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甲午战争之后

战争的“效用”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日俄战争。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帝国主义时代战争的“效用”。日俄战争作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有什么“效用”呢?在这场以俄国为对手的战争中,日本在非常勉强的情况下获得了胜利,结果是使日本成了可以在欧美等列强国家设立大使馆的国家。在那个时代,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弱小国家是无法在大国设立大使馆的,而只能设立公使馆。以日本与英国的关系为例,日本驻英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是在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12月。那一年9月,日俄两国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日本的国家地位因此立刻得到了这样有形的提升。在那个时代的国际社会中,实际上是有着严格的上下关系的。

第一章已经提到过,在清朝与日本开战之前,英国已经与日本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内容包括废除领事裁判权、提高关税税率以及平等的最惠国待遇等。也就是说,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前,就已经废除了一部分不平等条约,剩下的一个目标,就是彻底恢复关税自主权,这一点在日俄战争结束以后的1911年也达成了。

从这一点来看,或许可以说日本通过甲午战争,首先实现了在亚洲的独立,又通过日俄战争,进一步达成了从列强势力下独立的目标。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日俄战争则是1904年开始的,其间刚好隔了10年。这相当于日本在10年时间里通过两次战争,一步步地达成了独立的目标,不得不说这种做法还挺“脚踏实地”的呢。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可·皮第(Mark R. Peattie)在他的《殖民地——帝国50年的兴亡》 一书中,揭示了日本政治家在战略思想和安全保障观上广泛存在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政府官员和议员们都赞同这种通过实力把不平等条约一个个废除的策略。但这里不能忘记的是,山县与施泰因教授两人之间所谈论的,关于朝鲜半岛对于日本的重要性。大家可能会觉得,朝鲜半岛问题不是已经通过甲午战争解决了吗?事实上,在朝鲜半岛与日本展开对抗的并不只有清朝,俄国与日本之间也存在着问题。

我们观察日俄战争开战的过程就可以发现,朝鲜半岛问题再次让日本感到烦恼了,朝鲜问题这一次作为动摇岛国安全保障观的问题浮出了水面。施泰因关于不要让第三国占领朝鲜半岛的警告,因为日本与俄国的紧张关系而再度浮现出来。这就是今天要讲的最重要的内容。

虽然日本通过日俄战争达成了修改不平等条约这一目标,但是这场战争最重要的结果,其实是在战争结束5年之后的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日本吞并韩国,使其成为自己的殖民地。这意味着作为岛国的日本,通过把与中国和俄国接壤的朝鲜半岛并入国土,拥有了与欧亚大陆相连的土地。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夺走的土地是台湾与澎湖列岛,这些殖民地都是岛屿。因此,这一点可以说是很大的变化。

附带说明一下,到现在为止的内容,我们都使用朝鲜这个称呼,这是因为朝鲜的正式国号是大朝鲜国,简称就是朝鲜。但是,朝鲜在1897年已经将国号改为大韩帝国,所以在甲午战争之后到日俄战争之前的这段时期,当时的日本多将朝鲜称为韩国,将朝鲜半岛称为韩半岛。

什么是新型战争

首先,让我们确认一下日俄战争的规模。在不同的资料中,关于这场战争的数据各不相同。在大约一年半的时间里,日本与俄国都出现了超过20万的死伤者。

在进入正题之前,让我们先想一想,对于俄国来说,日俄战争是什么样的战争。这一点也相当有趣。在日俄战争中,俄国方面有一位年轻的少将斯维青 ,战争爆发时,他尚在俄国参谋本部所属的研究机构学习,之后随军出征。在沙俄政府垮台之后,他在苏联军中任职,并成为研究对日战争准备的战略家。

1937年,也就是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那一年,斯维青以《20世纪最初阶段的战略:1904—1905年的陆海战争计划与作战》为题,回顾了日俄战争的创新之处,非常有意思。我是通过庆应大学的横手慎二教授的研究了解到这一点的,当时非常兴奋。斯维青这样写道:

日本计划的核心是运用不同的军队,也就是发展陆军与海军的协调合作。通过这种协调合作,达成陆上战略的基本,同时运用军事力量这种思想则被排除。日军的展开并非是同时性的,而是阶梯式的,本质在于陆海行动的协调合作。

听起来很费解吧?文中所说的“达成陆上战略的基本,同时运用军事力量”,是指在比日俄战争更早时期的1870年,德国(当时是普鲁士)与法国作战时所采用的,堪称陆战经典的以大军包围歼灭对手的作战方式。而在日俄战争中,日军并未采取这种德式战略,而是采取“陆海行动的协调合作”。也就是说,对于战略家斯维青而言,陆海军共同作战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斯维青所讨论的陆海军共同作战,具体是指什么战役呢?

——日本海海战?

因为陆军没有参与,所以日本海海战不能说是共同作战呢。提示一下,这是在《二百三高地》(东映电影,1980年上映)等电影中一定会出现的场景,日军与俄军围绕要塞和堡垒所进行的绞肉机般的肉搏战。欸,大家没看过《二百三高地》啊……确实,当时各位还没出生呢。那换个提示,是由乃木希典担任司令官的战役,这样能答上来了吗?

——旅顺战役。

是的,就是这个了。当时,对俄国来说极为重要的舰队正停泊在辽东半岛南端的大军港旅顺,乃木就是负责攻略这一要地的陆军第三军的司令官。当时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被编为第二太平洋舰队,正驶向远东地区,对日本海军来说,其无论如何都要避免这支庞大的舰队与停靠在旅顺港的俄国舰队会师。因此,海军非常希望陆军可以攻陷旅顺要塞,再从这里炮击停泊在旅顺港的俄国舰队。这正是斯维青所写的陆海军共同作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对马海战中协助东乡平八郎指挥作战的作战参谋秋山真之。这个秋山当时天天给乃木写信,请他一定要攻下旅顺要塞。以下是1904年11月30日秋山写给乃木的书信,我把难读的部分修改成现代文了:

从大局出发,能否占领二〇三高地,实际上是关乎国家存亡的,请务必断然实行。……为了攻略旅顺,即使损失四五万勇士,也不算太大的牺牲。若此战对敌我而言都关乎国家存亡的话,就应该如此。

秋山在信中说,尽管这场战争会牺牲四五万名陆军士兵,但因为关乎国家存亡,所以,乃木先生,拜托了。面对这样的重托,陆军无法无动于衷。总人数达到13万人的第三军在经过3次总攻之后,死伤人数达到了七成(阵亡15390人,受伤43914人,另有病人约3万人),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但是,结果终于如秋山所愿,陆军赶在1905年5月的对马海战之前,在1月攻陷了旅顺。

说到旧日本军队,脑海中总会浮现这种印象:陆军与海军的关系极为恶劣,互相争夺着物资与预算。但是,从战争对手的角度来观察的话,或许更能正确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

“二十亿钱款和二十万生灵”

接下来,先让我们简要地了解一下日俄战争对于日本社会的意义。因为在讨论导致开战的原因之前先掌握这一点,可以更明确地理解我们学习日俄战争的意义。

仅旅顺战役就出现这么多的死伤者,所以日本从日俄战争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总是说自己是付出了20万人的牺牲及20亿日元的军费,才终于得到了满洲 。事实上,这个说法出自山县有朋在日俄战争结束4年后,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所写的《第二对清政策》这一意见书中,他在其中就用了“二十亿钱款和二十万生灵”的说法。大概“二十和二十”说起来比较简洁有力吧。

把时间推进到1931年(昭和六年)的“九一八”事变前后,当时也有“守护二十亿资源和二十万生灵得来的满洲权益”的说法。昭和时期,当日本与中国因满洲权益而发生争执时,日俄战争的记忆被迅速地从日本民众的记忆中唤醒。当情势进一步发展,日本在1933年3月退出了国际联盟。在退出国联之前,日本的全权代表松冈洋右在国际联盟的会场上发表了这样一些言论,即日本通过《朴次茅斯和约》从俄国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权益,而中国也承认了日本的许多权益,所以关于满洲权益,中国的主张是错的,日本才是对的。当然,对于松冈洋右这种“中国有错、日本没错”的主张,从历史上来看是否正确,我们会在之后讲述“九一八”事变的部分再来详细说明。

总之,请大家先记住,“九一八”事变其实是源自中日之间围绕着日俄战争的记忆进行的斗争。学习日俄战争的意义,其实也是思考昭和时期战争的起源问题。

施泰因的预言恐成现实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提到,甲午战争之后,由于俄国、德国和法国的干涉,日本只能把在《马关条约》中得到的辽东半岛归还给清政府。三国干涉还辽不仅让日本丢了面子,还极大地影响了朝鲜和清朝日后对待日本的态度。

简单来说,就是产生了“日本这不是挺弱的吗,还不是只能听俄国的话”这样的想法。在朝鲜政府内部,对日本不满的势力集结在闵妃(明成皇后)周围。计划接近俄国的亲俄派势力也在朝鲜政府内部增加。这种转变在甲午战争结束3个月以后的1895年7月就已经开始发生,对日本来说,这种情况相当严峻。

日本方面非常震惊,并采取了非常残酷的行动。原陆军中将(1887年转为预备役)三浦梧楼作为公使被派往朝鲜。三浦计划重新拥立大院君,于是派遣公使馆卫兵入侵景福宫,发动了暗杀闵妃的乙未事变。这是无可辩解的野蛮行径,属于干涉别国内政的政变。他的打算是,除掉亲俄派的核心人物闵妃,从而让朝鲜政府内部愿意与日本合作进行改革的人重掌政权。

身为王后的闵妃被杀,朝鲜方面不可能坐视不管。聚集在闵妃周围的亲俄派安排国王高宗到俄国公使馆避难,亲俄派依靠俄国的势力,重新掌握了政权。真是可以拍成电视剧的激烈斗争呢。在这样的情况下,朝鲜在1897年10月将国号由大朝鲜国改成了“大韩帝国”,开始了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各种改革,又在1899年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大韩国国制》,共九条。其中第一条明确:“大韩国乃世界万国公认自主独立之帝国。”请大家注意“自主独立”这个词。

当朝鲜把国号改为大韩帝国时,首先对其加以承认的就是俄国。但俄国没有立即表现出把韩国变成自己的保护国,或是要牵制日本的明显意图。这个时候,俄国最在意的是中国的东北地区,也就是满洲。

虽然借由甲午战争的胜利,日本在朝鲜半岛貌似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地位,但是也仅仅维持了一小段时间。紧接而来的是,韩国对于现代化的摸索以及日本与俄国之间围绕韩国的均势对立状态。

当初是俄国发起了三国干涉还辽,所以可以想象甲午战争之后清朝与俄国的关系应该会不错,而促成这一局面的就是李鸿章。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俄国的对华政策。俄国仿佛是在呼应李鸿章的亲俄政策一般,对中国的政策也活跃起来。刚才提到,相对于朝鲜,俄国对满洲更有兴趣。俄国对处于西伯利亚南方的中国东北表现出这样的兴趣,这一点非常有意思。

1896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礼。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专使出席,据说还收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贿款。2005年10月,我曾经在莫斯科逗留一个月,其间游览了克里姆林宫钻石馆,里面的财宝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看着那些堆积如山的财宝,真会让人不禁去想:“如果收到这样的宝物作为贿赂,大概会把灵魂都卖掉吧。”以李鸿章的这次访俄为契机,1896年6月,清政府与俄国签署《中俄密约》,又称《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日本则称之为《露清防敌相互援助条约》。条约规定,当日本进攻中国或者俄国领土时,两国将一致对日。这是一份没有被公之于世的秘密条约,也是非常明确的对日攻守同盟。

这份条约把从黑龙江、吉林两省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东清铁路(中东铁路)铺设权许给了俄国和法国的银行。也就是说,俄国现在能够铺设铁路横跨中国东北地区。1898年,俄国又以清政府对日本赔款的援助作为担保,获得了旅顺和大连湾25年的租借权,以及一直延伸到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大连的东清铁路南部支线的铺设权,这部分铁路就是之后的南满铁路。

现在我想问问大家,对于旅顺、大连租借权的问题,我为什么会用“竟然”这样强烈的用词呢?

——因为俄国通过三国干涉还辽让日本放弃了辽东半岛,现在俄国却从清朝那里夺走了,真是太狡猾了。

啊,确实是这样。这一点可以说是深刻了解当时日本国民的心情而发出的感叹。还有其他的吗?

——因为施泰因的警告恐怕会变成现实。

非常好。如果听到这个回答,坟墓里的施泰因教授也会喜极而泣吧。施泰因对山县说过:“西伯利亚铁路本身并不可怕,因为抵达东亚地区的西伯利亚铁路必须通过中国领土。这对俄国来说,是一个限制因素。”然而,这个限制因素现在却部分消失了。如果清朝与俄国进一步合作,由清朝与俄国的合资公司来铺设东清铁路及其南部支线的话,对于俄国的限制因素也就完全消失了。虽然不是在朝鲜半岛的东侧,但是俄国会在辽东半岛的南端拥有一个不冻港,也就是说,俄国现在可以在远东海域建立海军基地、部署海军了。关于铁路的铺设,清政府与俄国分别在1896年和1898年签订了《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这些条约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简直就像噩梦。 IVcvnBq4U1pzPKtoZKdpE1wjriIReAdcUl7yK6/vtuZjcDtFFrh1uYWfzV48wCM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