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代前言
感恩大师勉励 笃志铁杆中医
——感悟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教诲

2014年7月,我的《思考经方》出版后,曾给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寄去一本,因为邓老长期以来呕心沥血,一直在为振兴中医鼓与呼,忧心中医事业的发展,鼓励中医传承和研读经典,做铁杆中医,我对他老人家是非常敬佩和景仰的。我寄书的初衷,一是想跟邓老谈谈我对当前中医读经典、做临床以及对中医教育等现状的一些看法;二是想请邓老放心,在当今中医西化较重、学术浮躁、忽视中医经典学习和传承的大环境中,还有像我一样的后学在潜心读经典、思考经典、笃信经方。本来并没有奢望邓老能够回信,我知道,邓老毕竟年龄大了,还有临床、指导教学等很多工作要做,不会对素不相识的医生写的信予以回复也在情理之中。

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已经九十多岁高龄的邓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连续给我亲笔写来两封信,对我予以肯定和勉励。

第一封信是2014年8月9日写来的,信中内容全文如下:

毛进军同志:

您好!蒙赐《思考经方》大作,已安收,谢谢!信悉,大作容后细读。

四大经典之传承,是中医药学发展的根本,你努力钻研《伤寒论》,通过虚心学习,信心实践,临床心悟,可喜可贺!衷心祝愿继续按此坦途进军,以取硕果。耑此奉复。祝秋安。

邓铁涛
2014.8.9

邓铁涛教授2014年8月9日的回信

看到邓老的来信,我深深感到邓老如此德高望重的大医,还这样虚怀若谷、谦逊有加地给后学以鼓励,当时真的令我非常感动。

更没有想到的是,邓老又于2014年9月13日写来了第二封信,信的全文如下。

毛进军同志:

您好!你7月26日来信及大作《思考经方》早已收到,由于年老事烦,现在才回信,请为原谅!

你的大作是经临床实践,不断思考的心悟之作,值得表扬。证明中医后继有人,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我们老一辈可以放心。真知实学之医圣之作,不能以时过了一千八百年时间作为中医发展之与时俱进之障碍也。对大作致以祝贺,希继续为中医药之腾飞而努力。耑此。祝秋安。

邓铁涛
2014.9.13

邓铁涛教授2014年9月13日的回信

看完信后,我心情非常激动。一位中医泰斗为中医经典传承发展而殷切寄希望于我们中医后学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望,跃然纸上。

邓老的这些话,对我读经典、勤临证,做一名真正的铁杆中医有重要的激励作用。特别是邓老指出,不能厚今薄古而将医圣古经典视为中医发展的障碍,更应当努力弘扬和传承四大经典这个中医的根本。

四大经典,特别是张仲景及其临床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可以说是中医具有卓越临床疗效的大智慧之著,是实战学术的巅峰之作,诚如邓老所说的那样,是“真知实学之医圣之作”。书中创立的三阴三阳六经(病)辨治大法和经方,历经一千八百余年,救治了无以计数的患者,屡经临证实践检验而至今疗效不衰,实可谓“历久弥新”,无超越者。《伤寒论》六经(病)辨治法度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性和宏观性,其中蕴含的严谨而又圆融的辨治法度,可操作性强,极为切合临床实际。

医圣张仲景是中医临床学术的典型代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学术的根基。在张仲景之前,虽然中医临床学术知识和技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多零星地散见于一些典籍中,或是口耳相传的经验和知识,没有任何一位医家清晰明了、系统地论述过中医辨证论治学术体系。只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才使中医告别了没有规律、没有方法可循的经验医学,有了“方法俱备”、系统的辨证施治准则,以及临证应用经方的法度。

张仲景以前的中医临床术全由张仲景来总结,张仲景以后的中医临床术全赖张仲景以开启。正如明代医家方有执在《伤寒论条辨》中所说:“昔人论医,谓前乎仲景,有法无方;后乎仲景,有方无法。方法俱备,惟仲景此书。然则此书者,尽斯道体用之全,得圣人之经。”张仲景被历代称之为中医临床学术承先启后的医圣是当之无愧的。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保留最完整、最系统、最广为流传而至今仍在应用,且服务人数最多的传统医学。其学术之所以能够流传而没有衰落,正是因为有《伤寒杂病论》系统而科学的辨证施治思想和方法的支撑。

这么好的一部临床学术经典,为什么现在潜心研读并用于临床的医生那么少呢?中医疗效为何不尽如人意呢?

我认为,一是《伤寒杂病论》为经方派的临床学术,言简意赅,虽详于方证而略于说理,不论病因而重于证候反应,但其辨治法度蕴含于条文之中,长期以来被理论掺杂着来解读,就很难学懂,难以应用;二是不少医者的中医功底本来就不深,不潜心研读经典,不明了经方法度,又加之受“古方不能治今病”的影响,怀疑《伤寒论》经方药味那么少,那么简单,能治病吗?三是学风浮躁,中医“西化”现象严重,一些中医医生进入临床后对中医没有自信,不注重中医的辨证思维而热衷于寻求捷径,倾向于以西医的医理、药理思路来开中药。这些现象不能不说是中医经典传承的伤痛。

邓老曾在多种场合中说过,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继承和发展中医,就一定要培养大批的“铁杆中医”。

什么是“铁杆中医”?就是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基础,立足于中医经典,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的人才。他们必须有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辨证论治方法,能运用中医思维和治疗方法为病人解除疾苦。中医一定要端正思想,端正学风,树立中医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疗效自信,这样才能将中医事业发扬光大,济世救人。

邓老在广州“第六期全国经方临床应用高级研修班”上讲过一段话,我认为说得非常精辟:“我们当中医,就一定要坚定信念,一定要有以中医事业为己任的思想……要学好中医,就要认真研读古籍……因为经典是中医的‘根’,是后世各家之源头,必须下一番工夫……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中医整体水平的提高,中医事业的发展,还需要每一位中医人长期不懈的努力。”

在从医的道路上,我将永远不辜负父亲对我的殷切期望,永远牢记邓老的谆谆教诲。我这一生所追求的就是不断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第二十章》),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知行合一,不断地完善自己,继续努力钻研《伤寒论》等经典,在《伤寒》经方医学的坦途上进军,做一名通晓经典、善用经方、有济世救人能力和本领的“铁杆中医”。

毛进军
2020年6月 tB+NLuK/pvVqApsORjlXZIEJywjESZB014ua4EYtR4cslkbXdGGQsy/qw3dGig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