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关于太平洋战争的各种看法

“历史是创造出来的”

大家好。今天就是讲座的最后一讲了,我们要来聊一聊太平洋战争。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肯定有很多想问的问题,果然大家对太平洋战争都很有兴趣。日军在1941年(昭和十六年)12月8日对美英发动突袭之后,这场战争正式开始。在我开讲之前,先来听听各位的问题吧。

——明知道与美国在军力方面差距极大,日本为什么还是发动了战争?我还想知道在战争开始之前,有多少人意识到日本在很多方面都不如美国。

——我也觉得前一讲介绍的胡适很厉害,但是不知道日军有没有关于结束战争的规划?是计划在夺取满洲和东南亚等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以后,经济得到恢复就停战,还是准备和德国、意大利等国一起把战争继续下去,直到掌握世界的主导权呢?我想知道日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从这些问题就能看出来,对于之前的内容,大家都已经很好地消化吸收了,真不愧是荣光学园的学生。刚才提出的这两个问题,也许是很多人都曾经有过的相似疑问,我们就先从第一个问题开始思考吧。不过,为了吊起大家的胃口,我想像电视节目进行到精彩处插播广告一样,先说一下当时日本各阶层在得知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的感想。

最早有关开战的消息,是大本营陆海军部(战争时期陆海军之间的沟通机构)在清晨6点通过广播发布的临时新闻。新闻中的这段话颇为有名:“帝国陆海军于8日凌晨,在西太平洋与美英军队进入战争状态。”

关于普通民众在听到这段话后做何感想,留存下来的相关记录很少。但是,在临近战败的1945年(昭和二十年)左右,有相对多的人都留下了日记。每天为了工作而累得满头大汗的民众,没有太多余力去注意日常生活以外的事情。而与美英开战,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大概也属于那些“日常生活以外的事情”吧。所以,就让我们先来看看坐在书桌前工作的知识分子的反应吧。大家知道学者南原繁吗?他是一名政治学者,曾在战败后担任东京大学校长。南原在开战那天,吟诵了下面的短歌:

超乎人之常识,亦超乎学问,日本起而与世界为战。

短歌的大意是说,日本因为发动这场战争而与世界为敌,这已经脱离了人类的常识,并不是基于理智做出的判断。南原在最高学府里讲授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代以来的政治哲学,对于日本向美英开战的举动,他感到非常震惊。南原通过自身的学识,也就是由知识所得的见解,他在当时就充分认识到了日美之间的国力差距。例如,开战时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12倍,而作为重工业和军工产业基础的钢产量,美国是日本的17倍,汽车保有量则是日本的160倍,石油更是达到日本的721倍。我在这里引用的数据,是明治大学的山田朗教授在《军备扩张的近代史》 一书中列出的。

不过,日本政府倒是没有刻意对民众隐瞒这种巨大的差距。为了激发所谓的精神力量,宣扬用大和魂来克服物质上的不利条件,当局甚至还特别强调了日美之间的国力差距。煽动民众的危机感,也算是笼络民心的一种快捷方式吧。所以我们还需要把认识到国力的巨大差距,与因为国力的差距而反对战争这两件事,区分开来。不过,我们至少可以确定,像南原这样的知识分子并不认为开战是理智的决定。

另一方面,自然也会有人在认识到巨大的国力差距以后,仍然积极地支持开战。毕竟要是没有那种人的话,国家也就不会故意强调日美之间的国力差距了吧。虽然美国的国力压倒性地超过日本,但是日本政府仍然走上了开战的道路,这些支持者也算是“功不可没”了。关于这一点,我想再介绍一个人物,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竹内好?

——好像是研究中国文学的。

没错。虽然单名一个“好”字,有点像女性的名字,但他是个男人。在“九一八”事变爆发的1931年(昭和六年),竹内就读于当时的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科。1937年后的两年间,他在北京留学。当时,竹内的研究对象中国正在与日本打仗,他也真是辛苦呢。

竹内听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消息后,好像还有点感动。因为这场战争不是以中国为对手,而是与强大的美国、英国作战,他对这一点感到满意。不过,在日本向美英宣战以后,一直以来都没有对日本宣战的中国国民政府也随之向日本宣战了。所以,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对手并不只有美英,其实也包括中国。在开战8天以后,竹内在自己主持的杂志上写下了题为《大东亚战争与吾等的决议》的文章。

历史是创造出来的。世界在一夜之间改变了面貌,而我们则亲眼见证了这一变化。

在感动地颤抖的同时,注视着那一道如同彩虹般的光芒的前方。……宣战诏书下达的12月8日,日本国民的决心在一起燃烧。可谓神清气爽。……老实说,对于日中战争,我们实难赞同。疑惑困扰着我们。……至今依然怀疑,我国是否在以建设东亚之名,行欺负弱小之实?……面对这一变革世界历史的壮举,仔细思量,日中战争可谓一个无足轻重之物。……大东亚战争巧妙地让日中战争完结,然后使其在世界舞台上复活。现在,我们正是要完成大东亚战争之人。(《中国文学》八十号,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

怎么样,相当惊人吧。大约在开战的同时,竹内动情地感叹道:“历史是创造出来的。”现代人一般都认为,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如同泥沼一般的中日战争非但没有结束,反而更加扩大了,而当时竹内的认知却完全不同。

“中国通”竹内认为,日本与中国的战争无法让人感到名正言顺,而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对抗的是强大的英美,所以并不是欺负弱小,而是一场光明正大的战争。竹内在文章里写道,自己对于战争感到“神清气爽”。在小说家兼艺文评论家伊藤整的日记中,也能找到相似的看法。他在开战的第二天 ,也就是12月9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每个人都面带喜色,颇为快活,与昨天完全不同。”1942年2月15日,英国在亚洲的重要据点之一新加坡陷落,伊藤在日记中写道:“这场战争让人感到明快。……国民之间平均地分享幸福和不幸,国内的这种情绪确实较中日战争之前变得更为明朗。大东亚战争爆发之前那种沉重的苦闷感也逐渐消失了。这真是一场好战争。心情愉悦。”在他看来,太平洋战争居然是开朗快活的。

那么民众又是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呢?中央大学名誉教授吉见义明的著作《草根法西斯主义》 ,收集了一些当时民众的信件和日记。在这里,我们就来引用其中的几段。山形县大泉村的佃农阿部太一在开战当天的日记中写道:“终于开始了,感觉全身都紧绷了。”袭击珍珠港的战果发表后的12月10日下午,他专门停下手中农活,用半天的时间“看了报纸”。通过短短几行字,我们不难想象这个人被辉煌的战果所吸引的样子。

小长谷三郎是横滨市高岛站的一名站务员,开战当天他的心情是这样的:“听到站长宣布这一消息的瞬间,我们就已经告别了昨天的悠然心情。内心仿佛归于平静。”可以说,除了南原繁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反应之外,知识分子竹内好、小说家伊藤整、农民阿部太一以及站务员小长谷三郎等人,对于开战的反应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天皇的担忧

刚刚的内容,相当于对第一个问题回答了一半。另一半因为涉及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之后的一年里,日本与美国之间对立加深的过程,以及几个国策的决定过程,所以我们留待稍后再详细说明。

我们暂时先把话题转到刚才的第二个问题,日本对于结束战争的规划。日本是不是准备像德国进攻苏联,一路打到距离莫斯科只有30千米的地方那样,进军美国的华盛顿或是英国的伦敦呢?事实上,就算是轻率无谋的陆军,也没想过这种事。既不同于领土互相接壤的欧洲,也不同于核战争时代的互相毁灭,当时陆军取胜的如意算盘是,通过让敌国的国民对继续战争感到厌恶,从而引导战争走向终结。不过,与其说这是冷静的判断,不如说只是陆军的一厢情愿。

昭和天皇可能是最关心如何结束战争的人。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军部曾在天皇面前夸下海口,扬言这场战争只要3个月就会结束。但是,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中日之间已经持续了4年的战争,而且仍然没有结束。对天皇来说,新的战争如果又一次迟迟无法结束,无疑是非常令人头疼的。1941年9月5日,天皇向首相近卫文麿、参谋总长杉山元和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反复确认,计划在对美开战的同时发动的“南方作战,能够如计划的那样顺利进行吗?”“你们觉得登陆计划会那么轻松吗?”

军方则无论如何都要说服因为战争的对手是英美而感到害怕,对开战显得消极保守的天皇。为什么军方在1941年9月的时候会这样焦躁呢?通过9月6日御前会议上决定的《帝国国策执行要领》这份文件,可以找到原因。御前会议是臣下在天皇面前决定重要政策的会议。在9月的这次御前会议上,内阁方面的出席者有首相近卫文麿、枢密院议长原嘉道、陆相东条英机、外相丰田贞次郎、藏相小仓正恒、海相及川古志郎及企划院总裁铃木贞一,而负责作战计划和军队指挥的统帅部则由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参谋总长杉山元、参谋次长冢田攻,以及军令部次长伊藤整一出席,决定的文件上有他们的签名。

陆军在为这次御前会议准备的资料中写道:“正在准备的战争以英、美、荷为对手,目标是驱逐东亚的英、美、荷势力,确保帝国的存续与安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

日本计划在军事、经济及政治等方面与亚洲其他国家建立紧密的联系,而英、美、荷等国反对日本的这种野心。日本如果在这个时候退让,美国在军事上的优势就会日益加强,而日本的石油储备则会日益减少。也就是说,开战时间如果推迟一到两年,日本的劣势会更加明显。

紧接着,军部突然讲了一个历史故事,大家知道是哪个时代的事吗?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军部居然突然说起了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时代的事。他们提到了“大坂冬之阵”。虽然现在都把“大坂”写作“大阪”,但在明治以前,其实都是写作“大坂”的。在9月6日的御前会议上,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以冬之阵为例,对天皇在内的与会者进行了如下说明:

可避免的战争就没有必须开战之理。但是如果像大坂冬之阵那般,在取得和平之后的第二年夏天到来之时,被迫在不利形势下再战,为了皇国百年大计,窃以为不应如此行事。

永野举大坂冬之阵作为例子,认为虽然并不是无论如何都要开战,但是为了日本的将来,绝不能像丰臣氏被欺骗那样,在陷入绝对不利的状况后再开战。1614年12月20日那个冬天,丰臣秀吉所率军队与德川家康军队在大坂冬之阵以后进行了和平交涉。德川家康表示今后就和平了,所以丰臣氏的据点大坂城也不再需要坚固的石墙和壕沟了,于是半强迫地要求丰臣家解除了大坂城的部分防御。然而在第二年的夏天,德川家康再次发动战争,歼灭了丰臣氏。当时的这段历史通过评书等方式,成了众所皆知的故事。

到底是维持现状不开战,最后像丰臣氏那样被击败瓦解,还是赌一赌有七八成胜算的首战大捷呢?如果只有这两个选择,可能还是寄希望于开战比较好。听到军部搬出这种历史教训,天皇的意志也终于动摇了,也开始怀疑正在与美国进行的外交交涉会不会让日本如丰臣氏一样被欺骗,他也渐渐地倾向于军方的判断。

1941年10月18日东条英机出任首相后,天皇下令让海陆军课长级别的官员们制定“促使对美英荷蒋(即蒋介石,亦指当时的中国)战争终结的相关腹案”。虽然东条对部下宣称,这是为了向天皇进行说明而准备的材料,但是,这一腹案的内容还是非常糟糕,几乎完全把目标达成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由日本居间调停苏德之间的战争,然后让德国集中战力对付英国。这样一来,就能先迫使英国屈服,英国一旦屈服,美国继续作战的意志就会被削弱,战争就有可能结束了。可以说,目标实现的希望全在德国的表现。德国全力对付英国的话,英国大概会投降,美国则会放弃战争的打算。这种一厢情愿的主观愿望需要反复达成好几次,这个计划才会成功。

为什么这些人会认为1941年6月22日爆发的苏德战争,能够因为日本的调停而结束呢?今天再来看这一点,大家恐怕会觉得难以置信吧。当时的日本政府积极地对民众宣传,说英国、美国、荷兰、中国都是信奉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些邪恶国家的国内,都是资产阶级在压榨劳动者和农民。日本因此就一厢情愿地认为,苏联是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在经济政策上,实行由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反对西方的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一点上,苏联与德日是一致的。

数字魔术

参谋本部第二课是制订陆军作战计划的部门,为了说服天皇,他们也准备了相关文件。1941年10月19日,一份题为《关于在对英美荷战争初期与数年后的作战观点》的资料,对作战物资的损失情况进行了预测:开战初期,会因为破交战 与敌方航空兵而损失相当数量的物资,但是情况会逐渐好转,最终“可以在战斗的同时,培养自身力量”。这份资料列出了运送物资的运输舰、海军舰艇和飞机的补充速度,以及战中损失的舰船和飞机的数量,并得出了没有问题的结论。然而,这一估计是不正确的。

例如,当时日本拥有的运输船总量约为600万吨,与军需相对的那些支持国民生活所需的物资就是民用了,运输民用物资所需的船只大概是300万吨。即使是战时,也必须有一半的运输船用来运输民用物资,否则民众的生活就会无法维持。然而,开战以后,为了将士兵与军需物资运送到南方,民间船舶也必须协助陆海军进行相关的运输作业,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征用船只。这就意味着民用运输船会不足。陆海军一开始表示,只在战争初期的6个月征用民用运输船,之后就会归还。但是,陆海军的这种保证完全就是空话,开战以后,根本没有归还征用船只的余地。随着运输船的数量逐渐出现缺口,不仅是战略性物资,就连从殖民地朝鲜运来的米、殖民地中国台湾运来的砂糖以及日军统治下的中国华北地区运来的盐等生活必需品,也逐渐不足了。

除了军民之间的互相争夺,日军对于被潜水艇击沉而无法使用的船只比例(即损耗率)的估计也过于乐观了。日本计算损耗率所依据的资料,居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德国潜水艇攻击的英国船只数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两年了,为什么日本还没有欧洲战争的相关资料呢?真是乱来。海军军令部于1941年6月完成的《现今情势下帝国海军应采取之态度》这份资料中,估计战争第一年的船只损耗量为80万—100万吨,第二年为60万—80万吨,第三年为70万吨。然而,实际的情况是,1941年12月到1942年12月的战争第一年为96万吨,第二年为169万吨,第三年为392万吨。除第一年的数据大致在预测范围内,第二年、第三年的估计都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因为军方认为,如果开战,就得尽早下定决心,所以阐述的基本上都是带着很强主观愿望的预测。1941年11月5日,在进行最终开战决定的御前会议上,文官代表的枢密院议长原嘉道质疑道:“南洋的敌舰不会对物资运输造成影响吗?”负责物资运输的企划院总裁铃木贞一表示,“船舶的损害是陆海军共同研究的结果”,断然表示不会有问题。

不过,仅凭上述内容,倒也不能认定日军完全是在胡说八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实状况也确实远远超出了日本的预期。

进入战时状态以后,美国爆发了惊人的军工生产能力。1939年时,美国一年只能生产2141架飞机。相比之下,日本的产量是美国的2倍以上,每年能制造4467架飞机。但是,在美国全力投入战争后,日本的优势就瞬间消失了。1941年,美国制造了19433架飞机,日本则只有5088架,美国的产量已达到日本的4倍,而且美国的这种巨大优势一直维持到了战争结束的1945年。由此可见,美国这个民主国家在遭受别国的挑衅并决意反击后,会迸发出多么强大的力量。日本完全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 ZNqeTUMY1l/45bUBo1QLh1VkPpl6VEk8vnYol7wwX2fIyliMktESh4W7xfwbR11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