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探寻模式:激发玩家与游戏环境积极互动

大多数电子游戏与国际象棋或《大富翁》这类传统游戏的不同之处在于,电子游戏隐藏了游戏的基本规则。即使你在下国际象棋时只有初级水平,对你来说游戏规则也没有任何含糊不清的地方:你很明白每一枚棋子可能的走法,很明白如何根据规则吃掉对方的棋子。你不会坐在棋盘前面考虑:玩到这一步的规则是什么?你想到的问题是:我需要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才能获得好处?

另外,就电子游戏而言,在坐下来玩游戏之前,你并不能完全熟悉其中的规则。你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指令,它们告诉你如何操纵屏幕中的人或物,以及一些即刻就能完成的任务。但诸如发现终极目标、实现目标等许多规则,只有不断探索游戏世界才能慢慢发现,你不得不边玩边学。有时即使是老玩家也对此束手无策。如果你坐在电脑前问道:“我下一步该做什么?”一旁的老玩家就会说:“你得自己搞清下一步该做什么。”你必须探寻游戏的深层逻辑,而且与大多数探险一样,你必须反复尝试,屡败屡战,相信直觉,才可能在偶然之间获悉其中奥秘。其他大部分被我们称为“游戏”的活动,例如扑克牌、棒球,其规则和目的若有半点含糊,都将会是致命缺陷。另一方面,在电子游戏中,含糊的规则反而是其核心体验。许多游戏构架都以好莱坞的故事情节为原型,例如:“谁谋杀了我兄弟?”“谁偷走了钚?”但驱使玩家深入游戏世界的终极谜题,实际上是玩家自己提出来的:这个游戏到底怎么玩?不玩游戏的人可能会觉得,掌握一款游戏很大程度上就是更快速地点击按键,这无疑也解释了“手眼协调训练”的陈词滥调。但对于很多流传甚广的游戏来说,通关的关键在于破译游戏规则,而不是“游戏杆操纵从入门到精通”。

探寻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细致的探索,其精妙之处在于,这种探索往往是人们无意识地进行的。电子游戏显然不同于象棋、篮球之类的传统游戏,电子游戏的游戏环境完全是由电脑构建的。这个环境中有明确的规则:你只有3条命;或者在达到5万人口之后才能建造码头;再或是你只有找到了2楼的钥匙才能打开3楼的大门。有的规则你只需阅读攻略就能了解;还有些规则只有玩过游戏之后才能发现。而电脑所做的并不仅仅是提供详尽明确的规则;它实际上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其中包含了生物、光、经济形态、社会关系、气候气象等众多元素。我将其称为“虚拟世界的物理”,这与游戏规则截然不同,尽管这种物理早已超越了加速度曲线和重力的限制。

当你在探索电脑运行模拟环境的微妙模式和趋向时,你也是在解开这个世界的“物理学奥秘”。有时它们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如果你身穿盔甲,就无法跳过峡谷;火箭发射器是唯一一种射程足够远、能让你从堡垒后方展开攻击的武器。有时与医学有关:胸部受伤的失血量比腿部受伤失血量大;你从任何高度跳下都不会死。有时则与群体行为有关:如果你家有点唱机和熔岩灯,邻居们就乐意在聚会上多待一会儿;如果你是初次登陆这个星球,入侵的机器人多半会从右侧发起突然袭击。我的侄子在我演示《模拟城市》时建议我降低工业税率,实际上就是在探索游戏中的物理学原理。我也曾向他解释正式的规则:玩家可以任意改变不同地区的税率。但其中的物理学原理则更为模糊,更需要运用直觉:如果你降低某一特定区域的税率,工业就会有一定的发展,但前提是其他的变量没有阻碍发展,比如水、电、犯罪。

游戏研究者詹姆斯·保罗·吉(James Paul Gee)将探寻模式分为四个步骤,他称之为“探寻、假设、再探寻、再思考”的循环: [14]

· 玩家必须“探寻”虚拟世界,包括查看当前环境、点击某些内容或参与某项行动。

· 基于探寻和其后的反思,玩家必须做出一个“假设”,即一样事物(比如文本、对象、物件、事件或动作)可能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

· 玩家会带着这种假设“再探寻”世界,看看会产生什么效果。

· 玩家将所得效果视为来自游戏世界的反馈,玩家将会接受或“再思考”其最初假设。

换句话说,当玩家与这些游戏环境互动时,他是在学习“科学方法”的基本流程。

探寻模式通常采取的形式是找出模拟的极限,找出令幻象世界崩塌的点,然后你就可以认识到这一切只是电脑屏幕后的一串算法而已。 最经典的例子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流行街机游戏《吃豆人》。这个游戏原本的规则非常简单,用三句话就能概括:吃掉所有的点就能通过一关;前期要避开怪兽,等你够强壮之后,才可以去吃怪兽;吃掉奖品能获得额外加分。但是经验丰富的《吃豆人》老玩家很快就会发现,怪兽在迷宫中的行走路线是有规律的,如果你也遵循特定的行走路线,或者说“行走模式”,那么你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通关。游戏原本的规则中并没有设置“行走模式”,这些模式是街机游戏有限的计算能力,以及编程时怪兽行走路径的可预测所导致的。为了检测出这些局限,你必须玩上数百次《吃豆人》,尝试不同的策略,才能进行有效的探寻,直到发现这样一个相关事件。

探寻游戏物理的极限,是另一个在游戏文化中经常被忽视的方面。我怀疑大多数硬核游戏迷都会承认,他们沉迷游戏所感受到的乐趣一部分就来源于这种探寻;他们所探寻的是游戏系统中的弱点。一部分原因是这些弱点通常都能加以利用,比如《吃豆人》里的“行走模式”;但另一部分原因在于,探索模拟世界边缘局限性、了解模拟世界的可为与不可为,是件能让人获得莫名满足感的事。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就喜欢这种探索:他们热衷于研究引擎盖底下的构造,想要记住UNIX指令。而电子游戏强迫所有玩家去猜测“引擎盖底下到底有什么”。尽管对于模拟环境的思考都是在半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但如果你毫不关心模拟环境的基本运行机制,你在游戏中也无法坚持很久。你必须通过探寻来取得进展。

我当年在骰子棒球游戏的世界中探寻时,还没有想过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行为,但现在我意识到,我那时是在探寻那些早期游戏的物理学原理。我能够学到每种模拟游戏的明确规则,而真正令人激动的时刻是投掷骰子推算出结果时。只有玩过模拟游戏,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真实。通常来说,你得花上十天半个月才能研究出这些游戏之中的缺陷:这款游戏中击球手常常能三振出局;那款游戏中强击手竟然平均每场比赛都能打出两个本垒打。我不断探寻着各个系统中的缺陷,但尽管如此,这种体验还是深深让我沾沾自喜。把游戏的不完美之处暴露出来,就好像解开了一个谜,好像透过卡牌和图表的表象,看到了系统的内在本质。 s3Rlcw/nstbusS13hb/2/imkBxYCuuiP7AyTW8Ewnc5Zg3eU4Ks9Li9DetvVVWg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