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鹗是一个极度博学和有意思的人,是黑暗时代的感叹号。
这个以《老残游记》暴得身后大名的江南子弟,其实是晚清屈指可数的旷世奇才。作为清代最后一个儒家学派“太谷学派”的信徒,家学渊源的刘鹗精通音律,弹得一手如泣如诉的古琴。他平日里喜欢就着江苏的飞雪、京城的落日研究文字,翻读各种奇怪杂书,闲下来的时候,一边热衷于负手过巷,到处寻觅和收藏古物碑帖;一边喜欢在河流边独坐,小心思考应对水利的法则。尽管仕途坎坷,但胸有沟壑的刘鹗相知满天下,不仅跟维新派的梁启超亲密无间,还和大刀王五这样的豪侠兄弟相称。
在混乱的晚清,胸中塞满济世学问的刘鹗,最终只能以房龙式的艺术通才形象横空出世。除了中国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奇书《铁云藏龟》、诗集《铁云诗存》,刘鹗的作品还包括数学著作《勾股天元草》,医学著作《老残医记》,以及多种治理黄河的水利著作。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十六岁的刘鹗迁居上海,为资助朋友连梦青,也为一吐积郁在胸中的抱负和块垒,青灯椽笔,他在繁华落尽的夜晚开始写作著名的《老残游记》。
王国维先生读完此书的感叹是:没想到中国还有这样的人物;严复先生拍案断言:一百年内,中国再没有这样的小说。严复果然有先见之明,胸怀多种学问多种经历的刘鹗写出的这部书,百余年来的确在国内外墨香远逸,不仅以一个中篇小说的规模媲美巨制《红楼梦》,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这本书后来几乎被译成所有语言,但早期林语堂先生的英译本很有趣,书名相当重口味,先是叫《泰山尼姑》,后来干脆叫《寡妇、尼姑和名妓》。也许每个文人胸中都有一个“标题党”,而欧美出版商和老外们购书的趣味,从这些书名也可见一斑。
鲁迅是《老残游记》的推崇者,他把这本书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首。所谓“谴责”,其实就是批判精神。按照鲁迅先生的性格,刘鹗对黑暗时代的反讽,对所谓清官们的斥责,对社会矛盾的深耕,当值得引为写作上的同道和思想上的知己。然而,作为一本伟大的书,《老残游记》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因为不同的读者会在这部书里读出不同的境界,甚至会根据自身的年龄段和经历阅历,热爱或秒懂书中不同的故事、章节、人物。
我年少时初读《老残游记》,最感兴趣的是侠隐刘仁甫,风雪千里,一骑绝尘,老残驰书要请他出山去保一方平安。那时候恨刘鹗,如此大的侠士,他居然写得惜墨如金,后来才明白这属于高明的技术范畴,无论是老残夜谈刘仁甫的萍踪,还是申子平风雪里寻觅刘仁甫的侠影,一切都借他人之口漫不经心娓娓道来,但却活灵活现,让人心驰神往。这样的笔法,后来被金庸先生大事借用,我读《天龙八部》里大理段家聚众谈论姑苏慕容,以及大侠乔峰隔窗听马夫人说情色往事,或者《神雕侠侣》中郭襄在风陵渡口一听杨过误终身,恍然间就回到了老残夜谈刘仁甫的现场。
年龄稍长,感兴趣的是被收入中学课本的“黑妞白妞”说梨花大鼓,那一章刘鹗写得神采飞扬美不胜收,笔力所到之处,那唱音明明在书里,却又仿佛落在你耳边、眼前。余音绕梁不可贵,可贵的是没有余音只用文字就可绕梁三日,这就是大作家的功底:妙笔不仅生花,而且生音。进入青年时代,却是喜欢上了两段感情,先是500岁的黄龙子和空谷幽兰般的屿姑琴瑟和鸣,除开反禁欲色彩和思辨意味,那精神上的神仙眷侣珠联璧合,很让人间向往;然后是老残和朋友黄子瑞怜香惜玉,为救囹圄中的两位美丽烟花,温酒设计为红颜,最终却成就相互间的一段姻缘,读来既情意深重满纸留芳,又柳暗花明软玉温香。
再后来心系诗和远方,但抬头想起的却是《老残游记》中写大明湖,写济南,写黄河霜冻、明月积雪的段落,那文字洗练如按图索骥,几乎不用任何修饰,让文艺青年秒懂写作上的“大朴不雕”是一种多么高超的水准……一直到最后,因为家国情怀重新热爱《老残游记》,才明白李欧梵先生为什么要将老残称之为“文侠”,酷吏误国、清官污浊,摇铃或摇笔的江湖郎中,该怎样去医治天下的身子?!这个过程如同阅读鲁迅,真正读懂的时候,早已世事阅尽心态苍凉,只是那腔热血依旧未冷,所以怎一捧热泪断得了愁肠。
在我看来,《老残游记》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只不过是以中篇小说的手法进行展现而已。书中有古典乐理万物风情、有宋儒理学宗教氛围、有侠义精神人生伏笔;有官场小说的辛辣,也有鸳鸯蝴蝶派的温情……而作为大杂家的刘鹗,原本就是一个不世出的艺术通才,他将自己大半生的所学所历所思所悟,从天文地理到僧道儒家,从风土人情到生活哲学,从国家社会到水利医理……全都贴切自然地熨烫到书中。尤其那白描的文字,暗含的讥讽,精辟的见解,随手写来全都意趣盎然,不仅准确独到,而且抽丝剥茧地跃然纸上。所以,夏志清先生感叹说这本书有着“近乎革命式的成就”。夏志清的观点是:“不满足于以情节为中心,既是第三人称的游记,又大类于现代抒情小说。”
对《老残游记》的多次阅读,让我深切体会到苏东坡的话: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其实这样一部书,每重新阅读一次,每深夜里思考一回,你就会在多种关节上得到不同的收获和感悟。最后,借本书编注付梓之际,我最想说的是:愿每一位热爱汉语的人重读《老残游记》,愿刘鹗的悲愤和愁绪人间永不再有。
是为序。
李海洲
2019年10月4日深夜初稿
2019年10月6日下午修订
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
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刍秣
,与鞭策
相终始,可谓辛苦矣,然不知哭泣,灵性缺也。猿猴之为物,跳掷
于深林,厌饱乎梨栗
,至逸乐也,而善啼;啼者,猿猴之哭泣也。故博物家云:猿猴,动物中性最近人者,以其有灵性也。古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
其感情为何如矣!
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痴儿呆女,失果则啼,遗簪
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城崩杞妇
之哭,竹染湘妃
之泪,此有力类之哭泣也。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
也。
《离骚》为屈大夫
之哭泣,《庄子》为蒙叟
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
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
之哭泣;李后主
以词哭,八大山人
以画哭;王实甫
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
。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
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
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
老残之所游及其地名
话说山东登州府东门外有一座大山,名叫蓬莱山。山上有个阁子,名叫蓬莱阁。这阁造得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十分壮丽。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千里。所以城中人士往往于下午携樽挈
酒,在阁中住宿,准备次日天未明时,看海中出日。习以为常,这且不表。
却说那年有个游客,名叫老残。此人原姓铁,单名一个英字,号补残。因慕懒残和尚
煨芋的故事,遂取这“残”字做号。大家因他为人颇不讨厌,契重
他的意思,都叫他老残。不知不觉,这“老残”二字便成了个别号了。他年纪不过三十多岁,原是江南人氏。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教书没人要他,学生意又嫌岁数大,不中用了。其先,他的父亲原也是个三四品的官,因性情迂拙
,不会要钱
,所以做了二十年实缺
,回家仍是卖了袍褂做的盘川
,你想,可有余资给他儿子应用
呢?
这老残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
可做,自然“饥寒”二字渐渐的相逼来了。正在无可如何
,可巧天不绝人,来了一个摇串铃
的道士,说是曾受异人传授,能治百病,街上人找他治病,百治百效。所以这老残就拜他为师,学了几个口诀。从此也就摇个串铃,替人治病糊口去了,奔走江湖近二十年。
这年刚刚走到山东古千乘
地方,有个大户,姓黄,名叫瑞和,害了一个奇病:浑身溃烂,每年总要溃几个窟窿。今年治好这个,明年别处又溃几个窟窿。经历多年,没有人能治得。这病每发都在夏天,一过秋分,就不要紧了。
那年春天,刚刚老残走到此地,黄大户家管事的,问他可有法子治这个病,他说:“法子尽有,只是你们未必依我去做。今年权且略施小技,试试我的手段。若要此病永远不发,也没有什么难处,只须依着古人方法,那是百发百中的。别的病是神农、黄帝传下来的方法,只有此病是大禹传下来的方法。后来唐朝有个王景
,得了这个传授,以后就没有人知道此方法了。今日奇缘,在下倒也懂得些个
。”于是黄大户家遂留老残住下,替他治病。却说真也奇怪,这年虽然小有溃烂,却是一个窟窿也没有出过。为此,黄大户家甚为喜欢。
看看秋分已过,病势今年是不要紧的了。大家因为黄大户不出窟窿,是十多年来没有的事,异常快活,就叫了个戏班子,唱了三天谢神的戏,又在西花厅上,搭了一座菊花假山,今日开筵,明朝设席,闹的十分畅快。
这日,老残吃过午饭,因多喝了两杯酒,觉得身子有些困倦,就跑到自己房里一张睡榻上躺下,歇息歇息。才闭了眼睛,看外边就走进两个人来:一个叫文章伯,一个叫德慧生。这两人本是老残的至友,一齐说道:“这们
长天大日的,老残,你蹲家里做甚?”老残连忙起身让坐,说:“我因为这两天困于酒食
,觉得怪腻的慌。”二人道:“我们现在要往登州府去,访蓬莱阁的胜景,因此特来约你。车子已替你雇了,你赶紧收拾行李,就此动身罢。”老残行李本不甚多,不过古书数卷,仪器几件,收检也极容易,顷刻之间便上了车。无非风餐露宿,不久便到了登州,就在蓬莱阁下觅了两间客房,大家住下,也就玩赏玩赏海市的虚情,蜃楼的幻相。
次日,老残向文、德二公说道:“人人都说日出好看,我们今夜何妨不睡,看一看日出,何如?”二人说道:“老兄有此清兴,弟等一定奉陪。”秋天虽是昼夜停匀
时候,究竟日出日入,有蒙气传光
,还觉得夜是短的。三人开了两瓶酒,取出携来的肴馔
,一面吃酒,一面谈心,不知不觉,那东方已渐渐发大光明了。其实离日出尚远,这就是蒙气传光的道理。三人又略谈片刻,德慧生道:“此刻也差不多是时候了,我们何妨先到阁子上头去等呢?”文章伯说:“耳边风声甚急,上头窗子太敞,恐怕寒冷,比不得这屋子里暖和,须多穿两件衣服上去。”各人照样办了,又都带了千里镜
,携了毯子,由后面扶梯曲折上去。到了阁子中间,靠窗一张桌子旁边坐下,朝东观看。只见海中白浪如山,一望无际,东北青烟数点,最近的是长山岛,再远便是大竹、大黑等岛了。那阁子旁边风声呼呼价
响,仿佛阁子都要摇动似的,天上云气一片一片价叠起。只见北边有一片大云,飞到中间,将原有的云压将下去,并将东边一片云挤的越过越紧,越紧越不能相让,情状甚为谲诡
。过了些时,也就变成一片红光了。
慧生道:“残兄,看此光景,今儿日出是看不着的了。”老残道:“天风海水,能移我情,即是
看不着日出,此行亦不为辜负
。”章伯正在用远镜凝视,说道:“你们看!东边有一丝黑影,随波出没,定是一只轮船由此经过。”于是大家皆拿出远镜对着观看。看了一刻,说道:“是的,是的。你看,有极细一丝黑线,在那天水交界的地方,那不就是船身吗?”大家看了一会,那轮船也就过去,看不见了。
慧生还拿远镜左右观视。正在凝神,忽然大叫:“嗳呀,嗳呀!你瞧,那边一只帆船在那洪波巨浪之中,好不危险!”两人道:“在什么地方?”慧生道:“你望正东北瞧,那一片雪白浪花,不是长山岛吗?在长山岛的这边,渐渐来得近了。”两人用远镜一看,都道:“嗳呀,嗳呀!实在危险得极!幸而是向这边来,不过二三十里就可泊岸了。”
相隔不过一点钟之久,那船来得业已
甚近。三人用远镜凝神细看,原来船身长有二十三四丈,原是只很大的船。船主坐在舵楼之上,楼下四人专管转舵的事。前后六枝桅杆,挂着六扇旧帆,又有两枝新桅,挂着一扇簇新的帆,一扇半新不旧的帆,算来这船便有八枝桅了。船身吃载很重,想那舱里一定装的各项货物。船面上坐的人口,男男女女,不计其数,却无篷窗等件遮盖风日,同那天津到北京火车的三等客位一样,面上有北风吹着,身上有浪花溅着,又湿又寒,又饥又怕。看这船上的人都有民不聊生的气象。那八扇帆下,备有两人专管绳脚的事。船头及船帮上有许多的人,仿佛水手的打扮。
这船虽有二十三四丈长,却是破坏的地方不少:东边有一块,约有三丈长短,已经破坏,浪花直灌进去;那旁,仍在东边,又有一块,约长一丈,水波亦渐渐侵入;其余的地方,无一处没有伤痕。那八个管帆的却是认真的在那里管,只是各人管各人的帆,仿佛在八只船上似的,彼此不相关照。那水手只管在那坐船的男男女女队里乱窜,不知所做何事。用远镜仔细看去,方知道他在那里搜他们男男女女所带的干粮,并剥那些人身上穿的衣服。章伯看得亲切
,不禁狂叫道:“这些该死的奴才!你看,这船眼睁睁就要沉覆,他们不知想法敷衍着早点泊岸,反在那里蹂躏好人,气死我了!”慧生道:“章哥,不用着急。此船目下相距不过七八里路,等他泊岸的时候,我们上去劝劝他们便是。”
正在说话之间,忽见那船上杀了几个人,抛下海去,捩
过舵来,又向东边去了。章伯气的
两脚直跳,骂道:“好好的一船人,无穷性命,无缘无故断送在这几个驾驶的人手里,岂不冤枉!”沉思了一下,又说道:“好在我们山脚下有的是渔船,何不驾一只去,将那几个驾驶的人打死,换上几个?岂不救了一船人的性命?何等功德!何等痛快!”慧生道:“这个办法虽然痛快,究竟未免卤莽
,恐有未妥。请教残哥以为何如?”
老残笑向章伯道:“章哥此计甚妙,只是不知你带几营人去?”章伯愤道:“残哥怎么也这们糊涂!此时人家正在性命交关
,不过一时救急,自然是我们三个人去。那里有几营人来给你带去!”老残道:“既然如此,他们船上驾驶的不下头二百人
,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
以为何如?”章伯一想,理路
却也不错,便道:“依你该怎么样?难道白白地看他们死吗?”老残道:“依我看来,驾驶的人并未曾错,只因两个缘故,所以把这船就弄的狼狈不堪了。怎么两个缘故呢?一则他们是走‘太平洋’的,只会过太平日子,若遇风平浪静的时候,他驾驶的情状亦有操纵自如之妙,不意今日遇见这大的风浪,所以都毛
了手脚。二则他们未曾预备方针
。平常晴天的时候,照着老法子去走,又有日月星辰可看,所以南北东西尚还不大很错。这就叫做‘靠天吃饭’。那知遇了这阴天,日月星辰都被云气遮了,所以他们就没了依傍
。心里不是不想望好处去做,只是不知东南西北,所以越走越错。为今之计,依章兄法子,驾只渔艇,追将上去,他的船重,我们的船轻,一定追得上的。到了之后,送他一个罗盘,他有了方向,便会走了。再将这有风浪与无风浪时驾驶不同之处,告知船主,他们依了我们的话,岂不立刻就登彼岸了吗?”慧生道:“老残所说极是,我们就赶紧照样办去。不然,这一船人,实在可危的极!”
说着,三人就下了阁子,分付从人看守行李物件。那三人却俱是空身,带了一个最准的向盘
,一个纪限仪
,并几件行船要用的物件,下了山。山脚下有个船坞,都是渔船停泊之处。选了一只轻快渔船,挂起帆来,一直追向前去。幸喜本日刮的是北风,所以向东向西都是旁风,使帆很便当
的。
一霎时,离大船已经不远了,三人仍拿远镜不住细看。及至离大船十余丈时,连船上人说话都听得见了。谁知道除那管船的人搜刮众人外,又有一种人在那里高谈阔论的演说。只听他说道:“你们各人均是出了船钱坐船的,况且这船也就是你们祖遗
的公司产业,现在已被这几个驾驶人弄的破坏不堪,你们全家老幼性命都在船上,难道都在这里等死不成?就不想个法儿挽回挽回吗?真真该死奴才!该死奴才!”
众人被他骂的直口无言
。内中便有数人出来说道:“你这先生所说的都是我们肺腑中欲说说不出的话,今日被先生唤醒,我们实在惭愧,感激的很!只是请教有什么法子呢?”那人便道:“你们知道现在是非钱不行的世界了,你们大家敛几个钱来,我们舍出自己的精神,拼着几个人流血,替你们挣个万世安稳自由的基业,你们看好不好呢?”众人一齐拍掌称快。
章伯远远听见,对二人说道:“不想那船上竟有这等的英雄豪杰!早知如此,我们可以不必来了。”慧生道:“姑且将我们的帆落几叶下来,不必追上那船,看他是如何的举动。倘真有点道理,我们便可回去了。”老残道:“慧哥所说甚是。依愚见看来,这等人恐怕不是办事的人,只是用几句文明的话头骗几个钱用用罢了!”
当时三人便将帆叶落小,缓缓的尾
大船之后。只见那船上人敛了许多钱,交给演说的人,看他如何动手。谁知那演说的人,敛了许多钱去,找了一块众人伤害不着的地方,立住了脚,便高声叫道:“你们这些没血性的人,凉血种类的畜生,还不赶紧去打那个掌舵的吗?”又叫道:“你们还不去把这些管船的一个一个杀了吗?”那知
就有那不懂事的少年,依着他去打掌舵的,也有去骂船主的,俱被那旁边人杀的杀了,抛弃下海的抛下海了。那个演说的人,又在高处大叫道:“你们为什么没有团体?若是全船人一齐动手,还怕打不过他们么?”那船上人,就有老年晓事的人,也高声叫道:“诸位切不可乱动!倘若这样做去,胜负未分,船先覆了!万万没有这个办法!”
当时三人便将帆叶落小,缓缓的尾大船之后。只见那船上人敛了许多钱,交给演说的人,看他如何动手。
慧生听得此语,向章伯道:“原来这里的英雄只管自己敛钱,叫别人流血的。”老残道:“幸而尚有几个老成持重的人,不然,这船覆的更快了。”说着,三人便将帆叶抽满,顷刻便与大船相近。篙工用篙子钩住大船,三人便跳将上去,走至舵楼底下,深深的唱了一个喏
,便将自己的向盘及纪限仪等项取出呈上。舵工看见,倒也和气,便问:“此物怎样用法?有何益处?”
正在议论,那知那下等水手里面,忽然起了咆哮,说道:“船主!船主!千万不可为这人所惑!他们用的是外国向盘,一定是洋鬼子差遣来的汉奸!他们是天主教!他们将这只大船已经卖与洋鬼子了,所以才有这个向盘。请船主赶紧将这三人绑去杀了,以除后患。倘与他们多说几句话,再用了他的向盘,就算收了洋鬼子的定钱,他就要来拿我们的船了!”谁知这一阵嘈嚷,满船的人俱为之震动。就是那演说的英雄豪杰,也在那里喊道:“这是卖船的汉奸!快杀,快杀!”
船主舵工听了,俱犹疑不定,内中有一个舵工,是船主的叔叔,说道:“你们来意甚善,只是众怒难犯,赶快去罢!”三人垂泪,赶忙回了小船。那知大船上人余怒未息,看三人上了小船,忙用被浪打碎了的断桩破板打下船去。你想,一只小小渔船,怎禁得几百个人用力乱砸?顷刻之间,将那渔船打得粉碎,看着沉下海中去了。未知三人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