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大数据浪潮迅速席卷全球。短短数年间,大数据应用在政府管理、新闻传播、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蓬勃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新的联系和规律被不断发掘,而传统的思维和模式则被纷纷颠覆:谷歌搜索比医学家更早地预报流感趋势,社交网站比朋友更熟知我们的性格特征,数据分析师比客户经理更了解市场的消费风向……这些都得益于大数据技术,一切信息都可能被深入利用,并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为了发挥大数据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实施了大数据发展规划,开启了国家间的“大数据竞赛”。在国内,贵州、北京、安徽等地也先后将大数据作为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打造“数据高地”。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国家大数据战略纳入我国“十三五”规划。这些变革都标志着我国已经步入了崭新的“大数据时代”。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敏锐的金融行业正在积极拥抱大数据技术。大数据金融应运而生,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变革。首先,大数据金融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源泉。从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异军突起,到量化投资的日渐风行,再到证券公司与科技公司的强强联合,革命性的产品服务和经营模式层出不穷,形成了百舸争流、竞相开拓的新局面。其次,大数据也给金融行业带来了大挑战。难以察觉的隐私泄露、猝不及防的鲁莽行为、无处不在的数据风险……诸多因素不仅扩大了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也带来了新的信息风险,为大数据金融的良性发展埋下了隐患。最后,机遇和挑战的冲突也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动着监管内容、监管方式和监管体系的不断升级。
在大数据金融的业务实践高歌猛进之时,大数据金融的理论研究却发展滞后。火热的市场,缺少冷静的审视与思考。先行的实践,急需理论的跟进与夯实。大数据金融为何兴起,又将如何发展?分散在金融行业各领域、各公司的大数据实践是否可以凝练出普适性的模式和理论?类型众多的大数据金融风险是否存在系统性的治理框架?立足于本土的大数据金融实践,中国金融行业如何实现持续的业务创新和模式升级?在大数据金融的发轫之初,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价值,更能够为大数据金融的实务发展提供指导性的意见。但放眼国内,尚未有相关著作问世,实为憾事。为此,我们撰写了这本《大数据金融》,希望能在这一领域作出绵薄的贡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结构设计和内容写法上,本书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内容系统全面。本书构建了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框架,全面涵盖了国内外大数据金融发展的主要领域和最新成果。在这一框架中,本书划分了银行、保险、量化投资、资产管理、金融监管、国家金融安全6个细分领域,对大数据金融在每个细分领域的影响进行了详尽分析,从而为读者提供了大数据金融全景式的介绍。
(2)研究扎实深入。本书并非是对现有实践经验的简单搜罗与陈述。相反,在归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书侧重对大数据金融的发展态势和发展前景进行深层次、理论性的探讨和研究。在每一个细分领域,本书都总结、提炼了大数据金融的发展模式,发掘了现有问题,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3)案例丰富生动。在理论研究之余,本文也为读者呈现了国内外大数据金融应用的大量真实案例,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这些鲜活生动的案例缩短了读者与市场的距离,有助于读者更加准确、深入地理解本书的各部分内容。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作者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和新闻资讯,在此向这些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本书的写作也得到了研究生钱智俊、李刚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大数据金融的发展日新月异,且作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