遣使赍药赐之”;五月,京师下了一场大暴雨,“平地数尺,坏军垒民舍,民有压死者”,宋政府“赐以金帛”,以示体恤。
这些局部性的天灾,几乎每一个年份都会发生,不算特别严重,影响范围有限。对宋朝人来说,大中祥符三年大致可以说是天下太平、政通人和。
皇帝最忧心的事,是子嗣凋零。不过,这一年的四月十四日,四十三岁的宋真宗迎来了一件大喜事:后宫李氏为他顺利诞下一名男婴。这是真宗皇帝的第六子,初名赵受益。
这些年来,真宗一直在期待他的嫔妃能够为冷清的宫廷增添一名男丁。李氏刚有身孕时,一日陪真宗登临砌台,不小心将发髻上的玉钗坠落于台下。真宗以为是坏兆头,心中惶恐不安,暗自祈祷:若玉钗无损,当生男子。侍从拾回玉钗,真宗一看,玉钗完好无缺,非常高兴。不久,李氏果然诞下男婴。
在赵受益出生之前,宋真宗有过五个儿子,但长子、三子、四子均早亡,次子赵祐为皇后郭氏所生,从小“孝恪敏悟,帝所钟爱”,本是皇储的当然人选,但咸平六年(1003)夏四月,赵祐染病,司天监的官员说,是“月犯前星”的缘故,真宗十分担忧,“屡设斋醮祈禳”,可惜皇子还是不幸夭亡了,年方九岁。
赵祐病逝半个月后,真宗第五子出生,但只养了两个月又夭折。之后,后宫再无动静。在君主制时代,皇帝子嗣凋零,不仅是人生的不幸,而且给皇位的继承带来了不确定性,埋藏着政治危机。为免储位空悬、国本不稳,真宗将四弟赵元份之子赵允让“以绿车旄节迎养于禁中” ,作为自己的嗣子——尽管没有明说。
真宗虽然收养了赵允让,但内心仍期盼能有一个亲生儿子。野史载,真宗曾延请方士作法,祈求上苍赐子。方术告诉皇帝:已经施法将皇上祈子的拜章送至昊天上帝之所,时有赤脚大仙微笑,上帝即派遣大仙下凡为嗣,大仙推辞,上帝说:“当遣几个好人去相助。” 真宗崇信方术,听后即信以为真。不久,皇子赵受益出生。后世的民间艺人便捕风捉影,将赵受益说成是赤脚大仙转世,如金圣叹评点版本的《水浒传》写道:
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降生之时,昼夜啼哭不止。朝廷出给黄榜,召人医治,感动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化作一老叟,前来揭了黄榜,自言能止太子啼哭。看榜官员引至殿下,朝见真宗。天子圣旨,教进内苑看视太子。那老叟直至宫中,抱着太子,耳边低低说了八个字,太子便不啼哭。那老叟不言姓名,只见化阵清风而去。耳边道八个甚字?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宫中两座星辰下来辅佐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开封府主龙图阁大学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国大元帅狄青。
不管怎么说,赵受益降生的啼哭声,不但给后宫带来了生气,也让真宗看到了自己血脉与皇位后继有人的希望。所以,我们不难想象皇帝心里有多欣喜。皇子出生当天,知开封府周起在后殿奏事,真宗兴冲冲告诉他:“知朕有喜乎?”周起说:“臣不知也。”真宗说:“朕始生子。”让周起稍候,自己转身入禁中,怀中装了金钱再出来,见了周起,掏出一把金钱,塞给他。
如果要说有一个感到失落的人,这个人有可能就是赵允让。在皇子赵受益出生后,他便被真宗皇帝“用箫韶部乐送还邸”。我们不知道赵允让离开皇宫的年龄,如果他已是大孩子,也许会明白:此番出宫,即意味着他与未来的皇位再无缘分。不过,假如赵允让心中有一些不快,他应该也不会表露出来,因为史载赵允让“天资浑厚,外庄内宽,喜愠不见于色”。
不管赵允让的内心是不是感到失落,真宗皇帝的亲生骨肉都已经来到人间,而且,蒙上苍与祖宗庇佑,赵受益没有像他的兄长那样染上让当时的太医束手无策的疾病( 在没有抗生素 的古代,一次小小的细菌感染都可能会要了婴幼儿的命 ),身子骨相当健壮,“四时衣夹,冬不御炉,夏不挥扇” 。这位幸运的小皇子还有一个奇特的习惯:喜欢赤足行走,“在禁内未尝著鞋袜,惟坐殿尚鞋袜,下殿即去之”。这让后人更相信他是赤脚大仙托生。
作为真宗皇帝的独子,赵受益是当然的皇位继承人。五岁时,赵受益封庆国公;六岁,封寿春郡王;八岁,兼中书令;九岁,加太保,封昇王。这些给予皇子的封爵与荣衔,是将赵受益扶上皇储之位的铺垫。天禧二年(1018)八月初八,群臣开始请立皇太子,真宗先是谦虚地表示不允,大臣再三上表,方应允。于是在八月十五这一天,皇帝下诏,立九岁的昇王赵受益为皇太子。
当时有一位叫柳三变( 后改名柳永 )的词人,写了一首颂圣词《玉楼春》:“星闱上笏金章贵。重委外台疏近侍。百常天阁旧通班,九岁国储新上计。太仓日富中邦最。宣室夜思前席对。归心怡悦酒肠宽,不泛千钟应不醉。” 祝贺赵受益受册为皇太子。
不过真宗对这位柳三变的文才似乎并不欣赏。上一年,即大中祥符二年(1009)春,柳三变在京城参加科考,结果落第,因为是年正月,真宗下诏:“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靡者,皆严谴之。” 而柳三变“为举子时,多游狭邪” ,“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 ,落榜亦不奇怪。之后,柳三变又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天禧二年(1018)参加礼部试,均名落孙山。 宋真宗显然没有因为柳三变写了一首贺立皇太子的颂圣词便对他刮目相看。
按宋朝惯例,自太宗朝后,皇太子之名均用单字,不联辈分,以区别于其他宗室子,所以宋朝的立皇储常有赐名的步骤,真宗既立赵受益为皇太子,便赐名“祯”——以后我们对小皇子的称呼,也不再是赵受益,而改称赵祯。
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回望大中祥符三年,会发现,对赵宋王朝来说,这一年最重要的事件,就是赵祯的出生。如果赵祯没有出生,宋朝的第四任君主大概率是赵允让,历史的走势可能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