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时代/公元前二十四世纪四十年代至公元前二十三世纪四十年代

王朝/黄帝王朝第六任帝

姓名/伊放勋

在位/一百年( 前2357—前2258

遭遇/囚死

雪白的羔羊

传说时代的黄帝王朝,是一个奇异的政治结构。虽然它只是一个传说时代,可是后世白纸写黑字,追述上古的这些传说,却咬定牙关,言之确凿。像王朝的开山老祖黄帝姬轩辕先生,虽然身属人体,却有观世音菩萨和赤脚大仙的神通,不但推翻了“五氏”中最后一“氏”神农氏先生子孙政权,还跟当时最强大的敌人蚩尤部落对抗。蚩尤部落的巫法师,口中念念有词,立刻大雾迷茫,姬轩辕先生就发明指南车,一场大战下来,把蚩尤先生捉住,砍下尊头,从此奠定了王朝的基础,并被汉民族尊为祖先。

盘古先生固然被一棒挥出界外,就是姬轩辕先生的列祖列宗,也被一棒挥出界外,好像姬轩辕先生跟孙悟空先生一样,都是从石头缝里跳出来的。看情形,盘古颇类似耶和华,而姬轩辕颇类似亚伯拉罕。只是盘古先生运气较差,屁股没坐上“上帝”宝座。

黄帝王朝共有七个君王,都是姬轩辕先生的苗裔,第一任君王黄帝姬轩辕先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第二任君王姬己挚,是姬轩辕先生的儿子。第三任君王姬颛顼,是姬轩辕先生的孙子。第四任君王姬( 帝喾 ),是姬轩辕先生的曾孙。第五任君王姬挚,是姬轩辕先生的玄孙。

上述五位头目,除了姬轩辕先生威不可当外——数年之前,台北出现的“轩辕教”,姬轩辕先生除了扮演亚伯拉罕先生角色,又扮演耶稣先生的角色矣——其他四位老哥,实在没啥,一个比一个默默无闻,历史上毫无地位。一直等到公元前2357年,第六任君王尧帝伊放勋先生登场,接着第七任君王舜帝姚重华先生登场,才忽然间锣鼓喧天,大闹特闹。所谓大闹特闹,一方面是他们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亲身闹,一方面是后世儒家系统史学家为他们闹。政治舞台上闹,我们马上就要揭起蒙头纱,让读者老爷瞧瞧真面实目。至于儒家系统史学家闹,情节奇离,他们把这两位头目在位期间( 前2357—前2208 )的日子,一百四十八年间,称之为“尧天舜日”“尧舜时代”,把他们两位美化得像两只雪白的羔羊。

攀梯爬天

伊放勋( 即尧帝 )先生,是黄帝王朝第四任君王姬先生的儿子,第五任君王姬挚先生的弟弟。姬挚先生的下场很糟,史书上说他:“荒淫无度,不修善政。”如何荒淫无度,以及如何不修善政,并没有片字记载,我们无法深究。反正是,他于公元前2367年即位,到了公元前2358年,各部落酋长,也就是所谓“诸侯”,就把他赶下宝座。他的下落不明,死的可能性当然有,但也可能饶他一命。然后把他的弟弟,也就是本文的男主角伊放勋先生,掇弄上台,成为黄帝王朝第六任君王,天下共主。

伊放勋先生老爹姓“姬”,他阁下却忽然姓了“伊”( 有些史书上还说他姓“伊祁” ),现代人不容易了解,当听有些大爷傲然曰:“老子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表示是一条英雄好汉。可是古时候改名改姓,却稀松平常。呜呼,古时之人也,尤其是小民,根本没有姓,只有贵族才有姓。“姓”好像现代“官衔”,你阁下如果是个失业群众或待业青年,在名片上你就不能印上表示你职位的头衔,对方拿了你的名片一瞧,虽然知道你姓甚名谁,却不知道你是何方神圣,干啥勾当。

贵族有姓,小民无姓。贵族不愁吃不愁穿,中国又是多妻的国度,闲着没事,就猛生孩子,孩子又猛生孩子,不久满坑满谷。为了辨识,有些孩子被大权在握的家伙,赏赐给他一个姓,有些孩子则索性自己为自己起一个姓。

伊放勋先生的爹虽然姓“姬”,他却姓“伊”,是别人为他起的?或是自己起的?为啥姓“伊”,而不姓别的?史书上没有提及。只有一本书上说,“伊”是他娘的姓,可是凡介绍他娘庆都女士时,从没有交代过她的来历。其实这种发展,我们知道不知道都没关系,只要知道他阁下改了姓,姓“伊”就行啦。

伊放勋先生的娘庆都女士怀胎,十四个月才生下他( 这表示他不同凡品,儒家系统史学家最喜欢教这类家伙不同凡品啦 )。十五岁的时候,身高十尺。哥哥姬挚先生封他为侯爵( 唐侯 ),他率领所分到的聚落群和牛马群,驻屯平阳( 山西临汾 )。二十岁那年,继承哥哥的座位。别瞧不起这个平凡的毛头小伙,史书对他的赞美之词,三座楼房都装不下。

《帝王世纪》曰:

“( 伊放勋 )小时常梦见攀着梯子往天上爬,所以二十岁就登上帝位( 柏老按:他阁下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乱做春梦”的君王,以后大家纷纷跟进 )。巫师告诉他,他是‘烈火命运’,不同于哥哥‘树木命运’,所以他的部落,驻屯平阳。”

圣人不是圣人

《帝王世纪》续曰:

“伊放勋定都平阳之后,在中央政府门前,设置一面大鼓,凡对政治上缺点提出建议的人,都可擂鼓要求改革,于是全国一片升平。伊放勋指派重臣羲和的四个能干儿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别担任四个军区的司令官。远在南方的苗部落,不接受政府命令,伊放勋派军攻打,在丹水( 湖北宜都西南境 )大获全胜,苗部落屈服。遂任命尹寿、许由二人,担任宰相( )。又指派大臣伯夔,访问山川谷溪,谛听风声水声,制定音乐六篇。于是,全国和睦,天下太平。”

这一段的原文,抄在下面,供读者老爷参考。以后遇到这种情形,我们都援例如此这般。盖照抄原文,有两大妙。一妙是亮出老根,以示字字有来历。儒家学派崇古成癖,非字字有来历,便不足以把他唬得一愣一愣的。二妙是文章是算字数给银子的,字数越多,银子也越多。抄上一段,尚不觉有何不同,不断猛抄,成绩就必然可观矣。这就跟电视上的“连续剧”一样,能拖就拖,不必经过大脑,却能使人起敬起畏,实在窝心。

《帝王世纪》原文曰:

帝尧,陶唐氏,祁姓也( 柏老按:这里又姓了祁 ),母曰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 不知何处 ),名曰放勋,或从母姓伊祁氏。年十五而佐帝挚( 姬挚 )。授封于唐( 山西霍县 )为诸侯。身长十尺,常梦攀天而上之,故年二十而登帝位,以火承木,都平阳。置敢谏之鼓,天下大和。命羲和四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掌四岳。诸侯有苗氏,处南蛮而不服,尧征而克之于丹水之浦,乃以尹寿、许由为师。命伯夔访山川溪谷之音,作乐六章,天下大和,百姓无事。

《帝王世纪》对伊放勋先生的赞扬,不过普通赞扬。到了《通鉴外记》,简直蠢血沸腾、五体投地,曰:

“( 伊放勋 )建都平阳,喜爱白色,祭祀时,把白玉放到白绸缎上奉献。生活十分俭朴,草屋上的草,都不修剪。房檐下的梁柱,都保持原状,不加刀削。副梁之间,连承受茅草的细椽都省掉。车辆简陋,不雕刻,也不油漆。饭桌上的葡萄,仅够自己下肚。饮食简单,不计较滋味调和。五谷杂粮,从不挑剔。树叶豆叶,都用来下咽。饭都装在陶器的碗盆之内,盛水都用瓦罐。不戴任何首饰,既不睡弹簧床,也不盖锦缎绣花被。对稀奇古怪的东西,看都不看。对引人入胜的宝物,也不瞧一眼。柔情蜜意的音乐,从不入耳。政府和宫廷建筑,一仍本色,毫不装饰……”

白话文译到这里,不由得叹一口气,如果所说属实,伊放勋先生把自己苦成这个样子,活着实在没啥意思。在儒家学派要求下,圣人不是圣人,成了一块木头。

吸尘器

《通鉴外记》续曰:

“( 伊放勋 )夏天只穿布衣服,冬天只穿一件鹿皮袄,不等到全部稀烂,绝不换新。他阁下不因为自己的利益,调遣小民为自己做事,妨碍他们的耕作。对忠正守法的官员,予以升迁。对廉洁爱民的官员,提高待遇。小民中有孝顺父母、努力耕田种桑的,予以表扬。制定公平严正的法律规章,对诈欺虚伪,厉行禁止。对失去父母的孤儿、失去丈夫的寡妇,由国家维护他们的生活。对遭到天灾人祸的家庭,由政府救济。伊放勋生活十分简单,加到小民身上的赋税和差役,寥寥无几。他阁下去各地方观察,西到山西南部,教育沃土上的民众;东到山东中部,教育黑齿部落( 柏老按:当时的蛮族 ),一心要把国家治理强大。关心社会,一个小民饥,则曰:‘我使他挨饿也。’一个小民受冻,则曰:‘我使他挨冷也。’一个小民有罪,则曰:‘是我害了他也。’全国人民拥护他,把他当成天上的太阳、地上的父母。他的道德仁义,笼罩天下,发出强烈的感召。所以,不必有任何奖励,小民自然勤奋;不必有任何惩罚,小民自然井井有条。伊放勋的手段是,怀着宽恕仁厚之心教化小民,不单靠刑罚。”

原文是:

帝尧,帝喾( )之子,年十五,长十尺,佐兄挚( 姬挚 )受封唐侯,姓伊祁,号陶唐,都平阳( 山西临汾 )。尚白,荐玉以白缯。茅茨不剪,朴桷不斫,素题不枅,大路不画,越席不缘,大羹不和,粢食不凿,藜藿之羹,饭于土簋,饮于土铏,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展,奇怪异物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役之乐不听,宫垣房屋不垩色,布衣掩形,鹿裘御寒,衣履不蔽尽,不更为也。不以私曲之故,害耕稼之时。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贞平洁爱民者原其禄,民有孝慈力耕桑者,遣使表其闾。正法度,禁诈伪,存养孤寡,赈亡祸之家,自奉甚溥,赋役甚寡,巡狩行教,周流五岳。西教沃民,东至黑齿,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一民饥,则曰我饥之也,一人寒,则曰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我陷之也。百姓戴之如日月,视之如父母,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先恕而后教,单均刑法以仪民。

《通鉴外记》的作者刘恕先生,像一个吸尘器似的,把散见于各种古籍,如《左传》《三统记》《尚书注》《史记》《淮南子》《六韬》《说苑》,凡是往伊放勋先生脸上抹粉贴金的话,全吸到口袋之中,倾到书页之上。

孔丘热情如火

中国历史上的君王,受到倾盆大雨式赞美的,只有两人,其中之一是我们将要介绍的姚重华( 帝舜 )先生,另一就是本文的男主角伊放勋。这位公元前二十三世纪,被称为“天下共主”的国家元首,不过一个力量强大的部落酋长。他那松懈的政治组织,似乎连雏形的政府都谈不上,只是一个大村落里一个大庄院而已。然而,他比任何君王都吉星高照,谚云:“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伊放勋先生既来得早,而又来得巧,他阁下在位时,窝窝囊囊的丑事,马尾巴提豆腐,根本提不起来。想不到一千五百年后,时来运转,到了公元前八世纪,儒家学派开山老祖孔丘先生,目睹当时乱糟糟兼糟糟乱的社会,芳心大急,他虽然没有能力像耶稣先生一样,创造一个崭新的和前瞻性的理想,但他却把全副精力用在“托古改制”上。西洋学术总是向前看的,中国却恰恰相反,“千万情丝舍不得,一步一回首”,恨不得扭身就跑,跑到“古”洞穴,一头栽到“古”怀里,与“古”白头偕老,共存共亡。

于是,忽然之间,伊放勋先生和姚重华先生,被隆重选中,一条又僵又冷的死虫,经过孔丘先生吹口仙气,立刻变成了花蝴蝶。《论语》——孔丘先生语录,对伊放勋先生,就来一个霸王硬上弓,不由分说,连珠而出: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译成白话文,就是:

“伟大呀,伊放勋老爷当了君王!高高在上呀,谁都没有‘天’那么大,只有伊放勋老爷可比。无边无涯呀,小民说不出它叫啥名堂。到了最后,光芒四射,只有伊放勋老爷有那么多的贡献,有那么美的品德。”

《论语》是一部性质平实的儒家学派经典,孔丘先生更是一位世故的老头——老头未必一定世故,世故也未必一定是老头,而世故更不一定就是老奸巨猾。柏杨先生年纪越老,越忍受不了酱缸产物:乡愿、孑孓、酱缸蛆、酱萝卜、变形虫、顺调分子、温柔敦厚的法利赛人。见了这种玩意儿,我就火发三丈鼻孔冒烟。以致酱缸帮纷起反击,给我老人家上尊号曰“老三八”“十三点”以及“神经病”,还有些政治性的尊号和大批铁帽,往头上猛扣,每一顶都可使人脑浆迸裂。孔丘先生可是老老实实,从不说一句激情的话,纵然发誓赌咒,也文质彬彬:“天厌之,天厌之。”不像我老人家,动则脏话出笼。然而,孔丘先生一遇到伊放勋先生和姚重华先生,就禁不住理智全失。《孔子家语》上,当宰我先生向他打听伊放勋先生身世时,孔丘先生热情如火,号曰:

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能降。

天下大旱

译成白话,就更可观:

“他( 伊放勋 )的爱心像天堂一样大,他的智慧像神仙一样灵。百姓亲近他,如葵花之向太阳。盼望他就是盼望云雨泽披天下。富有却不端架子;身价尊贵,却平易近人。”

孔丘先生因为从没有激情过,所以他不是一个诗人。可是拜读了这一段对伊放勋先生的赞词,不由大吃一惊。看样子孔丘先生不但是一个诗人,还是一位唱“莲花落”的高手。这种如醉如痴的诗句,连庄周先生和孟轲先生都被感动得情不自禁,跟着他无理取闹。

孔丘先生对伊放勋先生的赞词,只是为后世君王——或其他名称的政治头目,提供一个行为标准。同时,孔丘先生也代表小民心声,盼望最高掌权的家伙,最好如此这般。

——偏偏的,后世君王的表现,使孔丘先生和儒家系统垂头丧气。呜呼,“爱心”“智慧”固然很难,纵是“不端架子”“平易近人”,也不容易。这是人性弱点,只有民主、自由、人权、法治,才能达到那种境界。民主自由人权法治,专医政治上的滤过性病毒。西洋哲人早鉴及此,中国哲人却缺少这种大脑。孔丘先生只提供了“想当年”的思古幽情,却没有为我们绘出未来的蓝图。

情绪不能代替理性,诗篇不能代替事实。事实是,伊放勋先生在位的一百年间,真正掌握权柄的日子,只有六十年。六十年中,中国充满了大苦大难。

第一个大苦大难是旱灾。现代科学进步,灌溉发达,偶尔堤坝崩溃,水灾倒是有的,旱灾在现代化国家中,已很难再见矣。水灾和旱灾最大的不同是,水灾的面积小,只限于堤坝崩溃下游的有限城镇乡野。旱灾就不这么小家子气啦,不来则已,一来就是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尤其是“大旱之后,必有荒年”,情况更惨。

——提起旱灾,我老人家可是学人专家兼专家学人,年轻人已没有我这种庞大学问矣。记忆中最近的一次大旱,发生在对日抗战中期的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期,河南省那些大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千娇百媚,学富五车,踯躅在街头或车站,拉着开拔的军爷,泣曰:“救救我,带我走,就给你当小老婆!”

水灾易去,旱灾难熬。旱灾跟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一样,不开始则已,一开始就以“年”为单位,慢慢谋杀。

就在伊放勋先生当权期间,中国大旱。

又有大水

大旱是因为不下雨,不下雨是因为太阳太烈,云不能聚。太阳太烈是因为当时并不只有一个太阳,而是有十个太阳。无论十个太阳是亲如兄弟,一齐悬挂高空,还是来一个车轮战,鱼贯上阵,结论都是一样。

《淮南子》透露小民的惨境,曰:

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㺄( 食人怪兽 )、凿齿( 长牙怪兽 )、九婴( 水怪 )、大风( 坏人屋舍的妖精 )、封豨( 野猪 )、修蛇( 毒蟒 ),皆为民害。尧( 伊放勋 )乃使羿( 后羿 )诛凿齿( 长牙怪兽 )于畴华之野,杀九婴( 水怪 )于凶水之上,缴( 阻挡 )大风( 坏人屋舍的妖精 )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下杀猰㺄( 食人怪兽 ),断修蛇( 毒蟒 )于洞庭,擒封豨( 野猪 )于桑林,万民皆喜。

上述的灾害,以十个太阳最为严重。从书上记载,可看出后羿先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神射手,当十个太阳把世界烤得几乎成了一团火炭。“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大饥馑已经形成时,后羿先生奉命要干掉九个( 这故事一直流传下来,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遇到久旱不雨,太阳天天升空,有些地方军官大怒,还用大炮向它阁下猛轰,希望它心惊胆战,躲到家里一天两天,让海龙王露露脸,降点甘霖 )。后羿先生不负交付他的任务,真的射下来九个。每一次,他一箭中的,一个太阳就气绝身死,忽冬一声,掉将下来,跑近一看,却变成了一只乌鸦。九个太阳,成了九只乌鸦,当然是九只死乌鸦。

——请读者老爷注意后羿先生,他跟三百年后,公元前二十世纪,夏王朝第六任君王后羿先生,可不是一个人。不过他们的神射武功,却完全一样。

——中国文学作品上,把太阳称为“金乌”,渊源于此。“金”只是形容词,形容太阳的尊贵。

第二个大苦大难是水灾。旱灾发生的年代,史书上没有说明;水灾却是从公元前2297年开始的。比较起来,旱灾面积大而水灾面积小。不过,黄帝王朝时的中国版图,不过现代版图的百分之一,像一颗落花生一样,横压黄河中游地区,头枕山西南部,尾置山东中部,一旦大水为祸,因全国面积太小,所以到处都是一片汪洋。

——后来,中国版图不断扩张,“全国”的意义也跟着不断扩张,黄帝王朝时,从首都到南方边境,不过两百公里,清王朝时从首都到南方边境,却是两千公里。伊放勋先生时代十万平方公里的全国大水,后世子孙一时不思量,大笔一挥,就成了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全国大水矣。

大悲惨时代

公元前二十三世纪的空前水灾,据说是世界性的,不仅在中国,就是西方世界,正是诺亚先生的方舟时代,也到处波浪滔天。

大水从哪里来的?西方的传说是大雨不止,中国史书却没有明确交代。有人说,可能是冰河最后一次融解之后,积水一时流不到大海。但也有人说,根据已知的资料,冰河共融解过四次,第一次距今五十万年,第二次距今四十万年,第三次距今十七万年;第四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平原上的冰河融解罄尽,一寸不剩,距今也有五万年。而伊放勋先生距今才不过四千余年,连边都沾不上。于是,只有西方模式,才能解释。

《中国人史纲》曰:

伊放勋在位的一百年期间,发生了空前可怕的大灾难,公元前2297年,天不停地落雨,河流泛滥,山洪暴发,房屋家畜和田亩都被淹没。中国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大批溺死饿死,残存下来的人逃到高山上嗷嗷待哺,这是中国第一次的大悲惨时代。

《通鉴外记》曰:

龙门( 河南洛阳洛河隘口 )未开,吕梁( 江苏铜山附近山口 )未发,河( 黄河 )出孟门,江( 长江 )淮( 淮河 )通流。四海溟涬( 混茫不分 ),无有平原高埠,尽皆灭之。名曰“鸿水”。民上丘陵,赴树木。

在那么一块落花生般的小小国土上,大旱之后,又有荒年;荒年之后,又有大水,即令嘴巴再硬的朋友,都不忍心说它是一片乐土。然而,孔丘先生政治挂帅,为了达到复古目的,却把这么一个空前的大悲惨的时代,形容成为一个花花世界天上人间。

当时小民们的生活,已陷绝境。

《吕氏春秋》曰:

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 原来的河床 ),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而不达。

伊放勋先生束手无策之余,召集他的臣僚,询问他们能不能物色一位像射下九个太阳的后羿先生那样的人物,来治水灾。臣僚们,包括四位军区司令官在内,一致推荐夏部落酋长鲧( 姒姓 )。夏部落那时扎营在河南禹县,他们的祖先从现在的四川,辗转迁移到中原,世代专业水利工程。姒鲧先生是当时最知名的水利工程专家,中央政府把治水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呜呼,当初后羿先生治大旱时,简单明了,九支神箭射出,九只乌鸦落地。大家都认为姒鲧先生也应创造同样奇迹。这当然不可能,因为那九个太阳来得奇异,是伊放勋先生之前,就一直悬挂天空的欤?看样子似乎不是。盖“三皇”“五氏”神话时代都未提及,而且,假设“古已有之”,大地早烤成一团灰矣。

权力从指缝溜走

九个太阳当然是伊放勋先生时代冒出来的,以现代知识推断,显然的那是欺骗小民的勾当,当大旱已经形成,伊放勋先生宣称十日在天,那就万方有罪,罪不在朕躬,而在太阳。等到大旱将行结束,再教后羿先生站在山顶上胡乱拉一阵弓,射一阵箭,然后,提着九只死乌鸦下山,叫喊说,已经把妖怪干掉啦。

——犹太教也出现过这种节目,摩西先生独自爬到山顶,忙了几天,下山时拿着金牌,上面写着十诫。其迹虽异,其情一也。

在这种背景之下,姒鲧先生先天地注定要担任悲剧角色,后羿先生在大旱终了时才出现,姒鲧先生却在大水正盛时出现,以当时的知识和已有的工具,根本无法担当这种伟大的工程。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姒鲧先生面对的困难,他如果要开凿一个山洞,或开凿一条渠道,既没有黄色炸药可以轰个缺口,又没有铁斧铜锤电子钻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他只有一个方法,就是集中力量修筑堤防。这要比凿山容易,黄土碎石多的是,只要搬运得动,就是现成的材料。

问题是,堤防挡不住洪水的冲击,仍不断继续决口。姒鲧先生是一位有经验的专家,可是他用来对付小川小河那一套,现在完全失灵。然而,促使他死亡的,并不是他治水无功,而是他触怒了权倾中外,正密图篡夺帝位的姚重华先生。

关于姚重华先生的来龙去脉,我们将有专文报道,现在只介绍他当时的权势:他是伊放勋先生的女婿,从一个部落酋长儿子的卑微地位,被岳父大人擢升到中央政府。姚重华先生是一位精密的阴谋家,他进入中央政府后不久,就逐渐地把军事政治各部门,置于控制之下。最初,他排斥他的内弟——帝位的合法继承人丹朱先生,使做父亲的伊放勋先生厌恶亲生儿子。或者是,伊放勋先生并不厌恶自己的亲生儿子,不过已无法保护他矣。伊放勋先生是什么时候发觉权力已从指缝中溜走的,我们不知道,只知道当他发现他已不能指挥重要的执法官员时,为时已晚。为了拯救亲生儿子的生命,他忍痛宣称:“我如果把政权移交给姚重华,国家会得到益处,只我儿一人受到伤害。我如果把政权移交给我儿,国家会受到伤害,只我儿一人得到益处。”

《史记》原文:

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伊放勋先生不得不这样宣布,否则,丹朱先生可能被斩草除根。伊放勋先生誓言:“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丹朱 )。”最后,更擢升姚重华先生“摄行天子事”——代理君王。

斗臭绝技

姚重华先生一旦成了“代理君王”,如虎添翼,下一步要干啥,纵是白痴,也会一目了然,当然是要吞噬伊放勋先生这位岳父大人的宝座。中国君主专制,这时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制度,不过,初期社会结构,习惯上还是父子相传的,黄帝王朝君王的传递情形,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如果不是父子关系,至少也应是兄弟关系,如果不是兄弟关系,至少也是叔侄。在世袭的原则下,女人没有地位,姻亲更插不上脚。姚重华先生了解这种政治形势,合法取得政权,绝不可能,必须使出非常谋略,才能突破传统的约束。迫使岳父大人不断宣传要拱手让位,就是谋略的一部分。

可是,这种宣传,引起强烈反应,一些效忠政府的忠臣义士,挺身对抗。态度最激烈的,就是身负重责大任,正在治理水灾的姒鲧先生。他告诉伊放勋先生曰:“这是一个凶兆,你怎么把国家最高的权位,私自传授给一个无赖?”姚重华先生勃然大怒,他绝不允许一个仅有声望而手无权柄的家伙,破坏他伟大的计划。于是,他指控姒鲧先生治水九年而仍未成功,罪该万死;立即派出杀手,赶到羽山( 山东临沂 )荒山上,把正在汗流满面,辛苦工作的姒鲧先生处决。另一位大臣共工先生也坚持不可把帝位私相授受,姚重华先生把他逮捕,放逐到边荒的幽都( 北京 ),然后就在幽都,砍下尊头。

《韩非子》原文: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

这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型,用君王的手,铲除效忠君王的忠良。姚重华先生为千古权奸,立下漂亮的榜样。为了更彻底地建立威严,姚重华先生再把另外两位潜在的政敌三苗先生、讙兜先生,一并干掉,连同姒鲧先生和共工先生,合称为“四凶”。残杀忠良而又加上丑恶的帽子,姚重华先生是“斗臭”和“丑化敌人”绝技的鼻祖。

“四凶”是总称,姚重华先生又分别赐给他们丑恶的绰号和不同的罪状:

姒鲧——梼杌( 罪状:治水无功

共工——穷奇( 罪状:淫辟

三苗——饕餮( 罪状:不遵王命

讙兜——浑沌

只有兜先生的罪状没有记载,其实用不着记载,事情明白得很,他们真正的罪状是冒犯了权奸姚重华先生,如此而已。

大屠杀之后

大屠杀之后,反对声浪消失在血腥之中。《尚书》曰:舜巡狩四岳,“流共工于幽州,放讙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当然天下咸服,再有不服的,“四凶”立刻变成“五凶”矣。然而最妙的还是孔丘先生,他阁下对大屠杀的解释是:

“伊放勋发现姚重华贤能,并不可贵。发现了之后,一点都不怀疑,摧毁了所有的挑拨离间,甚至诛杀进谏的人,才是真正的可贵。”

原文曰:

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在政治挂帅的大纛之下,手握权柄的人有福啦,真理正义、公道人心,都是他们的,连圣人都站在他们一边,努力化腐朽为神奇。效忠政府的成了叛逆,血腥镇压的反而备受歌颂。历史上斑斑史迹,一开始便被野心家利用,扭曲颠倒,黑变成白,白变成黑,成了一犬吠影百犬吠声的奇观。

到了这时候,篡夺帝位的时机,已经成熟。公元前2258年,伊放勋先生终于下台鞠躬。按常理推测,他阁下下台鞠躬,姚重华先生当然上台鞠躬,他觊觎宝座已非一日,布下天罗地网,更非一天。这个熟透了的苹果,非掉到他早已放在树底下的大箩筐里不可。但关于这场被后世儒家学派知识分子百般赞扬的“禅让”,古书上的记载,过于简略。《史记》只一句话曰:“卒授舜以天下。”其他古书,更含糊其辞,在那里和稀泥,东拉西扯,不知所云。《帝王世纪》曰:“尧取( )散宜氏女,曰女皇,生丹朱。又有庶子九人,皆不肖,故以天下命舜。”《吕氏春秋》曰:“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淮南子》曰:“乃属以九子,赠以昭华之玉,而传天下焉。”

没有一本书记载政权转移的具体步骤,只记载伊放勋先生曾表示过要把帝位让给另外两个人,其中一位是许由先生,他阁下一听说要他当头目,心胆俱裂,怎么,教我跟姚重华对抗呀?卷起铺盖就跑,跑到箕山( 河北唐县北郊二十公里 ),像躲强盗一样躲了起来。其中另一位是子州支父先生,子州支父先生说他自己害了一种“幽忧”的奇疾,搞不来政治那玩意儿。

古书上从没有记载过姚重华先生啥时候曾经拒绝过接班,连装模作样的拒绝都没有。

旅途·囚房·惨死

姚重华先生不但从没有拒绝过岳父大人的让位,反而急吼吼而吼吼急,当一切都布置完成时,伊放勋先生仍然不死,这使姚重华先生震怒。他不能再继续等待,政治本质就是不稳定的,日久恐怕生变。于是,公元前2258年,姚重华先生建议伊放勋先生去全国各地,作巡回视察。这项建议义正辞严,谁都不能说天子不应该去全国各地视察吧。然而,这却是姚重华先生夺取政权大阴谋的最后一击,他要杀岳父大人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公元前二十三世纪,既没有飞机汽车,甚至没有牛,更没有马。我们无法确定伊放勋先生有没有什么代步,即令骑牛骑马,即令坐两人抬的轿子,他也不能承受那种颠簸。呜呼,伊放勋先生根本没有出京视察的理由,有“代理君王”在,天大的事——连杀“四凶”都做了主,还有啥必须他亲自瞧了才算数的?对一个一百一十九岁的老人而言,他宁可坐在家里休息,但他不能抵抗女婿的压力。

于是,到了阳城( 河南登封 ),伊放勋先生在意料中伸腿瞪眼,一命归阴。是在出发途中死在阳城的欤?抑或在归途中死在阳城的欤?史书上没有交代。《帝王世纪》只说了一句:“尧与方回游阳城而崩。”当时首都平阳( 山西临汾 ),距阳城航空距离二百六十公里,在公元前二十三世纪时,是一个遥远的边区。两个城市之间,横亘着中条山脉;越过中条山脉,便是翻滚澎湃、不断决口的黄河;渡过黄河,又是邙山;越过邙山,又要渡过洛水;渡过洛水,还要进入嵩山山脉,阳城就在嵩山南麓,紧傍颍水。这位年迈苍苍的老汉,没有人知道有啥重要大事,非要他亲临不可。然而,姚重华先生知道就行啦。

伊放勋先生糊里糊涂被折腾而死。他是活着离开首都的,回去时却成了一具尸体,而且不可避免地会泄露一点风声,可能引起议论和怀疑,使姚重华先生不敢马上就往宝座上坐。

然而,死在旅途还是幸运的,另一种史料更确定地指出,伊放勋先生不是死于旅途,而是死在监狱。《竹书纪年》说,伊放勋先生被姚重华先生放逐到尧城( 山东鄄城西北七公里故偃朱城 )囚禁,跟他所有的儿子隔绝。伊放勋先生被后世尊称为“尧帝”,尧帝者,好心肠的君王也,而好心肠的结果却是家破人亡,死于至亲的女婿毒手。当他在牢房哀号,如果知道后世的儒家学派会把他的惨死,形容为美丽的“禅让”,他流下的将不是眼泪,而是鲜血。

我们抄录《竹书纪年》原文,作为结束,原文曰:

昔尧德( 政治权力 )衰,舜囚尧,复偃塞( 断绝 )丹朱,不与父相见也。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死于谋杀的帝王,而且沉冤千古,悲夫! mZOuDAVwYkMcUENkX5bJv3MJB2c/n8EcZtS6I7dSjy8TJJFH8y6FgDg2rLkrvu9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