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企业工作的人,一般都从做具体业务或技术开始,资历积累到一定时候才有机会领头做项目。根据我亲身经验和观察,只有极少数佼佼者能够凭着踏实苦干和超常情商、智商把项目做好。大型企业里失败的项目比成功的项目多得多。我亲手经历的项目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我以前都没有办法从方法论上厘清项目成功和失败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我有幸参加了肖杨老师的培训课,肖杨老师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我打开了如何做好项目管理的一扇门,有相见恨晚之意。近日,我又有幸先拜读了肖老师的新作《微权力下的项目管理》,内容博大精深,帮我解开了20多年项目管理中苦苦不得其解的一些疑难问题。我认为,这本书是一部对做好中国文化下各类企业项目管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佳作。
如今项目管理的机遇和挑战无处不在。外国的一些项目管理思想相对成熟,但是并不符合中国的实情。生搬硬套外国管理模式和方法必然水土不服,问题百出。项目经理在微权力下,如何打赢缺兵少粮的攻坚战,是我们项目管理人员乃至企业管理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陈道斌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总行融e联中心总经理
中央财经大学客座教授
作者提炼多年管理咨询和项目管控经验,整理出一整套适合中国环境和复杂人际关系的管理体系。从痛点入手,拨云见日,快速提升项目管理者的能力。本书中讲述的六步法全面介绍了现阶段完善的过程管理和结果论证,能很好地指导项目管理执行,是一本引领大家快速领悟项目管理精髓并走向成功的好书。
——王超 金砖财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综合管理部部门总监
从关注“事”到关注“人”,从重视“工具”到重视“视角”,肖老师的这本书让我从另一个层面观察变革项目中遇到的矛盾与问题,原来的不解瞬间清晰。“环境的制约因素”让我看到了西方与东方的不同,接地气的管理思路更利于实现目标,统一思想,管理问题迎刃而解;分析“负”收益,让自己变坚韧;小步快跑,能更有效地达成“正”收益。
——毛婧 金风科技研发中心能力管理中心 PMO主管
舶来的西方主流项目管理方法论一直在中国水土不服,举步维艰。面对如此尴尬之局面,作者发出“走自己的路”的呐喊。这是一本关于如何突破传统模式,在中国国情土壤里培养具有本土特色的项目管理方法的好书,为项目管理者开展项目工作提供了创新、务实、落地的思维方式、知识和实践参考。
——罗伟 北京顺景园林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运营总监
多数企业引入项目管理,是认为这是一套能把工作做好的工具、方法,但实际中往往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项目首先是种组织形式,是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创新,能否拥抱这种有别于传统职能化架构的组织,是成功的第一步。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切入,系统化地提出了一套适配中国企业文化的项目管理体系,论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龙世滔 招商蛇口集团创新发展中心IT首席架构师,招商局(深圳)
进口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肖杨老师在书中结合自己多年的项目实战经验,生动、形象地描述了PRINCE2和PMBOK的区别和相通之处;融合多门项目管理相关学科,阐述了中国项目管理的实践和落地方法。我在工作过程中,基于肖杨老师的项目管理理念,深刻体会和理解了项目管理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受益匪浅。
——孙白 北京天源科创风电技术有限公司总工办项目管理工程师
我是肖杨老师的忠实粉丝。我个人是从台资企业转到民营企业做项目管理的,刚开始时,由于不了解民营企业的文化,犯了很多错误,工作开展举步维艰。很幸运结识了肖老师,跟着肖老师学习了“微权利下的项目管理”。他帮我厘清了思路,并成功解决了很多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使我少走了许多弯路。在这本书中,肖老师淡化了理论知识,更多地阐述了项目管理方法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实践,对于中国文化下的项目经理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张新爽 北京雷格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PMO项目管理办公室经理
近年来,国有科研院所沿袭的经验管理被各种经典项目管理理论所冲击,兼具不同管理理念的项目管理方法和体系应运而生且不断更迭,令人眼花缭乱。本书可以帮助我们看清项目管理的本质和精髓,有力地支持我们开展管理框架设计和项目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王川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科研管理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