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为固醇类衍生物,有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早在1824年,就有人发现鱼肝油在治疗佝偻病中具有重要作用。1913年,美国科学家Elmer McCollum和Marguerite Davis在鱼肝油里发现了一种物质,误认为是“维生素A”。1921年Elmer McCollum破坏掉鱼肝油中的“维生素A”后再做同样的实验,结果未发生改变,说明抗佝偻病并非维生素A所为。于是,他将这类物质命名为“维生素D”,即第四种维生素。1930年Gottingen大学的Windaus教授首先确定了维生素D的化学结构。但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种维生素和其他维生素不同,因为只要有紫外线,人体自身就可以合成。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少儿佝偻病和成年人的软骨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心脏病、肺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精神分裂症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发生都与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那么,“我需要补充维生素D吗?”“它和生育能力有相关性吗?”相信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每一个备孕的准妈妈最想知道的。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大鼠模型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增加维生素D摄入量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的风险。此外,补充维生素D也可以减轻原发性痛经、减少子宫平滑肌瘤、提高女性的卵巢储备。在过去几年中研究发现,在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不孕患者中,具有足够的维生素D水平(>30ng/ml)的妇女有更好的妊娠结局,这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对子宫内膜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接受人工授精治疗的PCOS患者中,摄入维生素D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此外,维生素D补充有助于改善PCOS女性的血脂情况。
为了研究维生素D水平是否可以预测不孕女性IVF-ET后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Garbedian等进行了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美国某生殖中心173名接受IVF-ET的患者测定取卵前一周维生素D水平,将其分为维生素D充足(≥75nmol/L,约30ng/ml)或缺乏(<75nmol/L)两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人口统计学和IVF参数,主要观察的结局是临床妊娠(胚胎移植后4~5周,超声见宫内妊娠囊)。结果发现,在研究对象中,有54.9%的研究对象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充足的女性的临床妊娠率(52.5%)显著高于维生素D缺乏的女性临床妊娠率(34.7%)。调整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后,结果提示,血清维生素D水平可能是临床妊娠的预测因子,具有足够水平的维生素D的妇女在IVF后更有可能实现临床妊娠。因此,维生素D补充可以成为提高妊娠率的一个简便易行而且便宜的方法。建议备孕女性多晒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