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与二郎神各显神通,不分胜负,太上老君从空中抛下金刚琢,将悟空打晕。玉帝命天兵将悟空押上斩妖台,刀砍斧剁、雷打火烧,却丝毫无损。群仙献策无法,太上老君只好将悟空带回兜率宫,投入八卦炉中,用三昧真火烧炼。不料过了 49 日,猴王依旧活蹦乱跳,并且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最后他跳出丹炉,盛怒之下还打上了凌霄宝殿。
二郎神,名叫杨戬,他是人神结合生下的孩子,师父是名门昆仑派十二上仙之一的玉鼎真人。他力大无穷,法术无边,撒豆成兵,通晓七十二种变化,额顶生有神眼,手持25200 斤的三尖两刃刀,还拥有召唤兽哮天神犬。他血统高贵,是玉帝的亲外甥,但身世坎坷,在传说中曾经力抗天神劈山救母,在不同版本的故事中也曾出手阻挠外甥沉香劈山救母。
古时候把金星早晨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位于西方叫“长庚”。在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中,太白金星是非常重要的神仙,论地位仅在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之下。最初道教中的太白金星神是位穿着黄色裙子、头戴鸡冠、演奏琵琶的女神。明朝以后,他的形象变成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神仙,经常奉玉皇大帝之命视察人间善恶,被称“西方巡使”。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多次出现太白金星的传奇故事,可见他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是道教的创始人,因而被称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是道教的天神、教主,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的宫观中都有设置“三清殿”,而太上老君的塑像摆在最右边。祭祀太上老君的道观一般被称为“太清宫”“太清殿”“老君殿”或“君庙”。民间还有传说太上老君是太白金星的亲哥哥,他们兄弟一同修炼成了神仙。
【解释】 原出自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伏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造句】 他在工作上有降龙伏虎般的能力。
【出处】 《西游记》第六回:“妖猴乃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石卵化生的。当时生出,即目运金光、射冲斗府。始不介意,继而成精,降龙伏虎,自削死籍。”
【近义词】 所向无敌、战无不胜
【解释】 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造句】 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
【出处】 《西游记》第六回:“好大圣!好大圣!着实神通广大!孩儿战不过,又败阵下来也!”
【反义词】 束手无策
【解释】 心怀坦荡,言行正派。
【造句】 我们要做正大光明的人。
【出处】 《西游记》第七回:“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
【解释】 分不出高低胜负。
【造句】 他俩的成绩不分上下,都在班中名列前茅。
【出处】 《西游记》第七回:“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挡,更无一神可挡。直打到通明殿里,凌霄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