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天是当天晚上八点左右得到的消息。这让高可天一夜难眠,怎么会这样?
小时候听说过一本书主义。现在的作家多如牛毛,图书多如群山,自己小小的两本书又算得了什么,既不是文学作品,也不是电影剧本,仅仅是个人工作领域里的一点研究结果而已。怎么会触动乐山县乃至江海市高官贤达的神经?难道自己的书真的能够为他们执政提供参考作用?躺在床上的高可天感到不可思议。
夜色在一个小县城里,显得特别苍白,现在是春末初夏时节,气候非常宜人,不冷不热。高可天爬了起来,拉亮台灯,独自在屋里踱步,脑海中拂过许许多多的情绪。一个乡村的孩子,一个过早地失去双亲的儿子,一个从大学里出来的大学生,一个当了小小副处长的干部,让他想到人生本身是多么苍凉和渺茫。本来这段时间,高可天准备动笔写他的《教育与社会》,组成教育三部曲。可自从获得自己要被提拔,特别是江海市委书记说要见自己的消息后,一切都乱了。
高可天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
今天,高可天要去江海市,去见市委书记卓越,他心中有些忐忑不安,更多的是受宠若惊。高可天偶尔会在江海市电视上看到卓越书记,但是,他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自己可以去市委书记卓越的办公室见他。昨夜几乎没有合上眼的高可天,居然没有一丝困意。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他就出门去江海市了。
乐山县城与江海市区相距大约五十公里,属于江海市管辖的县。乐山县历来就是江海市的骄傲,该县不但经济发达,而且文化底蕴也非常雄厚,还是个侨乡。这也是高可天为什么大学毕业后愿意回到乐山县的原因。他喜欢这个小县城。
当然,江海市也是高可天所向往的地方。虽然相隔五十公里,毕竟是城市。江海在南方也算一座美丽的城市,被誉为水城。因为城市有许许多多江河贯穿于城市的街中道旁,有水之城是具有灵气的,许多建筑物的周边都有一条河水环绕而过,充满着动感。偶尔还能看到小舟摇摇摆摆地驶过,给江海市增添了许多亮丽的风景。江海市的南面是东南沿海,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海峡西岸。江海市也许就是因为有江有海而得名。一座如此美丽的城市,用江海市委书记卓越的话来说,十年来江海市的建设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起码比兄弟城市要落后五年时间。所以,当卓越成为江海市委书记时,他就决心要大刀阔斧对江海市的建设、发展描绘蓝图。他在被称作海峡西岸的方向勾勒出一片集工业区、商贸区、生活区的轮廓。由于种种原因,这片新区目前处于半瘫痪状态。工业区的企业入驻不是很理想,主要是招商引资工作做得不到位;商贸区的商业圈还无法形成,主要是人气不够旺,一些业主入驻后没有生意又退出;生活区的入住人口还不形成规模,主要是生活配套设施没有跟上,让市民感到生活出行不方便。卓越面对这些现状痛心疾首。作为市委书记,卓越认为自己没有开发好这片新区,换了几任管委会主任,都因为各种原则而调离。卓书记为此忧心忡忡。
谁是建设新区的领路人呢?卓越只能睁大眼睛,像伯乐识千里马一样去发现人才,去发现能够替他完成时代使命的得力干将。
不知道高可天是不是这样的人?
高可天到达江海时还不到八点。江海市上班的高峰时间已慢慢结束。高可天这时才觉得自己来得太早了。幸好江海的新华书店已经开门了。他只好先去新华书店看书,等到九点半左右去见卓书记比较合适。于是,他买了一袋豆浆和两个馒头,边吃边进新华书店。
高可天想不到在新华书店里能看到自己的两本书,内心不禁涌起一种自豪感。以往在书店里是看别人的书,今天能够在书的海洋里见到自己的作品,心情无比愉悦。正在这时,高可天身后响起一个悦耳动听的声音:“可天,是你吗?”
高可天回眸一看,觉得面熟,却认不出来。这位打扮入时、身材婀娜多姿的女性,让高可天有些不知所措。他说:“对不起,面很熟,真的记不起来。”
面前的女郎吃吃地笑,说:“也难怪,十多年了,变化一定很大的,我叫杨梅啊。”
高可天一听“杨梅”二字,恍然大悟起来,原来是中学的同学。高可天伸出手说:“对不起,老同学,你比学生时代更漂亮了。”
杨梅又咯咯地笑了起来,说:“年轻时可以说漂亮,现在的年纪只能说美丽不美丽了。”
高可天点点头说:“对,对,你比以前更美丽了。对了,听说你在江海电视台?”
“是啊!没有考上大学,当了三年模特儿,然后做了一个栏目的编导,现在当记者兼主持人。”杨梅介绍自己的简历。
高可天认真地听着,不断地点头,然后说:“你很厉害,简直是一步一个脚印啊!”
“哪里,不像你考上大学,听说在乐山县教育局吧!对了,我后来参加电视广播学院学习三年,也拿到大专文凭了。”杨梅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自己。然后掏出一张白色的名片,递给高可天。又说:“你给我留个电话,有空常联系。老同学嘛!不要忘记了。”
高可天没有名片,只好先收好杨梅的名片,将自己的手机号码传给杨梅。道别时,高可天好像记起什么,又叫住了杨梅:“对了,我要送两样东西给你。”
杨梅对高可天嫣然一笑,说:“可天,不要开玩笑啦!”杨梅见高可天手中没有东西,只有一个小公文包,难道是一封情书?杨梅不得其解。
高可天随手从书店的架子上取下两本书,然后递给杨梅:“这两本书送你,一起去收银台,我来买单。”
杨梅一看,见是《教育与生活》和《教育与经济》两本书,觉得莫名其妙。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两本书的作者是高可天。
高可天说:“请指正。”
这时,杨梅也发现了秘密,而且扉页上还有高可天的照片。杨梅爱不释手地翻着书,看着高可天,那双水汪汪的眼神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并且重新审视着这位阔别十几年的中学同学。一下子心生许多感慨,特别是人生的变迁,岁月流淌的痕迹,情感需求的变化,价值取向的定位,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那么向往的东西现在不觉得可爱,曾经追求的东西现在不觉得合适,过去放弃的东西现如今反而觉得珍贵。过了一会儿,杨梅才动情地对高可天说:“可天,你行啊!你的成果让我重新陷入无限憧憬中,这才是一个人的真正作品。像我,十几年风里来雨里去,今天想想一无所有。”
“你别感慨万千了,现在不是少女时代了,能够在江海电视台当记者和主持人,也算名人了。”高可天轻描淡写地说着。
这时,两个人一起去收银台买单。杨梅说:“你一定要给我签个名。”
“行啊,买完单,就给你签名。”高可天掏出腰包,准备买单。
“对了,可天,今年看看有没有时间组织一下,同学们聚一聚。”杨梅建议。
高可天每年都参加大学同学会,中学同学会倒没有参加过,也没有人通知他。这十几年里,大部分中学同学都没有什么联络,一起考上大学的倒有联系。一些落榜的同学有的出国,有的开公司,有的做生意,有的在家承包土地耕作,就很少联系了。杨梅是当时学校的校花,而且很高傲,许多同学都对她敬而远之。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她多才多艺,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进入江海电视台,高可天并不很清楚。高可天见杨梅把书拿过来签名,就签上“杨梅同学雅正 高可天”。
杨梅看着高可天问:“对了,可天,你爱人在哪里工作?”
高可天看了一眼杨梅,见杨梅的眼神有异样的光,他答非所问地说:“杨梅,你在电视台有号召力,可以组织一次同学会。”
杨梅点点头,高可天看了看手表,已经是九点了。他说:“杨梅,我要走了,跟人约好九点半有事,我下午还要赶回乐山县呢?有空常联系。”高可天说完走出书店,直奔江海市委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