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骑兵的彭城奇迹

但奇迹真的发生了。对于项羽而言,彭城之战的军事奇迹成色甚至要高于他军事生涯的封神之战——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近十万楚军大败20万秦军,而彭城之战是项羽带了三万骑兵就打垮了刘邦号称的近60万大军。

如果说刘邦八个月来的东进是战略层面的漂亮闪击战的话,项羽的彭城之战则可能是中国战争史上在战术层面中最精彩的闪击战。

汉王二年(前205年)四月,项羽在战略上四面楚歌,以一支孤军对抗全天下的极端不利处境下,留下诸将继续攻齐,自己亲率三万骑兵从齐国战场长途奔袭彭城,首先在薛郡一举击溃樊哙的堵截,乘夜迂回到彭城以西拿下了萧县,堵住了刘邦联军西去的归路,而此时对灭顶之灾全无知觉的汉军上下还沉浸在即将横扫楚国、一统海内的大梦中,以刘邦为代表的汉军上层更是终日“置酒高会”,甚至连张良、陈平这些汉军的顶级谋主都被乐观情绪所裹挟,没有做出应有的警示。

清晨,三万楚军突然全线出击,至中午时便已大破刘邦大军,遭到突袭的汉军根本无法组织起任何有效的抵抗,在楚军几个波次的无间断攻击中,汉军一路溃逃,仅战死的就高达二三十万人,在安徽灵璧以东的睢水就溺死十余万人,将投鞭断流变成了“睢水为之不流”。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军此战甚至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斩首”机会,楚军“围汉王三匝”,谁料“大风从西北而起”,“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刘邦虽逃得一劫,但父亲刘太公与妻子吕雉全在此战后被俘,逃亡途中连儿子和女儿都差点被刘邦蹬下车去,可见刘邦在彭城之战中的狼狈。

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最大的惨败。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项羽是如何缔造这一在中国战争史上都排得上号的军事奇迹的?

汉军占领彭城后,马放南山以至于在猝不及防中被楚军突袭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但因为谈论过多,以至于遮蔽了其他的原因,我在这里试着分几点再探讨一下。

第一,反楚联盟是一支由“多国部队”组成的联军,虽然汉军是主力,刘邦也是盟主,但刘邦对其他诸侯的军队并无绝对控制权,顺境时各行其是也就罢了,逆境时很可能沦为鸟兽散的乌合之众。辛德勇先生在《楚汉彭城之战地理考述》一文中指出,刘邦之所以在占领彭城之后,没有主动对城阳的项羽主力部队发动总攻,很可能是想保存实力,“因为消灭项羽不等于统一天下”,各路参战或者观望的诸侯都可能成为刘邦下一阶段争夺天下的对手。而出于同样的逻辑,赵、代、齐等诸侯也有着和刘邦相似的保存实力想法,没有积极有力地牵制楚军,让项羽轻易退出城阳地区,乃至一路杀向彭城。

第二,韩信的缺席。正如刘邦与韩信那段著名的对话所说,与带兵“多多益善”的韩信相比,刘邦“不过能将十万”。只有十万军队指挥能力的刘邦要带领近60万大军,并且还是很难统一指挥的“多国部队”,也算是一种强人所难了。彭城之战时的韩信正留在关中继续围困章邯,以楚汉战争之后的进程来看,汉军中除了韩信之外,没有人有在野战中与项羽对抗的能力,即使是与韩信并称“汉初三大名将”(“灭楚三杰”)的英布和彭越也不外如是。在《楚亡》一书看来,秦汉时代,能够指挥60万人大兵团作战的将领,只有秦灭楚的功臣王翦和韩信。

第三,楚军的骑兵优势。在彭城之战中,项羽率领的三万军队是一支纯粹的骑兵军团,这极可能是骑兵在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以如此大的规模,独立担纲一次重大战役。即使是战国时代最优秀的骑兵统帅李牧,率兵反击匈奴时带领的也是一支骑兵占比仅为8%的步骑混编军团,而且骑兵人数也不过1.3万人,而就这也很可能创造了战国时代骑兵单次出动人数之最,要知道,长平之战中那支截断赵军粮道出尽风头的秦国骑兵也不过五千人而已。

在楚汉战争的时代,骑兵还远未进化到马镫时代,而正是马镫才奠定了骑兵作为中国古代战争“兵种之王”的地位,没有马镫之前,骑兵尚不具备正面对抗密集结阵步兵军团的能力,在秦汉之际更像是步兵的辅助兵种。由于有关史料的相对缺乏,我们也无法具体掌握项羽骑兵的战法,特别是在多大程度上克服了没有马镫的时代局限,以及是以骑射为主还是白刃肉搏战为主。但有三点在彭城之战中是明确的:一是楚国骑兵已经具备了长途奔袭能力,甚至有余力进行迂回作战,并且在抵达战场后仍然具备强大的实战能力;二是楚军的奇袭战法,正是因为纯骑兵部队机动能力的强大,项羽骑兵在彭城之战中的总攻达成了步兵很难完成的突然性,而正是因为突然性,项羽骑兵不用面对汉军步兵的密集结阵,得以将兵力绝对劣势一方无法承受的阵地战打成了骑兵最擅长的闪电战、突袭战,继而是掌握了完全速度优势的追击战,汉军大部分损失其实都是步兵在慌不择路的溃逃中造成的,并没有什么机会稳住阵脚形成密集结阵的有效抵抗;三是楚军骑兵在彭城之战中已经具备了某种正面强攻能力。

彭城之战是中国战史上首次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参战,更是骑兵第一次大规模歼灭步兵集团,改变了中国骑兵自被赵武灵王开创以来一直居于战争辅助者的地位,是中国骑兵史上继胡服骑射之后的第二个里程碑,如果考虑到汉军的近60万大军,甚至可以说彭城之战是中国骑兵史上对步兵的最重大胜利。

彭城之战还是一次伟大骑兵战术革新的先声。尽管严格意义上的骑兵冲击战术是要迟至汉武帝时代才由卫青、霍去病定型开创,但项羽骑兵在彭城之战中的表现已经算是这一日后重大骑兵战术革新的最初起源和思想资源了。

除了骑兵冲击战术以外,彭城之战的战术革新还体现在“集中使用骑兵”上。尽管这个时代的骑兵有各种局限性,但项羽还是“强行”将骑兵的角色从辅助兵种直接提升到了重大战役的绝对主力。如果打一个比方,骑兵之于彭城之战,就好像德国装甲部队之于德国在二战初期的闪击战,古德里安通过“集中使用坦克”的战术革新,只用了几周就一举击溃了坦克总量不逊于德军,但将坦克分散使用的英法联军。

但平心而论,彭城奇迹最重要的先决条件还是“突袭”。楚汉战争时代的骑兵不具备正面强攻步兵军阵的能力,更别提用三万骑兵强攻数十万步兵的密集结阵。

这一战场定律的寿命也相当长,19世纪初的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总结了几条被他认为是最接近“真理”的战术原则,其中一条就是“不遇到紧急情况,骑兵团不应该用来对抗队形完整、军纪严明的步兵团”,当然,这已经是热兵器时代了。

从时间上看,楚军的骑兵应当组建于巨鹿之战后,一是史料中并未见到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使用骑兵的记载,二是项梁和项羽起兵的楚地也不是传统的养马地。巨鹿之战后,项羽有条件在燕赵之地和秦地获得大批马匹,以及在燕赵之地征召骑兵,从而承继赵国胡服骑射的骑兵传统。

而此时的汉国骑兵呢?除了项羽在一开始击溃的那支樊哙的部队中可能有部分骑兵,没有证据证明彭城之战中有成规模的汉军骑兵出来抵御楚军骑兵,更别提有独立运作的骑兵军团了。

彭城之战后,刘邦痛定思痛于楚军骑兵的强大,一退到荥阳就着手组建自己的骑兵军团——“郎中骑兵”,拜灌婴为骑兵统率,而兵员和军官则基本来自原秦军的骑兵班底。除了骑兵兵源可以借重于秦军的骑兵传统之外,刘邦组建骑兵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关陇及之后韩信征服的燕赵都是传统的养马地,军马的来源由此得到了最大保障。反而是楚军骑兵,在燕赵之地被汉军掌控之后,军马的来源被切断,骑兵的扩编甚至补充都很困难,逐渐就会遭遇后继乏力的危机,而这恰恰也被之后的历史所证明。

汉军骑兵军团组建后迅速投入实战,屡败楚军,在荥阳一带更有击败楚军骑兵主力的突出表现。但最具历史戏剧性的是,在垓下之战中穷追不舍,逼得项羽乌江自刎的就是这支汉军骑兵,甚至最后分尸项羽的五名汉军骑将竟悉数来自原秦军骑兵部队。

汉军在彭城之战中因骑兵而惨败,又在垓下之战中最终以骑兵结束了楚汉战争,也算是“败也骑兵,成也骑兵”了。

与彭城之战同时代的欧洲,也爆发了一场在世界战争史上有标杆意义的以少胜多之战——前216年的“坎尼之战”。在四万多迦太基军大败八万多罗马军的坎尼之战中,汉尼拔的军队虽然是步骑混编,但骑兵同样起到了两翼合围的关键性作用。 B/zV5n77qjzt5LBmpgBwNU+kpntzHfTpdr7GZSml998xBOi2iF3EyMVHU+DNrLX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