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别了,真宗皇帝

丁谓既已倒台,他之前拟定的太后处分军国事方案也就作废不用,刘太后重新采纳了王曾之议,“每五日一次与皇帝同御便殿,许中书、枢密院奏事”

根据王曾设计的垂帘听政方案,垂帘的地点在承明殿( 殿、便殿 ),太后与小皇帝并坐于帘内,大臣在帘外奏事。听政的频次为五日一次,但如遇有军机急速要事,“即不限五日,并许非时请对”;非垂帘、召对之日,宰相每日赴中书处理政务,政务分两类:常程事务由宰相裁决,但须送入禁中,候皇帝印画,方可付外施行;军国机宜及臣僚恩泽等大事,则由中书、枢密院进呈取旨,即裁断的权力掌握在刘太后手里;不过,宰辅大臣拥有复议权,若认为太后的裁断“有未可行者”,可以“于御前纳下,再候指挥”;太后下制,自称“予”,在便殿听政时,自称“吾”,寻常手书亦自称“吾”。

八月初八,刘太后“初御承明殿”,垂帘听政。宰相冯拯率百官拜表称贺,太后哀恸良久,又令内侍宣谕:“予不欲行垂帘御殿之仪,卿等累请,辞不获已,候皇帝春秋长,即当还政。”申明垂帘听政是皇帝尚未成年之特殊情况下的权宜安排,等皇帝成年,即归政于皇帝,绝不贪权。

冯拯等人说:“太后临朝,盖先帝顾命之托也。” 强调了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合法性。冯拯原本也想像丁谓那般擅权,却无丁谓的魄力,加上王曾向他“晓以祸福,且逆折之”,所以冯拯“不敢肆”,在程序与形式上,政事“一决于两宫( 指小皇帝与皇 太后 )”。

值得注意的是,垂帘听政只是皇太后临朝的方式,并不表示少年仁宗不需要单独御殿视事。在刘太后临朝期间,朝廷其实存在两套并行的听政机制,一是皇太后的垂帘听政,一是宋仁宗的单日视朝。

乾兴元年二月,礼仪院拟定了仁宗皇帝的视朝仪制:“自禫除后( 即守孝期结束后 ),不以双日、只日,百官依例常朝,及五日一赴前殿起居外,如遇只日皇帝视事,双日前后殿不坐。自余休务及假日并如旧例。其只日如值假故,只于崇政殿或承明殿( 均为后殿 )视事。” 这里的“常朝”与“五日一起居”,是沿用自唐朝、五代的旧制,皇帝通常并未在场,宰相往往也不押班,参加的都是一些不厘务的官员,徒具形式而已;真正具有听政功能的是“早朝”——前面我们讲过,宋太宗时期,君臣每日均要早朝( 节假日除外 ),宋真宗晚年则改为只日视朝,并为宋仁宗所沿袭。

因此,少年仁宗除了五日一次陪同母后垂帘之外,原则上每逢单日,他还要坐前殿听政,如遇听政日为节假日,则于后殿视事。前殿视事与后殿视事有什么不同?一般来说,坐前殿是正式的听政,有一套严格、繁复的礼仪;坐后殿则属于非正式的听政,相对随意一点,礼仪没有那么严格。

而之所以说“原则上”,是因为实际上,在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宋仁宗的单日视朝常常停辍,并不是总能如期举行,如天圣五年(1027)七月十三日,仁宗便以“大暑”为由,至月底都辍朝;即便是视朝之日,臣僚也多“请假不赴” ,告假多者,“月有至五六次”——为何会如此?因为在太后临朝时期,五日一次的垂帘才是最重要的听政机制,仁宗皇帝的单日视朝活动,形式大于内容,与其说是朝廷的听政制度,不如说是少年皇帝的训政制度。

乾兴元年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年份,除了年初江南一些州县春雨稍多、积水为灾之外,全年几乎没有发生大的灾害。但乾兴元年又是一个不平静的年头,短短半年内,朝廷发生了那么多的大变故:真宗皇帝驾崩,太子赵祯冲龄继位,内侍雷允恭擅移山陵皇堂,首相丁谓突然倒台,皇太后刘娥垂帘听政。朝堂就如一艘行驶在惊涛骇浪中的帆船,出现了令人心惊肉跳的颠簸。幸好,随着刘太后临朝听政,风浪终于渐渐平息下来。

九月廿四日,真宗灵驾出殡。皇帝的葬礼自然非常隆重,有着繁复的礼仪、庞大的送葬队伍,因此,出殡之前,有司申请将灵驾所经道路的城门、庐舍拆掉,以便灵驾的车舆经过。侍御史知杂事谢涛表达了谨慎的反对:“先帝东封西祀,仪物大备,犹不闻有所毁撤。且遗诏务从俭薄,今有司治明器侈大,以劳州县,非先帝意,愿下少府裁损之。” 刘太后不同意。这时,与太后共同坐殿听政的宋仁宗说了一句话:“城门卑者当毁之,民居不当毁也。”要求不可拆毁民居。皇帝虽年少,已晓得仁政爱民的道理。刘太后听了,也不能不承认小皇帝说的有道理,同意灵驾经过之处,不拆民居。

十月十三日,真宗灵柩安葬于巩县永定陵。跟随皇帝一起下葬的,还有宋真宗朝弄出来的全部“天书”。真宗生前做过两件大事,一是与辽国议和,订立“澶渊之盟”,一是大搞“天书封祀”,怂恿朝臣炮制了大量“天书”。“澶渊之盟”缔造了大宋与大辽一百余年的和平,功莫大焉;“天书封祀”则浪费了无数公帑民脂,明眼人都知道那是装神弄鬼的荒诞剧。现在刘太后听从王曾、吕夷简的建议,给辅臣发了手书:“前后所降天书,皆先帝尊道奉天,……专属先帝,不可留于人间,当从葬永定陵,以符先旨。”将这些所谓的“天书”埋掉,宣告从前的荒诞剧落下了帷幕。

别了,真宗皇帝。

别了,真宗时代。

十一月初九,朝廷宣布“以皇太后生日为长宁节”,礼仪一如宋仁宗生日的乾元节,不过刘太后谦逊地对上寿的礼仪作出了一些“裁损”。

礼仪院又制定了太后出警入跸的礼仪规格:“太后所乘舆,名之曰‘大安辇’”;“出入鸣鞭、仪卫,凡御龙直总五十四人,骨朵直总八十四人,弓箭直、弩直各五十四人,殿前指挥使左右班各五十六人,禁卫皇城司二百人,宽衣天武二百人,仪卫供御辇官六十二人,宽衣天武百人”;“其侍卫诸司应奉,悉如乘舆”,规格相当于帝王。

按照惯例,新帝继位之后,将于次年改元。改元,意味着一个旧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新的年代即将来临。 u2owhaGLrAYfF9E6C7hWgscAArjGkWDYfN5MDsApGov8gaZLFtlxpX/X51S0ugX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