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廷杰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20年前,全中国都在热议未来学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20年前,中国科学院开通了一条连接美国互联网的64K电路;同样是20年前,一份关于发展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报告由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呈献给了国务院。因此,人们习惯将1994年称为中国互联网元年。
当时的背景是:1993年,时任美国克林顿政府副总统的戈尔领衔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计划,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SH)计划。1994年,中国科学院委托通信界的泰斗、原北京邮电学院院长叶培大院士作为组长,组建由原邮电部与电子工业部专家领导和相关领域著名学者、院士组成的专题研究小组,研究NII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该课题的名称叫做“发展我国高速信息网的对策研究”。本人当时作为最年轻的课题组成员,有幸参与了整个研究过程,并集大师们的真知灼见起草了报告的前两章。时至今日,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总能令我想起当时专家们火花四溅的思想碰撞与高瞻远瞩的卓识。
20年后的今天,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与移动通信“自主、自在、自由”的特点相互结合,为我们奉献了脱离于“时空”的无缝连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办公(M-Office)、移动学习(M-Learning)、移动健康(M-Health)、移动支付(M-Payment)等几乎成为新一代信息化的代名词。
未来,类似于Google Glass、Nike+、Jawbone Up等这类可穿戴设备将是人们生活中甚至是身体上习以为常的一部分。这些可穿戴设备随时随地跟随着我们,收集我们每天看到的听到的一切数据,记录着身体变化的每一条数据。而且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这些数据变得随时在线。数据在线就可以将这些数据串联,串联的数据就不再是孤立的小数据,而成为有联系的、成系统的大数据。通过分析这些大数据,进行价值挖掘,可以做出可靠的判断,并进行相关预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可穿戴设备不再仅仅是一个硬件设备,而是成为采集和收集数据的源泉,这为大数据的价值挖掘提供了最可靠的数据来源。
3G、4G的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忠实粉丝。据美国人口普查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人口总数为71亿,但仍有44亿的非互联网用户。未来1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9亿,潜在互联网用户将同步增长至超过50亿,而移动终端则成为这50亿人口覆盖的主要上网设备,而不是传统的PC。
桌面互联网时代,屁股离开椅子就意味着离开互联网。而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将真正生活在网络空间。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超常规发展催生了智能硬件产业的爆发:各类终端厂商都在争抢移动互联网入口,从手机、平板电脑到各类移动终端,各类智能化的移动设备正在重新定义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汽车,智能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大终端;再者便是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集合了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双重属性,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参与者。
移动购物实际上满足的已不仅仅是消费心理,更是一种休闲和娱乐的需求。在越来越碎片化的时间里,用手机浏览商品图片已经成为类似于刷微博或朋友圈一样的休闲行为。跟移动电商直接相关的是移动支付。NF近场支付、二维码扫描支付、读卡器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移动电商的发展。试想,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当购物成为一种休闲方式时,移动购物将是一座多么大的金矿,现在这座金矿正等待被挖掘。
如今,移动互联网正在从一种流行与时尚转变为人们工作与生活的一般必要条件。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生产过程,成为一项重要的生产基础设施。它对生产过程中的人、机器以及管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释放了更高的生产力,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这样一种新的生产力,势必对传统产业带来强大冲击。我们不妨以金融业为例:现代银行业诞生于17世纪末,以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出现为标志,过去的300多年,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已经面目全非,然而银行业的基本制度和运营逻辑并无大变。2013年,埃森哲在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20年的美国,传统银行将失去35%的份额,四分之一的银行将消失。今年年初,《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在一次演讲中更是认为,“20年内,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将会消失”。事实上,众所周知,银行的基本业务有三项,分别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此外,庞大细密的服务网点、数以百亿张的信用卡以及银联系统,构成了一张庞大的金融网络,覆盖了现代人的生活。如今,上述六项均遭遇挑战。埃森哲在报告中对未来银行业的进化提出了四个方向,即服务无网点化(虚拟化)、消费支付移动化(泛在化)、金融服务垂直化(社交化)和金融信用人格化(个性化),这四个变化其实指出了传统银行业所面临的四重同时到来的冲击,且所有的挑战者居然均来自银行业以外的移动互联网势力。
不久前,法国零售银行协会对全球150位银行家进行问卷调查,当被问及“谁会是他们接下来最大的潜在威胁”时,大多数的银行家填写了一个名字:Google。然而,他们或许错了,因为移动互联网最大的魅力在于——你未来的敌人,你可能根本就看不到!
所以,在我看来,无穷无尽的创新源泉和令人匪夷所思的颠覆能力,这就是“移动的力量”。
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参与了一个时代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移动互联网有着与生俱来的不完美,因此,我们才得以清晰地欣赏它的成长,见证改变的力量!感谢移动互联网让我有机会继续与时俱进,感谢李易、周军、芮斌、曾会明这四位七零后小伙伴们的并肩同行,让我在网络空间继续驰骋与梦想。
2014年7月8日于北京邮电大学