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一切都要从2013年说起。那一年我本科毕业,在一家外企从事管理培训生的工作。由于职位的原因,我有机会在8个月时间内在公司的6个重要部门轮岗,由于工作表现和外语水平还不错,所以由我负责公司从国外引进新技术项目的工作。我在负责新项目的过程中,了解了从基层员工到CEO不同阶段的人对一种新事物完全不一样的看法,这帮助我在短时间内就收获了丰富的职场经验,但在这个过程中的频繁应酬让我开始质疑自己。

在老板的40岁生日宴会上,公司一位资深的前辈趁着酒意对我说,要想在公司晋升快、发展好,不仅要学会喝酒,还要会喝不同颜色的酒:色的啤酒、黄酒,红色的葡萄酒,无色的白酒和绿色的药酒……边说边给我递来5个装有不同颜色液体的杯子,并且先喝为敬。我知道,从小酒精过敏的体质并不能成为拒绝的理由,不喝就是不给领导面子。晚上回到公司宿舍,从嘴唇到喉咙再到胸口,全都是高度酒精带给身体的灼烧感,身上也产生了过敏反应。我彻夜难眠,品味着领导跟我说的这番话,思考着眼前我努力争取来的一切,这是不是我发自内心想要的?

为了找到答案,我开始大量地看书。每个月初发了工资,第一时间给父母转一笔生活费后,我会定投一部分基金,剩下的就是用来买书了。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系统地研究了时间管理理论并付诸实践,将自己每天下班后的时间空出3~5小时用于提升自己并严格执行。一般的安排是运动1小时,学习专业知识1小时,阅读1小时,练习英语1小时,写作1小时。我原以为如果自己能把工作做好,将自己打理好,身边的朋友会很羡慕我,会向我请教与成长相关的问题,我会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等待我的应该是更好的未来……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当时公司有3名管理培训生,人事总监会带着我们去吃午饭,以了解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他问我们下班后会做些什么,我刚想分享时间管理的心得,另外两名同事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就炒炒股,打打游戏,看看NBA呗。逼得我硬生生地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我意识到自己可能不够合群。总监看我没说话,就拍着我的肩膀说:“Kyle,你怎么不说?不过没关系,反正我是不相信你们下班后会看书学习的,我知道那样对你们来说太难了。”然后他又说:“我知道你们都挺上进的,但是在公司工作不要心急,能在7年内做到经理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一般人都花了十多年时间。你们就不要想着能在一线城市买房了,因为我也买不起。”那天我们4个人吃的是虾蟹鸳鸯锅,但食物的美味却掩盖不了我内心的五味杂陈。我终于得到了答案,原来我跟他们不一样,他们不理解我。我不属于这里,我只能离开。

2014年是我几乎每天都坚持时间管理的一年。年底的时候,我将这一年1000小时的时间记录写成了一篇文章《当你下班时,你需要忙些什么?》发在豆瓣上。我想在网络世界里找到理解自己的人、找到同类,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我的高中同学是《城市画报》的忠实读者,毕业后已经很多年没有联系了,因为她在《城市画报》的公众号头条看到了这篇文章,署名是Kyle,阅读量超过10万次,于是她问我这篇文章是不是我写的。这让我们再次联系上对方,这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新媒体的神奇力量。后来事情的发展的确出乎我的意料,文章发出后的半个月内,我收到了上百名读者的邮件,豆瓣吸引了上万人关注,还有几百个新媒体账号找我授权转载这篇文章,于是诞生了多篇阅读量超10万的文章。我的作品成了那几个月全网的爆款,总计阅读量应该是千万级别。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原来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和共鸣,这和我之前所处的环境完全不一样,太奇妙了!这为我后来从事新媒体行业埋下了一颗种子。

大部分读者发来的都是求助邮件,当我认真回复完后,大部分却没有了下文,更不知道有没有后续的行动。这让我很沮丧,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帮到他人。就在此时我收到了一封特别的邮件。

我迫切地希望离开当下的环境,却没有想好去哪里。换另外一份工作?像大学一样折腾一点小生意,靠小聪明混两口饭吃?还是听父母的话回家帮忙,证明自己无法自食其力?这些对于我而言都不是好的选择。文章的意外走红让我见识到互联网的神奇力量,也让我对这个行业充满了好奇与好感。而来自互联网行业的这位读者,给了我对未来的希望,哪怕只有一点点。

第二天,我们约在广州天河城吃广式茶点。我们从哲学聊到了互联网趋势,从三观聊到了时间管理,最后还与对方分享了自己觉得最好的书单。她是浙大的学霸,毕业后放弃国外深造的机会到乡村支教,随后回杭州创业,她的设计公司已经拿到了千万元融资。她退出原来的公司后,来到广州打算二次创业,我算是她在广州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当天晚上回到家,我将我们聊天的内容整理成笔记,给她回复了邮件,内心不禁感叹:“真希望多认识几个这样的朋友。”

后来我们陆续见过几次面,每次都是在交流书单的完成情况和对最新趋势的一些看法,我更多是一个倾听者和执行者。我就像一块无限吸收的海绵,她讲的每件事我都牢记于心,并且高效地执行,以期下次见面交流成果。她是我见到的同龄人中特别优秀却又很乐于分享的人,我很珍惜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2015年,我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我离开了原来的公司,打算换个赛道重新开始。当时我对互联网行业跃跃欲试,但是我没有任何相关经验,也不知道从事什么职业适合自己,担心瞎折腾几年,自己也就彻底废了。有一天晚上,这位朋友给我发来了微信,她决定二次互联网创业,邀请我加入她的初创团队。父母觉得是骗局,这种好事怎么可能落到我的头上,毕竟我只是一个比大多数人勤奋一点的普通年轻人而已。

我父母一直以来都是谨慎派。我第一次跟网友见面的时候,我爸生怕我被别人骗了,还想跟着我一起去饭店,后来被我拒绝了才没有跟着来。当父母知道我打算创业,而且是跟陌生人在一起做互联网时,他们极力反对。我跟他们说:“真的,这可能是我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唯一也是最好的机会了,哪怕失败我也认了,但如果你们不让我尝试,我一定会后悔的。”也许是说这番话时我的眼睛泛着泪光,也许是我的坚持改变了他们的看法,后来我妈对我说:“孩子,你去闯吧,失败了也不要紧,你还有家。”这句话给了我战胜一切的力量。

我花了15分钟,做了这个改变我人生的重要决定,答应这位朋友进入互联网创业公司,成为合伙人。很多人将这个机会称为运气,其实运气的背后是接近3年的积累,是海量的输入和输出,是从不间断的每日精进,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15年,我们4个人撑起了一家公司:CEO负责战略和融资;一位有10年互联网经验、来自微信的前辈负责产品和设计;一位采访过多位中外大咖、有丰富媒体经验的朋友负责内容;而我负责运营和一些其他的事情。

团队优秀不代表你也优秀,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和优秀伙伴们的巨大差距。不想被落下?那就比其他人勤奋几倍吧!

为此我执行了一个“疯狂”的时间管理计划:

创业的前半年,由于融资还没有到位,公司暂时没有进账。我们的办公室用的是投资人的场地,每个人都在花自己的积蓄,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消磨我们几个人全情投入的创业热情。有的时候,我们会去附近的餐厅一起吃饭,吃完就现场开会,一起聊公司的发展方向,连午觉都不睡,下午回去直接实践;有的时候,我半夜睡不着时涌现一个有价值的灵感,因为怕忘记,会立刻记录下来发到群里,10分钟左右就会收到其他几个人留下的几百字长的回复,最后还有“早点睡”三个字。那个时候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每一天都带着希望开启和结束。

公司第一个20万元的收入来自付费社群的灵感,那时我们参加过一些线下游学私塾项目,在几个城市完成了不同模块的学习,还收获了一个高质量的圈子。我们在知乎和豆瓣上也有一些影响力,所以我们决定做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游学私塾项目,CEO负责内容,我来负责总体运营。一切都比想象中顺利,这个项目从构思到实施大概花了1周,有40个人报名,最后付费的有20人,每人收费1万元,6个月在6个城市一起学习4个模块的知识。我们做完这个项目的半年后,“知识付费”这个词才开始出现,这也给我后面做知识付费埋下了伏笔。

后来公司拿到了一笔7位数的融资,我们终于拥有了独立的办公室,团队也顺理成章扩张到了10人,其中一半人有海归背景,一半人是研究生毕业。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公司发展的拐点:究竟是做一家值钱的公司,还是做一家赚钱的公司?公司和投资人希望先做值钱的事情,烧钱做App平台,拿更高的估值,赚钱不着急。商人家庭出身的我,直觉上认为正向现金流更重要,应该先保证公司的存活,再考虑发展。内容变现有流量获取和变现的双重红利,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如果做知识付费,我能替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当时的我们属于最早一批走通知识付费用户增长和变现的公司。而在做App平台拿融资的模式中,我感觉我能帮到团队的地方只会越来越少,我的处境也会很尴尬。因此,在公司熬过了资本寒冬、融资到账后,我向CEO请辞。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已经用最快的速度往前冲;也许方式不对,速度还不够快。对于我而言,我只想保留这段创业经历的美好;第一个加入团队,第一个离开,也算是急流勇退吧。

为什么我更看好基于新媒体的知识付费呢?

我在2015年9月注册了“选择自己”。这个公众号的名字来自我很喜欢的一本创业书Choose Yourself,书里的主人公詹姆斯·阿尔图切尔(James Altucher)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他创业成功过,也失败过很多次。他写过很多书,有自己的博客和采访名人的脱口秀。我也想和他一样做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影响更多的人。我当时组织了几个“选择自己”的社群,给大家做分享。后来我分享的内容讲完了,我就请我的老师们来讲课,提供优质的信息源给我的读者,结果公众号很轻松地增长了几千用户,而且他们还很愿意为老师付费,认同度也很高。

2016年是公认的知识付费元年,和家人在澳大利亚度过一个漫长的春节后,我决定二次创业。当时我在家中的房间里待了一个月,组织了线上团队,请几个老师做个人成长的分享和课程,同时还在更新原创文章,结果一个月就增长了10万用户。因为免费报名的人太多,我怕服务不过来,就干脆组织了第一期时间管理训练营,我讲3节课,收费99元,结果竟然有400人报名,上完课之后的口碑还特别好,那时是真正的红利期。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个需求是可以被放大的。

2016—2018年,是我坐上“火箭”的3年。

这3年,从默默无闻到打造了全网千万用户新媒体矩阵。

这3年,从知识付费领域的无名之辈到跟700多个老师合作,打造了多个100万元销售额的爆款课程,我们的平台“一起听课星球”也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的知名品牌。

这3年,从3平方米的办公室搬到了超甲级写字楼500平方米的办公室。

这3年,从一个人到领导一支近百人的团队,每个成员都越来越闪亮,能够独当一面。

有人会埋怨自己出身不好,天生就是一副烂牌,没有办法改变。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更好版本的自己,因为我就是他们身边的例子和榜样。在故事的开始,我拿着一副很普通的牌,每走一步都是靠自己去争取机会,至少每一步靠的都是自己的选择和努力。虽然现在的我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绩,但的确鼓舞了很多年轻人,让更多的人成长、变好,也许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吧!

Kyle
2020年1月 LJPuw/1psXu4TRIzjH/gURJ9ges2h02pBtbTydZjzV1MpUyIzRKzg98SJYgyW69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