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59章

贺响先是鞠了个躬,抬起头之后才礼貌的问道,“您好,我是省城来的贺响,我想找河西镇负责人,请问……”

刘三一听是找自己,赶紧应下,“我就是,河西镇镇长,有事?”他假装皱了皱眉头,拿出所剩无几的一点官谱。

贺响马上把双肩包从背上取下,放在地上,从里面掏出厚厚一沓图纸和文稿,“叔,我啊,是来给河西镇解决大问题的,咱们找个地方谈?”

就这样,贺响抱着他的“想法”,走进了刘三的家中。

刘三虽然是河西镇镇长,但家里还是处处透着破旧的气息,他不知道该拿什么招待这个远方的客人,在屋里转悠半天,两条腿慌乱的都快缠在一起了。最后拖出来一条笨重的木凳子,又递出去一根连自己都舍不得抽的烟。

贺响摆摆手拒绝了香烟,坐在冰凉的凳子上开始跟刘三了解矿产的情况。刘三说那是个老矿洞了,他爹年轻的时候镇里就发现了这个东西,那时候大家不懂,也不识货。放在那好几十年无人问津,谁知道现在成了香饽饽。

“不但是香饽饽,还是个宝贝呢。”

贺响此话一出,刘三瞥了瞥他,眉毛不自主的皱起来,靠在木门上,补充道,“不好说,搞不懂政府的意思,你是代表政府来的,你说说看,怎么宝贝了?”

刘三的担忧从未对谁说起过,他之所以能对贺响发问,说明已经对他建立了起码的信任。

贺响笑了笑,从兜里掏出一沓政府文件,递给刘三,“刘镇长,你好好看看这个,省里亲自批示的,咱们河西镇这个矿产啊,将来是要为省工业发展作出大成就的,你说它是不是宝贝。”

一听说要发展工业,刘三脚底一软,滑了一下,接过那沓纸,逐字逐句的看了一遍,他的脸渐渐沉下来,用手指头摸了摸那红色的政府印章,用最后一丝携带疑虑的口吻问道,“不开发不行?”

贺响看出了刘三的犹豫,解释道,“刘镇长,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发展工业,没有工业,国家怎么强大,没有工业,农业怎么发展,只有工业把国民经济带上去了,老百姓日子才会好起来。矿产是国有资源,国家下令开发,是为了发展需要。我清楚你的顾虑,这里是河西镇,一草一土对你们来说都有感情,但你要相信,矿产开采对河西镇来说,利大于弊。”

刘三不懂得这些政策方针,他只知道老百姓要活着,靠的是土地和粮食,土地被开采占用了,粮食就没了来源,大家就要饿肚子。全都是弊端,哪里来的利益?他不信任的看了看贺响。

“怎么,刘镇长不信?我这么跟你说,开采矿产需要工人吧?需要后勤吧?这些人上哪儿找?指着我们采矿集团?没有那么多人的,都要靠当地百姓,他们到时候上矿场当工人,是要挣钱的,这叫什么?拉动就业。是件大好事。”

刘三一听这话,歪着脑袋思考半天,觉得这件事有了点意思,他一只手托着下巴,一只手扣在门把上,冷静的说,“农民这下要变工人啦?连身份都要变了?啊,这个事要是能行的话,倒是个好事情了。”

说着,又点了根烟,贺响知道,刘三所认为的工人和他所说的工人并不是一类人,只有采矿集团的工人才是国有企业的职工,而河西镇的工人,不过是暂时的劳动力,并没有端铁饭碗的权利。贺响不想将这个问题说的太透,本来工作开展就够难的了,有些事说的太清楚,问题只会越来越不好解决。

刘三的心情就这样好了起来,他亲自带着贺响到了那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洞,贺响根据省地质局提供的初步勘探结果,到测量点进行了核实。他们看了几十个勘探点坐标,最后坐在山顶,望着这片充满希望却又死气沉沉的土地,心中既兴奋又忧虑。

贺响平躺在地上,望着天空的云彩,对刘三说,“河西镇位于西华市东南侧,从以往的地质报告来看,这块区域在漫长的地质演变中,外部地块在地壳运动时长期处于上升状态,但从元古代到三叠纪时期,沉积了两万多米厚的岩层,其中碳酸盐类岩石沉积了四千多米厚,这样的地质条件,为矿物形成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至于岩浆活动是在什么时期参与到溶矿的,我们还要研究。不过,从我掌握的地质资料看,这个矿区应该是个大家伙,省地质局拿回来的数据说明不了大问题,但初步的一些判断还是对的,现在矿区品位和围岩特征还不清楚,这些东西我还要进一步核实。刘镇长,我可以确定的是,河西镇从今天起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刘三凝视着远方,他听不懂贺响嘴里那些专业的话语,更不清楚这种翻天覆地是什么,翻的谁的天,覆的谁的地?

但同时,他又清楚的意识到,这个被豁开的口子,恐怕再也没有合上的可能了,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力量正在闯进他们的世界。

这里,即将开始一番变革。

贺响在这停留了两天,一直住在自己的帐篷里,因为地貌和外岩调查和评估还需要时间,至于矿体的形态和具体规模,需要用到专业工具。但他现在脱不开身,事情又比较着急,他只得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刘三。

刘三接到他要去省采矿集团带领专业勘探队前来勘探的任务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前几天贺响才说这里要发生变化,没想到变化一下就到来了,他突然觉得自己瞬间就加入了这个事业当中,也成了其中的一份子,感到了这份事业的神圣和伟大。

他的那些顾虑啊,担忧啊,对工业的排斥和反感啊,一下就消消云散了,他在河西镇当了这么多年的领导,一直以来都被马支书欺压惯了,他本来打算退休不问世事了,可贺响又给了他一次新生的机会。刘三被一种强大的信任感占据着,很干脆的答应了贺响的要求。

他的儿子刘勤和女儿刘二娘还在西华市拼命,他这个老头子也即将奔赴前线,为河西镇未来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他这个人虽说养了一辈子的马,但平心而论,他从来舍不得骑马,他觉得他生活的一切都是马匹给他带来的,马是他的救世主和恩人,骑马就等于在剥削救世主。但这次他改变主意了,他走到马厩里,摸着一匹最强壮的黑马,说,“你啊你,今天你可走大运了,我要带你进城办大事了,这辈子你都在享福,但活一辈子总要贡献点东西吧,今天你让我骑一骑,等我办完大事,好好奖励你,同意吗?”

他觉得马同意并理解了他的请求,于是收拾好东西便离开了。

而这一切,那个跟荷香莲沉浸在睡梦中的马支书竟全然无知,他丝毫察觉不出自己在河西镇的地位已经发生了一丝丝动摇。采矿集团到河西镇办大事,动河西镇的土地,居然不找他马支书,可想而知,当他发觉此事的时候,会是种怎样的心态。

上一次来西华市还是跟河康送家具的时候,那次是为了镇里的私有经济,照顾的是极个别人的发展,而这次他代表的是河西镇所有人民的利益,是一次纯粹为集体奔波的行为,因此,这一次他的荣誉感要强烈得多。

拿着贺响的推荐信,刘三才见到负责勘探的同志,那同志反复校对了推荐信,才让他等着,同志要先请示完采矿集团一把手牟明,才能把决定告知给刘三。

谁知东西刚交到牟明手里,张嘴把事情陈述一遍之后,牟明当即便发了火。

“都什么时候了还请示,请示完我,我再到省里请示,还要不要工作了,贺响是项目总指挥,你还请求个屁,抓紧办了。”

牟明显然也对采矿一事着急了,将前来请示的同志轰了出去。刘三已经站在外面有一会了,那同志出来的时候差点没将他撞倒,等了他一眼,有朝他摆摆手,“走走走,赶紧走。”

刘三不敢确定“走”的意思是什么,问了一句,“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啊,我回去怎么传达?”

“不知道。”

那同志背着手,气冲冲的走了,他很清楚这个来自河西镇的干部在拿他开涮,便不加理会的走了。

刘三从牟明处理问题的态度上已然感触到矿厂项目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虽然得到了答复,但他还是抽空去看了眼刘勤跟刘二娘,方才往回赶,到达河西县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而就在他离开河西镇的这二十四个小时之内,马支书却偷偷带着荷苗壮找到了贺响。也不知哪儿传的消息,说那政府补贴款已经到位,荷苗壮迫不及待的前来讨要。

他以为马支书在河西镇可以只手遮天,这些前来干事业的外来户也得多少给些面子,殊不知被贺响来了个下马威。

贺响一看到马支书便清楚他这个人的品性,油腔滑调不说,见到他就低头哈腰,腰杆里一点骨气都没有,贺响平生烦透了这样的人,便给他上了一堂教育课。

“马支书,是吧?我跟你说清楚了,补贴款的事上面还没有具体落实到哪一天,但既然报上去了,就一定会批下来,这个你可以放心。不过嘛,这个审核一定是严格的,鱼目混杂肯定骗不过政府眼睛,既然这个事是你主办的,那在提交申请名单的时候你也应该审查了,这就说你要承担连带责任,对吧?”

贺响的这个论调让马支书一下子有了压力,荷苗壮站在旁边,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替马支书回了一句,“你这个搞学问的,不要欺负我们不懂,我们这些老实人,只有吃亏的命,哪里轮得到欺骗政府,听说你管这个采矿的事,怎么就不知道呢?”

本来嘛,贺响没想理会荷苗壮,一个邋遢汉,满嘴透着不敬,实在让人难以忍受,“既然是政府的事,自然有政府出来交代,你问我?我问谁?”

又听荷苗壮发表了他的长篇大论,好大一会的功夫,赵柳枝抱着孩子着急忙慌跑了过来,那孩子在怀里哇哇大哭,想必不是饿了就是被颠簸坏了。

“马支书,你家荷香莲出事了,快去看看。”

赵柳枝话一出,马支书拔腿就要跑,又一想,答道:“什么你家我家,镇里人民亲如一家,不许搞分裂,有时间找你算账。”说着,朝贺响露出个怪诞的笑脸,踮着腿跑了,荷苗壮自然也跟着去了。

留下孤儿寡母,站在贺响面前,四只眼睛相互打量着对方,都在对方身上寻找着难得一见的新奇。 ihzDsTQfA0Xr8fIMKsS4skgZD6Az4jDGS0nlKiZEm4pP4VYMyaeG1lopH7LkrFL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